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圣诞节是纽约最繁华、最忙碌的时候。从11月末开始,每条街道、每家商店,都忙碌地张灯结彩,迎接一年一度欢庆时分的到来。

为了这个节日,纽约市每年都会派出专人,赶赴周边各地,如选美般找到一棵最完美的圣诞树。这棵树必须高大挺拔、枝叶茂盛,同时还要生长匀称。一旦确定之后,这棵幸运的树木就会被运到洛克菲勒中心的无线电娱乐城大门前,随后被挂满数万盏彩灯,再被饰以一个光芒四射的水晶“星星”。

11月29日,夜幕降临后,点灯活动如同小型狂欢般展开。先是由来自全美的艺术家们表演节目,组成欢快的前奏。到晚上9时,气氛达到顶点,来自全世界的数万民众齐声喊出倒计时,一瞬间,火树银花绽放在欢呼和尖叫声中。在场的贵宾大声宣布,纽约正式进入了庆祝圣诞和新年的日子。

此时此刻,每一双眼眸尽收美好景色,人人都沉醉在不知今夕何夕的幸福感之中。但如果他们能将目光从这里暂时移开,远眺整个街区,就能看到十几栋摩天大厦高耸入云,既带着不可动摇的传统气息,又焕发着勃勃的生机,默默地守护着纽约市第五大道的这片节日气氛。并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他们脚下的这片“城中之城”,与一个著名的家族曾经有那样紧密的联系,它曾经被他们视作骄傲与荣耀。

这个家族,就是本书的主角——洛克菲勒家族。


巨富财团

洛克菲勒,是美国历史上实力最强的财团之一,由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创建。1863年,老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他组建标准石油公司,通过合法手段基础上的巧取豪夺,很快垄断美国的石油工业,获得巨额利润,并投资金融业和制造业,经济实力发展迅猛。

在1935年,洛克菲勒财团的资产总额仅66亿美元,至1960年增长至826亿美元,其后又继续获得了巨大发展,1974年资产总额增长到3305亿美元。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该家族旗下。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者,始终是全世界石油行业中最大的企业。

由此,该家族前三代成员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亿万富翁。

祖父老约翰·洛克菲勒白手起家,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垄断全美90%以上的炼油、输油量以及25%的原油开采,因此被称为“世界石油大王”。父亲小约翰·洛克菲勒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和财富,建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并苦心孤诣一手打造出洛克菲勒中心。

第三代以戴维·洛克菲勒为代表,他虽然个人名义下只有32亿美元财产,却通过种种有形无形的关系,控制了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曼哈顿地产(例如著名的世贸双子大厦、洛克菲勒中心)、标准石油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军火公司、诺斯罗普·格鲁曼军火公司这些市值数千亿美元的超级国际企业。

因此,无论洛克菲勒家族是否刻意低调隐藏实力,或者其家族后代是否选择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人们都理应清楚,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豪门,始终代表着能够影响美国乃至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群人。


托拉斯巅峰

无论他们自己是否承认,洛克菲勒家族最重要的成功良机,都来自于老约翰·洛克菲勒创建托拉斯的设想和行动。

托拉斯(Trust),企业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一,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组成,旨在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范围,加强竞争力量,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参加的企业在生产、商业和法律上都丧失独立性。托拉斯的董事会统一经营全部的生产、销售和财务活动,领导权掌握在最大的资本家手中,原企业主成为股东,按其股份取得红利。

19世纪末以来,美国的托拉斯迅速发展。而老约翰·洛克菲勒与其标准石油公司的崛起恰逢其时。作为冷静理智的企业家,老洛克菲勒表现出独特的双面性。一方面,他过着清心寡欲的私生活,没有不良嗜好、衣食简朴,从不寻欢作乐,即便是最痛恨他的敌人,也找不到他的私人丑闻。但另一方面,他凭借灵活高超的手段、冷酷无情的作风,不断吞并美国的石油企业。当1884年洛克菲勒将其掌控的企业定名为标准石油公司时,它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企业,随后一系列的吞并,让这家公司成为全美无与匹敌的石油垄断巨头,并进一步赢得了欧亚的庞大市场。标准石油公司雄霸一时,标志着托拉斯时代的到来。

实际上,洛克菲勒家族经营的托拉斯石油帝国,有其相当独特的经营方式。在标准石油托拉斯中,老洛克菲勒允许各分公司的主管自行经营,但任何超出5000美元的支出都需要经过核准;整个托拉斯通过一个委员会加以经营管理,委员会每天午餐时都要到纽约百老汇街26号聚会商谈,决定事情。正如老洛克菲勒所说:“我们的惯例在于,没有共识前,不采取任何重要行动。”因此,标准石油托拉斯并非由洛克菲勒家族独裁,而是可以看作是围绕在该家族周围一群公司的集合体,它们必须紧密相连,但又各自独立。在这种新式托拉斯的管理体系下,标准石油托拉斯的运营,依靠各自企业高层主管组成的委员会,再由洛克菲勒家族选定的固定人员加以辅助。不同的委员会成员分别管理制造、生产、运输、出口如润滑油和桶罐等容器及国内市场维护等业务。

这种如同分封制度的企业经营模式,如果没有外来干涉,几乎可以形成超稳定的结构,持久地延续下去。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过于集中的生产形式和利润分配,招来了全美从政府到民间的不满,各种针对洛克菲勒的诉讼与调查不断发起,老洛克菲勒与他的企业,也在很长时间内被描绘成吸血的魔鬼,富有远见的批评家则为垄断对自由市场可能造成的威胁感到忧心忡忡。1911年,美国联邦法院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裁定标准石油托拉斯解散,老洛克菲勒苦心经营的偌大帝国,被分解成为34个独立公司。由此,现代石油行业的蓝图,才徐徐铺设在人们面前。


