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谢灵运诗

杂诗

岁暮

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太尉兼中外大都督刘裕率军北伐。十月,刘裕派兵收复洛阳。十一月,谢灵运奉命离开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前往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慰劳刘裕,《岁暮》一诗,大概就作于此时。写时值年关岁末,诗人长夜难寐,感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忧伤良多。岁暮(mù木),即岁末。暮,晚、末。

殷忧不能寐[1],苦此夜难颓[2]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3]

运往无淹物[4],年逝觉易催[5]

【翻译】

忧虑重重,难以入睡;

长夜漫漫,何时天明?

月光如水,映照积雪;

北风怒吹,宛若哀鸣。

岁月流逝,万物凋零;

人生易老,光阴难停。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

义熙十四年(418年)九月九日,刘裕在彭城戏马台举行集会,为即将归隐的孔靖设宴饯行,并命群僚即兴赋诗。灵运作此诗以献。开头四句写彭城的晚秋风物;“良辰”以下六句,描写了欢快热烈的宴会场面;“在宥”两句,颂扬刘裕由于为政宽仁,因而得到万国的拥护;“归客”以下四句,写孔靖已脱身朝列,即将起程归隐;最后六句,将孔靖和自己相比:他人就要乘船返回田园,过清净自在的生活,自己却仍旧在宦海中载沉载浮,下不了决心辞官归隐。想到此,诗人伤叹不已。宋公,指刘裕(363—422),字德舆,彭城人。东晋末年,屡建战功,权势日盛。北伐胜利后,于义熙十四年正月回到彭城;六月,官任相国,被封为宋国公(故称宋公)。灵运也在此时应刘裕之召,再次离开建康前往彭城赴职,先任宋国黄门侍郎,后升为相国从事中郎。戏马台,相传为项羽时之掠马台。孔令,指孔靖(347—422),字季恭,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义熙十二年随刘裕北伐,颇有战功。义熙十四年六月,刘裕授以宋国尚书令(故称孔令),加散骑常侍。孔靖坚辞不受,归隐山阴。

季秋边朔苦[6],旅雁违霜雪。凄凄阳卉腓[7],皎皎寒潭洁[8]。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9]。鸣葭戾朱宫[10],兰卮献时哲[11]。饯宴光有孚[12],和乐隆所缺[13]。在宥天下理[14],吹万群方悦[15]。归客遂海隅[16],脱冠谢朝列[17]。弭棹薄枉渚[18],指景待乐阕[19]。河流有急澜[20],浮骖无缓辙[21]。岂伊川途念[22],宿心愧将别[23]。彼美丘园道[24],喟焉伤薄劣[25]

【翻译】

深秋九月,

苦寒的边城。

大雁已飞回温暖的南国,

躲避霜雪的侵凌。

凄凄秋草早已枯萎,

深深潭水更加皎洁如镜。

这美好的重九日,

感动了宋公那颗圣德的心。

送别的旗帜高高扬起,

在暮秋的风中猎猎飘动。

戏马台上,朱宫之中,

胡笳声起,优美动听。

把满杯芳香如兰的美酒,

献给当代的贤哲吧,

祝他一路顺风。

在这饯别的宴席上,

到处洋溢着诚挚的气氛;

和睦快乐的情绪,使礼乐——

因战乱而废缺的礼乐复兴。

由于实行宽政,

如今天下太平;

一切听其自然,

到处赤忱欢庆。

当代的贤哲,急流勇退,

脱去了官服,告别了同僚,

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

美丽的海滨小城。

船已停泊在岸边,

只待送别的乐曲结束,

就要登程。

他的船将急驶而去,

我的马将飞奔而行。

我不仅感念我们的离别,

更加愧对久欲归隐的初衷。

他即将踏上美好的归隐之路,

我却为我的意志薄弱叹息伤痛。

邻里相送至方山

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自立,改国号为宋,改年号为永初,仍建都建康。东晋王朝灭亡,刘宋王朝从此开始。不久,宋武帝刘裕降先朝封爵。灵运由康乐县公降为康乐县侯,任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仍未受重用。永初三年(422年)五月,刘裕病死,宋少帝刘义符即位,实权落在大臣徐羡之、傅亮等人手里。灵运更为不满,就“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宋书·谢灵运传》)。因而遭到徐、傅等人的排斥打击,被派到荒僻的海滨永嘉郡(今浙江省温州市)任太守。七月十六日,灵运离开建康,前往永嘉。邻里亲友一直把他送到方山脚下。诗就写于此时。诗中描写了灵运在方山与前来送行的亲朋故友分手时依依惜别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决心从此归隐乡间、息影林泉的隐逸思想,流露出一种生不逢时的无奈及对权臣的不满情绪。方山,又名天印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南,因四面等方孤绝而得名。秦淮河流经其下,灵运赴永嘉时在此上船。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