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炎附势 人情通患
饥则附,饱则扬,燠则趋,败则弃,人情通患也。
饥饿潦倒时就去投靠人家,富裕饱足时就远走高飞,遇到富贵人家时就去巴结,当人家衰败贫穷时就掉头而去,这是一般人都会有的通病。
北宋时的张咏,自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乙科,到大中祥符三年,先后两次出任益州知府,历任枢密直学士、吏部侍郎、工部尚书、安抚使等多种官职。张咏有个同学叫傅霖。在张咏为官的30多年中,傅霖从不与他来往。张咏很佩服这位同学的人品才学,多方打听他的下落,但总是找不到他。
张咏晚年得了“脑疡”,被朝廷派人星夜“驰驿代还”。
因为有病不能面见皇上,张咏就以书面形式给皇帝上奏章,陈说他对朝政的意见。其中有些话极刺耳,惹得皇上大怒,当时又把他派到了陈州去做知府。
谁知这次傅霖却像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样,主动前来见这位老同学了。
傅霖来到张府时,看门的通报说:“傅霖请见!”
张咏立刻斥责道:“傅先生乃是天下知名的贤士,我和他是早年的同学,到处寻访了多年,想求他做朋友而不可得。你是个什么人物,居然大呼小叫地喊出他的名字来!”
傅霖已经走了进来,笑着劝道:“算了吧,这么多年了,你还是那老脾气呀?他一个看门的怎么知道人世间有我傅霖这号人呀!”
张咏见到傅霖,高兴得不得了,忙问他,“从前我多方找你,你怎么就不露面,现在怎么又不请自到了呢?”
傅霖说:“从前你是高官,我不好来攀高枝。如今嘛,我知道你的日子不多了,作为老同学特意来看看你!”
张咏猛吃一惊,叹了一口气道:“我自己也是明白的。”
傅霖说;“你明白就好啊!”
结果,傅霖在张咏那里只呆了一天便又告辞了。傅霖走后一个月,张咏真的死了。傅霖的生平事迹已无可考证,但他与张咏的交往同“天下贤士”的称号倒是相符的。因此,他便作为一种人格的典型而留在了史册上。
【感悟一点】
从古而今,嫌贫爱富附势趋炎,人之常情,世之通病。好像经济杠杆也成了人际交往的法则,以至在《史记》中有“一贫一富乃知世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的感慨,俗谚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叹息。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但这并不说明人们对此的认可。这一现实和人们的交往需要、感情交流是相悖的,因为在金钱驱动下的人际关系是难有真情流露的。人们在无奈中盼望一种真诚,首先要求君子能甘于淡泊,以使社会不全处在感情的沙漠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社会上择友交人是必须的,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正和上述语录相对应,而成为人际交往的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