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梁启超与清季革命》于1964年发表,转眼三十五年,先后曾经两次照相重印。日前本所出版委员会召集人张力先生对我说,该书缺货已久,计划第三次重印。但几次影印的结果,版面字迹多有模糊不清之处,他建议用电脑重新排版,做一些必要的修正,以一个新的版本问世。
我非常感激张先生的建议,藉电脑排版之便,我做了两方面的整理:第一,加强注文,标明页次;第二,校对原文,改正错字。为什么要做这两方面的整理?说起来非常惭愧,三、四十年前的学术界,受外来的影响,已经注意到了学术著作外形的完整,但由于传统习惯的延续,并不重视资料来源的注释。那时,我们算是年轻的一代,徘徊于进取与保守之间。长一辈的人不下注脚,我们增加了注脚,但我们的注文,力求简略,不像今天的学术界,相关资料均须一一纳入,而且讲究外形上的统一与一致。今天我有改进拙著的机会,如果还是踌躇不前,那就显得太保守了。
为了追寻原文的出处,我花费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重新检查所括引之原文。在此过程中,我发现过去的校对实在太马虎,错误百出,为之汗颜。经过了这次的核对,错误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我没有改动书中的内容。因为这是我早年的著作,过去的一些观念与我今天的看法大有出入。例如梁任公在三十一岁之前思想激进,有志革命。著者在当时也是一个年轻人,十分同情他的想法与做法。后来,任公转变放弃了革命,我感到失望,大大叹息。事隔三十五年,我反过来觉得他的转变是理性的,不再憧憬年轻时的浪漫主义。任公曾说:革命之后建设不易,革命可能陷国家社会于纷乱。证之将近百年革命的结果,他的确是一位先知。中国从辛亥革命、北伐革命、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大革命,一波又一波,人民吃尽了苦头,却没有看见革命家许诺的幸福。这样的感受,如果我要修改本书,恐怕会变成另外一本书。回首我三十五年前的脚步,我决定不改动它。
在此我要感谢所长吕芳上先生、张力先生,给我这个校读旧作的机会。同时也要感谢廖懿姿小姐将原文输入电脑,公小颖小姐在版面上做了精致的设计。
1999年6月4日 于台湾南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