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发疯
《安慰者》(The Comforters)缪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
文学作品钟爱描写癫狂角色,比如《简·爱》的罗切斯特太太会手脚着地四处爬,像野兽般号叫,又比如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作品《白衣女郎》(The Woman in White)中阴森诡异的神秘人。然而,这两个是无害的疯子,还有许多危险的疯癫角色,会让读者感觉自己也要精神错乱了。如果觉得自己会受到影响,千万别靠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浮现》(Surfacing),这部小说记载一位无名叙事者陷入精神错乱的历程。女主角与爱人乔和其他几个朋友一起北上前往魁北克的一个偏远岛屿,希望找到失踪父亲的下落。或许是思父之痛,或许是她和乔感情的荒芜,也或许是因为她在海底深处看见的可怕事物,总之她的叙事越来越支离破碎、不合语法,翔实呈现她错乱的心智状态,读来可能会让你脑袋里的螺丝钉又松脱几颗。另外,保罗·赛尔(Paul Sayer)的《疯狂的慰藉》(The Comforts of Madness)更是徒有其名,读完绝不会感受任何慰藉。这部惠特布莱德奖作品描述一个受虐男孩的创伤之重:导致父亲死在他俩同睡的床上后,他决定这辈子再也不移动。男孩逐渐长大成人,而且仍躺卧床上,他的内心独白令人迷惑,读来锥心,而且带着一种危险的魅力。如欲治疗相关病症,不妨参见:离不开床、忧郁。
对于想远离精神病院的读者,我们推荐的是缪丽尔·斯帕克的《安慰者》。在这部小说中,几乎所有角色都处于疯狂状态,虽然在社会中融入得挺好,但疯癫指数都异于常人,让你觉得很放心很自在,因为相较之下你会觉得自己还挺正常的。
小说里的卡罗琳·罗斯住在肯辛顿的一间公寓,同时身处20世纪中叶的女权主义和美感焦虑之中(如果你是这类疑难杂症的现代患者,参见:唉,21世纪)。故事描述卡罗琳开始意识到打字机的声音,而伴随着嗒嗒嗒声响的,还有一个冷静描述她各种想法和行动的声音,仿佛一支古希腊戏剧歌队在台下吟咏她陈腐平庸的人生剧本,而有人正将这一切记录下来。起初卡罗琳口中的“打字幽灵”只是以第三人称描述她的日常生活,随后却预测起她的未来。卡罗琳试图作弊,例如打字幽灵预测她会“虚度一天”,她会被迫开车去苏塞克斯而赶不上火车,她就拼了命地去赶火车。情况如闹剧一般,而她总是赢不了打字幽灵。
如果卡罗琳的疯狂对你来说没有参考价值,或许你比较有共鸣的是书里的偷钻石老奶奶、比利时籍刚果男爵、改宗天主教的狂热信徒,或者就是那个打字幽灵本身,这些角色都一样讨喜——也都一样疯癫,正如卡罗琳对男爵直言:“威利,我们都有点疯吧。亲爱的,我们就是这样才可爱。”这部小说有恰到好处而原创的幽默,证明有点失常并不要紧,其实疯狂是我们最棒的特质,不必太操心,不妨带着你的亲朋好友认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疯狂角色,然后继续保持你的失常本色。
也可参见 妄想症、思绪纷乱
反社会
《骨人》(The Bone People)克丽·休姆(Keri Hulme)
更喜欢窝在家里看书吗?呃,我们当然觉得没什么不好,但你能保证自己一个人看书时不会因为没人懂你而自怨自艾?不会因为除了你之外大家都过得很开心而难过?
