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一位记者与一份演讲稿
一个没有人的村庄,它是否还算一个村庄?一群没有村庄的人,他们是否还算一群人?如果没有人的村庄是一首诗,一群没有村庄的人就该是一首歌;如果一个人把一个没有人的村庄与一群没有村庄的人拉拢在一起,这个人就是诗人,而且注定创作出许多优秀诗歌。
一位叫侯冲的记者
一
侯冲是真正的扶贫新兵。
2017年1月,他从遥远的东北踏上四川这片土地,成为《四川日报》负责扶贫领域的新记者。
去“无人村”采访阿索拉毅,是他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采访。四川脱贫攻坚的难与急,扑面而来。他们沿着以前修建的石路,攀登一个多小时,为了一个“无人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在文人那里,是对归隐的憧憬,若放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可能是世代都翻不了身的贫困魔咒。
峨边彝族自治县茶园村,位于小凉山上,那里山连着山,云缠着云。第一次见到此情此景时,来自东北平原的侯冲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云雾间偶然闪现过一头牛的身影,布谷鸟的叫声从遥远的山谷传来,时间一停止,就是一幅绝美的图画。茶园村第一书记阿索拉毅指着云遮雾绕处说,他负责的村子就在那座山里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白云生处有人家”。但是侯冲并不相信,生活经验告诉他,那种地方怎么可能有人生活?
事实上,那里确实没人生活了。由于通行不便,茶园村的村民早在几年前就已搬走,茶园村现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无人村”。但“无人村”也有宝贝,当年退耕还林时种下的柳杉林已经成材,2000多亩柳杉林能卖到3000多万元。
山高水远坑深的自然条件,处于“一步跨千年”的少数民族地区;村民都分散在四处乡镇,遑论村集体经济……茶园村面临的贫困状况,很“四川”。
进入茶园村的唯一通道,是彝族人用炸药炸出来的。进村那天一直在下雨,山路泥泞湿滑。茶园村村主任克惹也布一路上都在说,哪个村民哪年在什么地方摔下去了,侯冲紧张得手脚并用地爬了一个多小时,中途不敢多说一句话,生怕分神导致脚底打滑,万劫不复。
走在茶园村里,唯一的感觉就是大。茂密的柳杉林中,时不时会看见已经坍塌的村民房屋,以及埋在土里的半截梁木。侯冲跟着阿索拉毅满山坡转悠,眼前却不断浮现这里曾经的生活:没有通电,只靠煤油灯照明;村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个人只有到病得实在不行时,才会被其他村民抬下村去……
去茶园村的路上
茶园村的生活实在太艰难了,村民离开也在情理之中。可离了故土的茶园村村民,脱贫的希望仍在村里的柳杉林上,让人想来不免唏嘘。于是,阿索拉毅成了一座桥梁,连接着茶园村村民和故土,连接着他们世代的贫穷和脱贫希望。
二
阿索拉毅的扶贫工作是一首飘在小凉山间的诗。
来茶园村担任第一书记前,阿索拉毅的身份很多,他是峨边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也是公益组织“壹点爱”的负责人,此外,他还有一个与扶贫任务毫无关联的身份——诗人。
阿索拉毅家里卧室的衣帽间,被他改造成了一间小书屋。三面墙都安放了书柜,上面摆满了书,几本大部头诗选都是他自己选编的,《中国彝族现代诗全集(1980—2012)》上下卷、《中国彝族当代诗歌大系》《中国彝族当代百名彝族女诗人诗选》等。当阿索拉毅盘腿坐在地上写诗编诗时,诗集里的彝族诗人,静静地陪着他。
阿索拉毅的诗歌充满彝族特色,他擅长使用波谲云诡的意象,字里行间充满了这个彝族汉子对本民族的热爱。作为诗人的阿索拉毅是健谈的,开放的,感性的。但是作为第一书记的阿索拉毅,仿佛变了一个人,腼腆至极,自己做的工作他从不会主动提起。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分内之事。
应该说,采访这样的人物并不容易。于是侯冲另辟蹊径,从周围的人身上找到突破口,比如村主任克惹也布。在去往茶园村的山路上,他们在一处悬崖避雨,趁这个工夫,他请克惹也布谈谈阿索拉毅。克惹也布的第一句话就是“达石荷几荷”(彝语:好小伙),如此生动的语言让报道鲜活不少。
在那片矮小的山崖间,四周是植被伸出的繁茂枝条,脚下水汽氤氲。侯冲一个东北人,来到四川尚不足两月,就在小凉山深处的悬崖上,与两个彝族汉子谈天说地,这种感觉让他不禁慨叹生命的神奇,以及记者这份职业的美妙。
阿索拉毅在2017年4月22日举办的全省脱贫攻坚总结会上,作为11501名第一书记的代表之一受到省里表彰。这些第一书记全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他们虽然不像阿索拉毅一样,是一名诗人,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侯冲看来,就是川蜀大地上谱写的一篇篇动人诗歌。
三
侯冲说,我们有幸一起投身于这份伟大的事业,以笔为刃,为战贫斗苦鼓与呼。
来川前,侯冲对扶贫的认识仅局限于给老乡送油送米,合影留念,皆大欢喜。但投身扶贫事业后,他才了解到自己之前的认知跟过家家似的,何其肤浅!
阿索拉毅和侯冲在茶园村下
对四川,乃至对中国来说,扶贫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380万贫困人口……这些数字侯冲张口就来,可如果没有到过扶贫一线,这些数字对他而言,始终是苍白的。
进入四川日报社近3个月以来,他渐渐接触到脱贫攻坚这项事业,也感知到脱贫攻坚的艰辛和伟大。扶贫干部没白天没黑夜地扑到工作中,联系贫困户、撰写材料、发展集体经济……每一项工作琐碎至极,却也重要至极。
在采访中,听不懂四川话,侯冲就多问,一个字一个字地问,甚至跟一位扶贫局局长以书面的方式沟通,只为了核实准确每一个信息。这是《四川日报》的优良传统,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负责。
作为省委机关报,《四川日报》始终紧紧把握四川省委战略思想。省委将脱贫攻坚定为全省头等大事,《四川日报》也不断加大报道力度,并融合多种媒体形式,将四川脱贫攻坚事业立体饱满鲜活地呈现出来。
《四川日报》聚焦省委每一个重要举措、重大会议、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重点锁定四大扶贫重点区域的88个贫困县;同时通过观察和报道,及时纠正信息传递中出现的问题,让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贯彻落实。
虽然还是《四川日报》的一个新人,但是侯冲很庆幸能在短短几个月后就加入脱贫攻坚的报道中来。这里有古老巴蜀大地最难言说的贫困和沉重,也有全省上下唯此为大的砥砺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