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之28种

菜园之28种

冬瓜适合直播

我妈说,冬瓜要种在院子外面,最好是路边,因为冬瓜喜欢被人看,越被人看,就长得越繁茂。所以让我以后没事就多在冬瓜秧前转转。

感觉冬瓜比较适合直播。

草莓适合披肩发

我妈说我草莓种得不对。因为草莓是铺开长的,平地种,很容易挤到一块,相互遮蔽,果子结得就少。她让我今年冬天起几道埂,把那些草莓的根移栽到埂上。这样草莓的叶子就会顺着埂铺展下来,每朵花蕾都能晒到太阳,果子结得自然就多了。听起来,草莓适合披肩发。

苋菜是哪里来的

如果有个院子,有块地,只需翻一遍土,不用播种,不用浇水施肥,甚至都不用多看它一眼,到了六月,苋菜就会肥旺地铺满整个院子。

牛筋草

听名字就很难对付。

菜地里,其他草旺盛时,牛筋草一棵都不长,但只要把其他草一锄,它就伺机而生,开始疯长。

眉豆

真好听,像来自唐朝的命名。

油麦菜

油麦菜很聪明,知道自己柔软,所以长得很挤,根并根,不给杂草留一点生存的空间。

芥菜

有毛刺,和萝卜叶子很像;耐寒,微苦,很有韧性,比荠菜更有吃草的口感。

爬山虎长得太凶了

不太懂爬山虎的生长轨迹,感觉是由一条枝左右开叉,每个叉又各自为枝,分别开叉,如此循环,倍数增长,无限复制——生命力真的太惊人了。

它有千万只触角,见缝插针,落地生根。

玫瑰土豆

听说把玫瑰枝插土豆上,埋进土里,就能成活。听起来是挺有道理的,这样扦插的新枝就能充分吸收土豆的水分,宜于生根。于是,我扦插了三枝玫瑰,土豆倒是长得都很好。

红薯不爱喝水

和西红柿、葡萄、黄瓜这些靠水滋养的蔬果不同,红薯就不太喜欢喝水。我妈说,红薯要是种在吸水性好的土壤里,很容易被雨水淹坏,要不就是块根结得很小,但在水分流失比较快的坡地种,红薯就能结得很大。并且地也不能太肥,不然就只长叶子。

我觉得应该是红薯靠根结“果”的性能造成的。黄瓜、西红柿是靠上面枝叶结果的,根部的水分和养分全用来供给枝叶了;而红薯,如果根部的水分和养分太充足,就会被上面的枝叶所吸收。所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相当于让根困境求生,正如那些石头缝里的崖柏,为了保命,所有的力气都先用来生根了。于是根越长越大。所谓红薯,就是它被迫发达的根系嘛。

有意思,红薯的生长,很像这个时代,信息太多了,反而很少出大的智者。正如红薯,水太多了,只顾着长叶子,地表以上的“知识面”看上去很大,但挖开一看,根都浅薄得很。反而是没有手机、没有书读的年代,信息的饥饿感,造就了很多深刻的人。

蘑菇

真菌的生长速度非常惊人,像松林里的菌菇,只要雨水好,隔夜就能采摘(但不可乱吃)。想来如果夜间拍个延迟摄影,应该能看到它魔术般的绽放吧——变大变大变大变大变大……

躺葱

葱要躺着栽,把葱苗的葱白都埋起来,阳光雨水充足的话,两三天就立起来了。因为葱的新叶是从葱白处分发上来的,所以种冬葱的逻辑就是:四月撒种;五月生;六月把葱苗拔出来,重新分垄,栽的时候,把葱苗大半个身子都埋到土里;七八月,深埋在土里的葱芽,就会耐心地缓慢摸索着往外长(小葱葱肯定在纳闷,都长那么高了怎么还不见阳光啊);到了秋冬,刚好长成。