请待在家里,然后从书架上拿起《骨人》这本书吧!书里有位理直气壮反社会的凯莉文·霍姆。凯莉文独居于一栋简陋的六层窄楼里,家里的玄关摆着一副十字架。她个性焦躁不耐烦,十分冷淡,与家人疏离。
西蒙也不是大家乐于见到的那种小男孩。这个闯进凯莉文家的古怪顽童,寡言、固执,性情阴沉,而且“坏透了”、“地精似的”,还“一副神气样”。
接着上场的是西蒙的父亲乔·吉来利,他其实人不坏,但却是个酒鬼,只要沾了酒就发脾气揍儿子,又总是在事后自责不已。说实在的,这个三人组合真是不怎么有魅力,不过慢慢地,他们之间发展出紧密关系,成为一个奇特的小家庭,获得先前因为反社会倾向而得不到的人情温暖、陪伴与自在。
让他们的情谊在你身上发挥奇效吧。反社会特质不妨碍你与人建立深厚美好的关系,请务必参加下一场派对,没准会遇到跟你一样反社会的朋友呢。
也可参见 犬儒主义、天生扫兴、憎恶人类、活在书的世界里*
反胃
参见 恶心想吐
放弃
参见 读不完一本书*、失去希望、戒烟
飞行恐惧症
《夜航》(Night flight)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针对这种使人衰弱的现代疾病,我们有一颗另类药丸,那就是在你的登机包里塞一本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夜航》;这部小说描述一位飞行员在巴塔哥尼亚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行中遭遇气旋,费尽千辛万苦控制一架脆弱的两人座飞机,机上载满寄往欧洲的邮件。
这架邮政飞机的驾驶员法比安新婚才三周,他的妻子在凌晨时分起床与他吻别,欣赏他穿着飞行皮外套的英姿,在她眼中,他仿若神一般:这是一个可以力搏大自然的男人。地面控制人员发现风暴从大西洋席卷而来时已经太迟,法比安此刻飞到安第斯山脉上空,困在狂风暴雨中无法折返,他眼前视线能见度为零,只能在狭小座舱里撑下去。飞机倾斜震荡、翻滚挣扎,法比安用尽全身力气才抓稳操控装置,避免电缆被扯断,他背后的报务员试图发送信息,手指却触了电;没人收得到他们的信息,没人看得见他们,安第斯山的峰顶若隐若现,宛若一波波大浪,等着索他们的命。法比安知道,只要自己意志力一软弱、手一松,他俩就会命丧黄泉。
你呢,在此同时,你坐在波音747的空调机舱里读着《夜航》,腿上盖着毛毯,一杯金汤力安稳地搁在桌板上,笑容可掬的空姐步伐轻快经过你身旁的走道,机长则以充满磁性的声音冷静地广播,目前飞机正平稳飞在海拔3.5万英尺的空中,你伸出手指拉起遮阳板,欣赏窗外低垂的太阳……你说你怕坐飞机?害怕?真的吗?这肯定让法比安笑掉大牙!
如果你的心脏仍然怦怦跳,权当你的紧张是为了法比安和报务员吧,还有法比安那大受打击、一直守在电话旁的妻子,以及法比安的雇主里维埃,他在停机坪上心惊肉跳彻夜守候,噢对,为了作者圣–埃克苏佩里也行,因为他本人在1943年飞越北非时失踪。再望向窗外,看见谁要把你从天上射下来吗?嗯,没有吧。所以请你继续读小说,把金汤力放回去,飞出自己的一片天吧。
最适合坐飞机时读的十本小说
这些小说扣人心弦,保证让你忘记自己在三万五千英尺的高空中。
《有你我不怕》(I’m Not Scared)
尼克洛·阿曼尼提(Niccolò Ammaniti)
《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魔法师》(The Magus)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
《卡特打败魔鬼》(Carter Beats the Devil)
格伦·大卫·戈尔德(Glen David Gold)
《黑衣女人》(The Woman in Black)
苏珊·希尔(Susan Hill)
《龙文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斯蒂格·拉森(Stieg Larsson)
《迷宫》(Labyrinth)
凯特·摩斯(Kate Mosse)
《俗丽之夜》(Gaudy Night)
多萝西·L. 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
《可爱的骨头》(The Lovely Bones)
爱丽丝·西伯德(Alice Sebold)
《风之影》(The Shadow of the Wind)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Carlos Ruiz Zafón)
