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例

序例

一、本书全部仿照西方撰写人物传记的体裁,记载讲述了李鸿章一生的事迹,而后加以论断,从而能够使后世的读者知晓其为人。

二、中国古代旧的文学体裁,所有用来记载人物事迹的,有的采用传记,有的采用年谱,有的采用行状,这些文体都只含记事,但是不予评论,其中有的会把对主人公的评价附在全篇末尾。然而夹叙夹议这种写作方式,实则由太史公司马迁开创,《史记》中的《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都是。后人的历史知识有所欠缺,不敢轻易学习太史公这种写作方式。著者不才,私自在这里附上本人认为合适的评论。

三、四十年来,纵观中国的所有大事,几乎没有一件是与李鸿章没有关系的。所以本人才为李鸿章作此传,而且特意采用近世的语言亲自来写。著者对于当时局势略微的一些个人见解,丝毫不敢隐瞒和避讳半分,意图不在于古人,而在于能够为后世之人提供一些启发。遗憾的是准备时间太仓促,甚至带的行李箱中连一本可供考证的书都没有,所以深知本书记录和讲述的内容中难免有错误。至于修补和纠正错误的事情,希望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四、在平吴之役这一战役中,记载了非常多关于湘军的事迹,似乎涉及了事情的枝蔓;但是湘军和淮军的关系极其烦琐复杂,如果不这样记载的话就不能够清楚地阐述当时的形势,希望读者能够原谅。

五、《中东和约》《中俄密约》《义和团和约》,本文都收录了它们的全文。因为关于李鸿章事迹的原因和结果与这些公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一点儿都没敢拖沓,尽快地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

六、在中国有很多关于合肥人李鸿章不好的言论。著者与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交上也不深,属于泛泛之交,但一定不会存心写一些冤枉他的言语。不过书中多为他解释的言语,与世俗的言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差异的地方,本来记载历史就要秉持公平之心;否则的话,为什么要在书籍出版方面取祸呢!英国的名相格林威尔曾经斥责某个画工说“Paint me as I am”,说画像一定不要失去我本来的面貌。我撰写这本书,自信不至于会被格林威尔斥责。合肥人李鸿章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在黄泉之下微笑着说:“这小子懂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六

著者自记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