政商之网

如果洛克菲勒家族仅凭其依靠经营托拉斯而获得巨富的历史,至多也只会因为财产庞大而被人们记住,无从成为历史上最独特的家族。事实上,之所以“洛克菲勒”会成为人类商业史上声名显赫的IP之一,在于他们远非单纯的商业家族,而是凭借无形的政商人际关系,影响了美国和全世界。

早在老洛克菲勒经营早期,他就意识到建设强大人脉的重要性。老洛克菲勒以削价竞争、贿赂政界、威胁铁路业者、断绝对手必要耗材(如油罐车、油桶、油管)、收购破产公司等手段去有效打压对手。但与此同时,他也会采取种种方式拉拢对方,在市场竞争上压制对手后,洛克菲勒反过来会向对方提出和解,并开出优于市价许多的价钱收购对方资本,可能是现金,可能是股票。如果对方拒绝,他就逼对方破产,后在拍卖中低价抢下资本。如果对手选择和平妥协,反而能过上殷实的富家翁生活,甚至在日后可以成为标准石油的个人大股东。

游刃有余的用权手段,催化出不可一世的托拉斯帝国。而在帝国被拆解之后,如此的权谋基因以新的形式体现在老洛克菲勒的孙辈身上:纳尔逊·洛克菲勒先后直接服务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福特等总统,他在纽约州州长位置上连任四届,并在副总统任上退休;戴维·洛克菲勒则成为活跃于国际政坛的银行家,一生拜会了全球数十位重要的领导人,其中包括赫鲁晓夫、铁托、周恩来、卡斯特罗、阿拉法特、巴列维国王,其涵盖之广、交往之深、影响之远,绝非普通企业家所能企及。

更为重要的事实是,洛克菲勒家族的政商人脉关系网,并非只是个人之间的交往情谊那样简单。这个家族拥有培养和资助了无数政治家、商人、科学家、文艺家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等。几乎决定了美苏冷战后期外交政策的亨利·基辛格,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一手栽培的得意门生,更不用说遍布全美各个阶层的精英。正是通过如此强大的人际关系网,洛克菲勒基金会先后资助了备受争议的“节育运动”和“转基因革命”,深刻影响了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

正因如此,即便在公开财富榜上很难找到洛克菲勒的名字,人们依然有理由相信,这个家族始终通过人们难以耳闻目睹的“暗网”,在影响着人类历史命运的走向,以便创造出他们最愿意看到的世界图景。


家风传承

古语有云,“富不过三代”。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已经走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第六代即将登场。虽然继戴维·洛克菲勒之后,该家族再未出现名声斐然的重要人物,但开枝散叶之下,却涌现出了文化、艺术、科学、医疗、法律、商业等行业的诸多精英,从未出现过一个“败家子”。茫茫百年,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与其父祖开创的家风有着密切关系。

从老洛克菲勒的童年开始,家族子女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崇尚节俭、创造财富。戴维·洛克菲勒出生时,虽然他家已有亿万财产,可是父亲小约翰·洛克菲勒在儿女的日常零用钱方面却十分“吝啬”,他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因年龄而异:七八岁时每周30美分;十一二岁时每周1美元;十二岁以上者每周2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上大学后,子女们零用钱金额也与一般人家的孩子不相上下。除了零花钱外,如有额外开支,则需要向父亲申请。

为了培养儿女正确的财富观,小洛克菲勒会给每个孩子发放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每次领钱时,账本必须交他审查。

这样少的零花钱,自然难以满足自幼出入名校的儿女。小洛克菲勒也为他们创造了“挣钱”的实践机会。戴维·洛克菲勒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可以从家庭杂务中挣钱,打苍蝇、捉老鼠、劈柴、拔草,都有不同的报酬,完成它们,既能够让自己获得金钱的奖励,也获得成就的快乐。

在这样的氛围中,家族的子女学会了节制并控制欲望。他们自幼就懂得为了心中的目标去自律和奋斗,即便在收获之后也能明智地花钱。这种观念在他们成年之后,体现在整个家族对慈善的热衷上:祖父创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投入十几亿美元;父亲将一生超过半数的财产用于慈善;孙辈则在有生之年捐赠了近20亿美元……从兴建联合国大厦、北京协和医院,到解决全世界各地的环保问题、人种问题、难民问题,再到创办艺术博物馆、捐赠无价的艺术品,各种慈善行为和公益活动中,都能看到洛克菲勒家族的身影。

从某种意义上说,洛克菲勒家族的优良家风,不仅受到老洛克菲勒从母亲精神世界中继承的宗教理念的影响,更融进了他们经历财富帝国幻灭之后的大彻大悟。在老洛克菲勒晚年平静地接受托拉斯必须被拆分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意识到巨富永远无法被个人和家族所占有,而小洛克菲勒则更是带着或多或少“赎罪”的心态,积极奔走于“大萧条”时期,以决然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推动慈善行为,兴建洛克菲勒中心去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经济的发展,甚至不惜为此赔上半数身家。没有对社会发展与个人命运高屋建瓴的认识,洛克菲勒家族很难保持如此的财富观、教育观,也不可能在波澜起伏的近现代,昌盛平安地度过近两个世纪。

今天,斯人已去,祖孙三代的传奇故事,于2017年伴随戴维·洛克菲勒的去世,最终落幕。在辉煌的洛克菲勒中心,每个圣诞点灯之夜,终有结束的那一刻。当灯火逐一熄灭,喧嚣在耳边渐渐消散,当星斗慢慢淡去,新的朝阳会在纽约城天际线上露出金色光芒。人们应铭记这个家族的姓氏,更应深入去了解他们所秉持的信条、所走过的道路。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