也可参见 焦虑、幽闭恐惧症、恐慌发作
肥胖
a.《来自坎辛顿的呼喊》(A Far Cry from Kensington)缪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
b.《佩雷拉的证词》(Pereira Maintains)安东尼奥·塔布齐(Antonio Tabucchi)c.《第一女子侦探事务所》(The No.1 Ladies Detective Agency)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Alexander McCall Smith)
想摆脱肥胖有一种简单绝妙的药,那就是向霍金斯太太讨教。缪丽尔·斯帕克这部顽皮的讽刺小说《来自坎辛顿的呼喊》嘲讽了出版业,背景设在“二战”后的伦敦。这位有着双下巴的圆润的主人公霍金斯太太生平最喜欢给人建议,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求职、写书、练习专心、结婚、拒绝的艺术、惹了一身麻烦后该上哪儿去,以及如何处理过多的非正式书信。然而,她最出色的建议是减肥秘诀:食量减半。霍金斯太太说:“这个建议半买半送,算是包含在本书售价里。”我们买了她的小说,现在也将这个建议半买半送,算是包含在本书售价里。
不过,肥胖通常来自更深沉的心理因素,若没揪出病因,再努力节食也只是治标不治本。《佩雷拉的证词》中的主角佩雷拉博士就是如此,他是《里斯本晚报》文化版的编辑,丧妻,身材肥胖。1938年,笼罩在西班牙法西斯势力阴影下的里斯本,“弥漫死亡气息”,没人敢报道真正的新闻,于是佩雷拉用大量19世纪法国文学翻译作品充版面。每天早晨,他给自己提振精神的方式就是对着妻子的照片说话,以及在兰花咖啡馆大吃香草煎蛋卷,灌好几杯柠檬水,再配上咖啡和雪茄。
佩雷拉明白煎蛋卷对腰围有不良影响,但就是无法抗拒。直到他在外地的水疗浴场认识卡尔多索医生,才逐渐理解自己为何对高脂肪食物和高糖饮料成瘾。都怪法西斯政权使他的工作(连带他这个人)成了笑话。后来他在兰花咖啡馆结识了一对从事违法地下活动的年轻男女,找到了对抗法西斯主义的方法,也找回他心中的“主心骨”。没多久他就开始改点海鲜沙拉和矿泉水了。
如果你肥胖是源于不快乐,请别把冰箱上锁或执行严苛的节食计划,节食会失败,你只会更不开心。请设法了解自己为什么需要获得慰藉,建议翻翻这本书帮助思考(可先参见:一成不变、入错行)。一旦整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你跟食物的关系就会自我修正。
如果你很大块头而且你喜欢自己这样子,请开心地进入普雷舍斯·拉莫茨维“大就是美”的世界,她是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笔下《第一女子侦探事务所》的主角,“体形很传统”(说得精确些,她穿22号的衣服)。这个有名的系列侦探小说以博茨瓦纳为背景,建议按照顺序从第一部开始读,让拉莫茨维带你见识什么叫豪放大胆和打破常规,也教你如何泰然自若地“展现分量”,如有需要,还能教你以机智、慧黠而丰盈的真我赢得好男人的心。
也可参见 暴食症、高血压、无精打采、缺乏自信、打呼噜、流汗
分娩
《爱之生》(The Birth of Love)乔安娜·卡瓦纳(Joanna Kavenna)
若即将面临人生第一次分娩,在这紧张未知的情况下,你或许会想做好心理建设,见到每位貌似为人母的女性,都想上前问问她分娩时会经历什么事、有什么感觉,以及有什么窍门可以让你以最小的痛苦和最大的喜悦度过分娩。然而,每个当妈妈的女性都知道,分娩经验几乎无法分享,因为每个人的每一次分娩都独一无二。如果不喜欢市面上怀孕指南教条式的解决之道,临盆的姐妹们不妨读读小说,在里头寻找答案,毕竟这种时候也挺适合在沙发上休息,看个好故事(参见:怀孕)。
乔安娜·卡瓦纳的小说《爱之生》正面迎击各种形式的生产,糅杂四个互相交织的故事。首先,时空背景设在现代,故事所描述的是正要迎接第二胎的布丽吉德,我们一路看着她经历越来越痛苦难耐的阵痛,最后剖腹产下孩子。而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则讲述科学家伊格纳斯·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的真人真事,描写他在维也纳一家精神病院里努力抓住最后的神志,只因他的研究成果令人毛骨悚然:原来只要医生在接触病人前洗手,便能避免当时死亡率超高的“产褥热”。此外,写下塞麦尔维斯故事的小说家迈克尔·斯通也像经历某种生产阵痛,因为他正观察着自己第一部小说《月亮》出版后的市场反应。另一个时间设定在未来的故事聚焦“达尔文C实验室”,这里的人类被关在小房间里繁殖,子宫被封死,卵子则在十八岁时被取出。不过,有一个少女成功逃脱,以自然方式怀了一个孩子。
