登楼歌

登楼歌

聊上君兮高楼,
飞甍鳞次兮在下。

俯十二兮通衢,
绿槐参差兮车马。

却瞻兮龙首,
前眺兮宜春。

王畿郁兮千里,
山河壮兮咸秦。

舍人下兮青宫,
据胡床兮书空。

执戟疲于下位,
老夫好隐兮墙东。

亦幸有张伯英草圣兮龙腾虬跃,

摆长云兮捩回风。

琥珀酒兮彫胡饭,
君不御兮日将晩。
秋风兮吹衣,夕鸟兮争返。

孤砧发兮东城,
林薄暮兮蝉声远。

时不可兮再得,
君何为兮偃蹇。

【注】

飞甍:鲍照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李周翰注:“甍,屋檐也。若鱼鳞之相次。”

龙首:《水经注》:“高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馀里,头枕于渭,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其行道因成山迹。”《元和郡县志》:“龙首山在京兆府长安县北一十里。”

宜春:《史记正义》:“《括地志》云:秦宜春宫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三十里。宜春苑在宫之东、杜之南。”《雍录》:“宜春之名,汉史凡三出,其实止为两地:有曰宜春苑者,地属下杜;有曰宜春宫者,即下杜苑中宫,皆秦创也。有曰宜春观者,则在鄠县,汉武帝之所造也。虽三其名,而实止两地也。《东方朔传》曰:‘武帝东游宜春。’师古曰:‘宜春宫也,在长安城东南。’《上林赋》曰‘息宜春’,师古曰:‘宫名,在杜县东,即唐曲江也。’《扬雄传》:‘武帝东游宜春。’师古曰:‘宜春近下杜也。’《史记·秦纪》曰:‘子婴葬二世杜南宜春苑。’司马相如从武帝至长杨猎还,过宜春,奏赋以哀二世,其赋曰:‘临曲江之隑州,望南山之参差。’师古曰:‘曲岸之洲,曲江也。’故赋末云‘吊二世持身之不谨兮’,‘墓芜秽而不修’也。参数者言之,则二世之所葬,相如之所赋,汉之曲洲,唐之曲江,皆此下杜之宜春也。其苑若宫皆秦创,而汉、唐因之也。至于宜春观者,则在长安之西,鄠县涝、渼二水之旁,上林故地也。《水经》曰:‘涝水径汉宜春观,合渼陂入渭。’师古曰:‘观在鄠县。’《十道志》曰:‘汉武帝所造也。’又合此数语者而求之,则宜春之观在汉城之西,秦上林苑中,而下杜之宜春自在汉城东南,其别甚明也。说者误以下杜之宫为鄠县之观,则失之矣。故师古于《东方朔传》明辨之曰:‘在鄠县者自是宜春观耳,在长安城西,岂得言东游也?’其说极为允笃。《贡禹》传:‘元帝用禹言,罢宜春下苑以假贫民。’此则下杜之苑矣。”

王畿:《周礼》:“国方千里曰王畿。”

舍人:《唐书·百官志》:“东宫官有中舍人二人,正五品下;太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

青宫:《神异经》:“东方外有东明山,有宫焉,左右有阙而立,其高百尺,建以五色,青石为墙。面一门,门有银榜,以青石碧镂,题曰‘天地长男之宫’。”后人称太子宫曰“青宫”本此。

胡床:《贵耳录》:“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胡三省《通鉴》注:“胡床,即今之交床。隋恶‘胡’字,改曰‘交床’,今之交椅是也。”

书空:《晋书》:“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夷神委命,谈咏不辍,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慼。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执戟:曹子建《与杨德祖书》:“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潘岳《夏侯常侍诔》:“执戟疲扬,长沙投贾。”

墙东:《后汉书》:“王君公遭乱,侩牛自隐,时人为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草圣:《晋书》:“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下笔必为楷则,号匆匆不暇草书。寸纸不见遗,至今世尤宝其书,韦仲将谓之‘草圣’。”

长云:鲍照《芜城赋》:“矗似长云。”

捩:《玉篇》:“捩,力计、力结二切。拗捩也。”

回风:《楚辞》“悲回风之摇蕙兮”,王逸注:“回风,谓之飘风。”

彫胡饭:《西京杂记》:“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为彫胡。”郑樵《通志略》:“彫蓬者,米茭也。其米谓之彫胡,可作饭。”宋玉《讽赋》:“为臣炊彫胡之饭。”

不御:班婕妤赋:“君不御兮谁为容。”蔡邕《独断》:“御者,进也。凡衣服加于身,饮食入于口,妃妾接于寝,皆曰御。”

砧:《韵会》:“碪,知林切,音与斟同。捣缯石。或作‘砧’。”

林薄:《楚辞》:“露申辛夷,死林薄兮。”王逸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张衡《西京赋》:“荡川渎,簸林薄。”薛综注:“林薄,草木丛生也。”

再得:《楚辞》:“时不可兮再得。”

偃蹇:《十六国春秋》:“欲偃蹇考槃,以待通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