茴香煎饼小菜园

藿香我吃得多,捣蒜泥时都会放两片。茴香我之前都没怎么吃过,但前年在一家餐厅吃过一次茴香煎饼,印象颇深,于是去年就在葱地旁边开了一小块儿——茴香煎饼小菜园。

萝卜叶子炒来吃

萝卜、白菜、黄心菜,三五天就出了,看这长势,估计一个月就能炒一盘萝卜叶子。萝卜叶子炒来吃比青菜更香,有芥菜的口感。

绿茄子更有肉感

后来我才知道,做茄子面和蒸茄子条,最好用绿茄子。绿茄子比较硬,密度大,水分也多,切起来像切小瓜,煎熟后还是一片一片的,不会粘在一块。蒸着吃,也比紫茄子更有肉感。

椒是老的辣

熟透的辣椒,颜色深一点,深绿,表面光滑,硬度高,辣味就很烈;嫩辣椒,颜色浅一些,黄绿,表面涩涩的,捏起来软脆,辣味也淡很多。

看来不只姜是老的辣,椒也是老的辣。

韭菜

我做饭,会尽量避免使用那种花费太多时间的材料——比如豌豆,好久才能剥一碗——不然做菜俩小时,吃菜五分钟,会有种“不过如此”的失落感(贤者时间)。我不太喜欢吃韭菜,就是因为韭菜总给我一种太零碎、不大好操作的感觉。其实我也清楚,那只是韭菜的形象给人的错觉。新鲜的韭菜没那么复杂,直接割下来,冲洗一遍就可以下刀了。只有放久了的韭菜,才需要一根一根将最外面的黄叶去掉。

但我很喜欢种韭菜,因为韭菜的根和野草根一样,只要种活,就不用再管了,以后每年都会自己长出来,“春风吹又生”。其他菜就不行,一年一季,每年都要把根除掉,翻一遍土,重新育苗,重新栽。并且韭菜在生长期很有韧性,割完一茬会再发一茬,可以“循环播放”。

这个太诱人了,以至于我每次挖地时都会想,要是所有的菜都可以像韭菜这样一劳永逸就好了,并且最好能种点可以“单曲循环”的肉片、段状羊排、没有壳的核桃、土豆丝、不带籽的百香果、鲜榨果汁什么的。

葡萄树

门口的葡萄树旱死一年多了,好几次我都想拔掉,但觉得枯枝不影响什么,就没动手。今年开春还在它前面栽了棵桃树,明显是彻底放弃它了。然而今天拔草,发现这棵已经“死去”的葡萄,侧根竟又长出一条新枝来。

很意外,不知道这一年多来它在土里是怎么自救的。

豆角蔫了

有一年夏天,朋友从山下带上来的豆角,在厨房放了十多天后,被我扔掉了。因为我很清楚,大夏天的,温度这么高,一般豆角从架上采摘下来,基本放两天就会缩水蔫掉,而这把豆角放了十多天,还跟刚摘下来的一样新鲜,太侮辱我的判断力了。

六月吃了不少杏

今年杏好,虫少,因为杏花落之前下了一场雪,虫卵就冻死了大半。

很多人以为水果里面的虫是果实成熟后钻进去的,误解很深。其实由外进入的只是少数,大多有虫的杏,外表很完整,没有任何虫眼虫洞,只有掰开后才会发现里面有虫。因为多数虫是在春分花开之时就寄生在花蕊里面了,虫卵和果实共生,靠食果肉成长,果子长熟,虫子也长成了。

所以果农给果树打药,都是在花落之前。

这就有了个很实际的问题——虫卵这种有生命的、具体的小东西,都能被果实带入内部,那杀虫剂作为一种能浸湿花蕊花瓣的液体,不就更容易被包进果肉里了吗?

0.001

剥煮熟的鸡蛋时,经常看到蛋壳和蛋清之间有一层膜,薄薄的,有0.03毫米,自带磨砂效果。刚剥的新蒜,蒜瓣上面也有一层膜,透明的,比蛋清上的那层膜更轻、更薄,有0.01毫米厚。不过我在超市收银台还见过更薄的:0.001毫米。

28种

今年种了:黄瓜、茄子、苦瓜、豆角、青椒、玉米、韭菜、葱、香菜、苋菜、荆芥、南瓜、莲花白、秋葵、西红柿、眉豆、丝瓜、蒜苗、茴香、藿香、小白菜、草莓、紫苏、树莓、豌豆、向日葵、西瓜、油麦菜。

我今年种菜的水平,已经和做菜的水平不分伯仲了。至于我做菜什么水平,这么跟你说吧,每次我做菜,想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哎,又要吃撑了。

总是有的吃

大概是因为春秋能吃的菜太多了,以至于我总以为北方冬天没什么菜吃,其实只是相对夏天来说少了点。黄瓜、茄子、西红柿快要结束时,萝卜、白菜就已经发芽了——四季很暖心,食物刚好可以接力循环。

所以冬天除了萝卜白菜葱姜蒜,还有香菜菠菜大青菜油菜芥菜空心菜,还可以生豆芽、磨豆腐,腌鱼腌肉腌鸭蛋。

自然很理性,总是有的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