分娩(或看着另一半分娩)或许是我们人生中最接近见证奇迹的经历。读这本小说可以让你对生产的强烈感受有所准备,却又庆幸能在现代的卫生条件下分娩,不像塞麦尔维斯辗转反侧,在噩梦血海中载浮载沉,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手沾着几千个枉死的产妇和新生儿的鲜血;达尔文C实验室中的父母被称为“捐精者”和“捐卵者”,想摸摸自己的亲生孩子绝无可能,而你却能尽情感受爱子、爱女的肌肤之亲;布丽吉德的故事也不乏令人恶心晕眩的情节,作者如实地描绘了分娩过程中过山车般的情绪波动和生理痛楚,读者读完后不仅会钦佩这位母亲,也会对她的医疗团队肃然起敬。你将明白,在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秒,你会把所有痛苦抛到脑后,取而代之的是像浪潮般高涨的爱。分娩是一件费力、折腾、喜乐而又苦痛的事,无论你是在分娩前或分娩中(愿神保佑你)读这部小说,相信都能大大丰富这个无与伦比的经历。
也可参见 住院、为人母、疼痛、怀孕
分手
《失恋排行榜》(High Fidelity)尼克·霍恩比(Nick Hornby)
就像无数情歌所说,分手很难。无论你是甩人还是被甩的一方,都不该独自面对,最好有个曾历经创伤、深晓失恋滋味(欲知详情请参见:心碎)的朋友在一旁紧握你的手。而我们想为你介绍的这位朋友名叫洛,他是尼克·霍恩比《失恋排行榜》中的音乐狂主角,这是一部向流行乐致敬的作品。在我们的“十大失恋小说”书单中(见后文),这部小说高居冠军宝座,尽管书中提到的黑胶唱片或许已经过时,但里头的经验、情感、教诲和真知灼见却历久弥新。
小说主角洛与同居女友劳拉分手后,为了把这次失恋想通,便回顾个人史上前五大难忘分手经历。例如十二岁的艾莉森·阿什沃斯给了他“第一次被甩”的痛苦,用莫名其妙的理由甩了他,下课拥吻的对象就从他变成凯文·班尼斯特;或是查理·尼科尔森带给他的屈辱,她跟一个叫马可的男人跑了。这部小说的每一页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谁不曾像洛一样涌起一时的乐观呢?分手后,我们总会被半是解放、半是刺激的感受冲击着,但当意识到对方再也不会回到身边时,那股兴奋便流淌殆尽。此外,谁不曾揪心,听着《爱会伤人》《当你走过》等疗伤情歌,一边纳闷情歌和情伤之间的鸡生蛋或蛋生鸡问题呢?
洛从失恋学到血淋淋的一课是,分手不会因为经历多了就变得好过。这个三十五岁的男人哀叹:“不要想什么随着年纪大了,时间会改变一切,什么交往会越来越成熟,遇到的女人不会那么冷酷,什么人会变坚强,反应会更精确,本能会更敏锐什么的。”尽管如此,有了霍恩比的帮忙,我们仍然可以让这次失恋比上次好过一点。洛必须面对的课题是承诺(参见:害怕投入),而你看着他从逝去恋情中挑捡出尖锐碎片时,也能很快看出自己必须面对的课题是什么。比如你会像二十几岁的洛吗?当年他分手后的反应是辍学到唱片行工作。或者,你像年纪大一点的洛,因为老被拒绝而惩罚自己?然而其实你也在过程中伤了许多人的心。这部小说传达的智慧无疑是男性观点,但所呈现的模式其实适用绝大多数的分手经历,借这些经历你也能更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比如女性读了能提醒自己,原来男性也会因分手难过得流下男儿泪;而被甩的一方读到小说里一个四十几岁女人的故事也会乐开怀,她因为丈夫跟女儿二十三岁的朋友私奔到西班牙而决定复仇,以50英镑的贱价抛售丈夫收藏的大批珍贵唱片。(但在效仿之前,请注意洛的反应高尚得不可思议,并请参见:一心寻仇。)
读读这本小说,从洛以及你自己犯过的错误中学习分手这一课:你是不是找了不适合的对象?是不是不够可靠、无法让伴侣依赖?或者,你的感情生活遵循了错误的轨迹?找到对的轨道,这将是你最后一次分手。
十大失恋小说
《失恋排行榜》(High Fidelity)
尼克·霍恩比(Nick Hornby)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
安德烈·艾席蒙(André Aciman)
《故事的尽头》(The End of the Story)
莉迪亚·戴维斯(Lydia Davis)
《恋情的终结》(The End of the Affair)
格雷厄姆·格林(Grahame Greene)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绿衣亨利》(Green Henry)
哥特弗里德·凯勒(Gottfried Keller)
《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
乔乔·莫耶斯(Jojo Moyes)
《勒诺·杜兰和哈罗德·莫里斯收藏的重要文物和私人物件,包括书、街头时尚和饰品》(Important Artifacts and Personal Property from the Collection of Lenore Doolan and Harold Morris, Including Books, Street Fashion and Jewelry)
利安娜·夏普顿(Leanne Shapton)
《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
《如今世道》(The Way We Live Now)
安东尼·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
也可参见 没胃口、离不开床、心碎、需要好好哭一场、相思病、悲伤、担心被“剩”、单身、心力交瘁
愤怒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告诉你我们为什么开这个药:因为这位老先生一连八十四天出海都没捕到半尾鱼却没被击垮,始终精神奕奕;因为其他渔夫嘲笑他,他也不生气;因为即便如今他得孤军奋战——有个男孩五岁起就跟在他身边,两人感情深厚,但男孩也在家人强迫下改到其他渔船改改运了——老人依然没有怨尤;因为到了第八十五天,老人依然满怀希望扬帆出海。
因为即便后来钓到大鱼,而且是他或其他人都从没捕过的超级大鱼,大鱼扯啊扯,老人拉得手上皮肤都破了,大鱼把他直往外拉,他却坚持不懈。因为尽管他向上帝祈祷但愿男孩在他身边,但他仍感激至少还有海豚在船四周嬉闹。甚至在已经跟大鱼缠斗一天一夜、孤立无援迈入第二天的情况下,他依然泰然自若,最后即使被逼入绝境,面临毕生最大挑战,濒临绝望边缘,他仍说服自己,要想想自己拥有的而非没有的东西,要想想如何善用现有的一切。尽管后来他的手僵硬得不听使唤,整个人又饿又渴,被烈日照得脑筋发昏,他仍想着在非洲海边见过的狮子,像在召唤某种天堂的意象,因为他明白,这尾拉着他不放弃的大鱼意义非凡,美丽无比,神圣至极。最后,大鱼一命呜呼,鲨鱼却伺机上前分食,先是一头,后来共来了六七头,老人在驱赶鲨鱼的过程中失去了鱼叉和刀,最后连从船上拆下来当棍棒的龙骨都掉了,他没保住鱼肉,这场磨难让他疲弱不堪,差点丢了老命。最后当他终于靠岸,大鱼只剩残骸,但他接受一切,没有悲痛欲绝,没有怒火中烧,而是满怀感激地就寝安歇。
为什么要读《老人与海》?因为当你沉浸在这部小说简单而安定心神的文字中时,你将从原有的情绪中超脱,你会乘上老人的船,亲眼见证他对男孩、对海,甚至对那尾大鱼所怀抱的爱,你将满心平和,以高贵的情操接受现状,不为过去和未来忧心。有时我们的情绪不免激动,但不代表就无法重归宁静。老人光想到海边的狮群便满心喜乐,而你也能有自己的幸福画面,也许就想想老人吧,想想他说服自己的情景。读完这本小说后,你可以把书留在架上,放在一个发怒时能轻易看到的地方,如此只要想起老人,与海,与那条大鱼,就能重获心灵的平静。
也可参见 暴怒、路怒症、思绪纷乱、一心寻仇、害怕暴力
父母年迈
a.《纠正》(The Corrections)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
b.《家事》(Family Matters)罗因顿·米斯特里(Rohinton Mistry)
我们衷心盼望每位读者都能得此病。因为父母年迈是好事一桩,否则你得面对的难题便是父母无福安享天年(参见:死别)。然而不可否认,人老了有时会变得烦人,脾气越来越古怪、固执己见,忍耐力降低、不愿改变,而最重要的是,老人家的体能会衰退,开始需要人照顾,父母与子女之间扮演的角色发生逆转往往使人不安。因此,父母年老虽可喜可贺,却也是需要服用药丸的症状。我们推荐两部处理相关主题的精彩小说,说明子女悉心(或无心)照料年迈父母时会遭遇的实际改变和心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