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烛光里的妈妈

前言 烛光里的妈妈

老红军蒲文清同志是我敬爱的妈妈。认识和了解她的人,有人说她像西藏高原的格桑花,有人说她像朝气蓬勃的朝阳花,也有人说她像沉香久远的茉莉花,而母亲却说自己是一棵草,是一棵没有树高、没有花香的无名小草。

然而,在我们儿女的眼中,母亲更像一盏被点燃的蜡烛。蜡烛虽然很普通,蜡烛的光亮虽然也很小,但直至蜡烛燃烧殆尽,那烛光却始终是亮着的。那燃烧后滚落下的蜡珠儿,经过再生成新的蜡烛被点燃后,跳跃的烛光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亮。并且,蜡烛只要被点燃,它就会永远这样默默地燃烧着。我的母亲,从参加红军的那一天起,就始终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默默地为他人奉献着自己全部的心力。

我的母亲是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1933年,她在老家四川巴中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分配到88师当看护员;长征开始,她跟随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走过雪山草地;1934年参加青年团;1937年在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她七十八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一名老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母亲的心中,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为此,她可以无怨无悔地承受一切,付出一切。

母亲一贯教育子女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要入党为公,在党为民。她经常提醒和教育我们的话是:“‘为人民服务’几个字是无声的,你们要以自己的行动,把服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你们要永远为群众、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而不做坏事。”她还常教导我们坚持学习雷锋,工作向最好的看齐,生活向最普通的看齐;胸怀一颗平常之心,淡泊名利地位,懂得知足和感恩。我们家的大人孩子,都很理解母亲这个政治老太太。母亲严于律己、艰苦朴素、真诚实在、乐观豁达、喜于助人、忠于职守、积极热情参与公益活动的言行,已然成为我家的家风。

母亲说自己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劳动者。所以这本书里所讲述的,都是母亲那些普通而平凡的小故事。但我始终认为,母亲的这些小故事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母亲,也是她那一辈女红军战士所共同拥有的精神、品质、情操与境界,更是她们所共同追求的人生的价值。这正是这一辈红军妈妈们所展现的:平凡中的伟大,普通中的崇高。就我所认识的母亲的老战友罗屏、何莲之、王定国、张琴秋、杨淑兰、黄玲、何曼秋、蒲云、彭克昌、贺玲、李秀兰、王海仕、王顺洪、孟瑜、杨林、张文、谭新华、邬宪碧、苏智、王克、孙克、党之光、赵惠兰、陈正人、陶才珍、郭长春、李克良、史群英、王显兰、王新蘭、李元发、李开芬、侯前进、侯正芳、权卫华、焉秀英、唐照国、苗玉香、曲飞、李健、杨磊、李玉兰、李光明、马奎鲜、冯新、何克春、张茶清、朱世清、冯明英、陈其、华全双、秦以华、吴朝祥、吕明珍、苟秀英、胡敏、岳世珍等等,哪一位老阿姨不是这样走过战争、走过岁月,从昨天走到今天的?哪一位老阿姨不是用信仰、用坚定、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坚守,堆积了品质,升华了精神,铸就了灵魂!在她们的一生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曾经辉煌还是平凡,她们所展示和遗留下来的一切,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失的核心。

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都需要一代代人前仆后继的不懈努力,都需要一代代人向社会和人民奉献博大的爱心和情怀。敬爱的红军妈妈们,你们和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生命和情操铸就的国魂、军魂、民族魂,铸就的精神、品质、风骨和情怀,是我们要永世传承的。你们是最可敬的人。你们是国家的脊梁,你们是民族的英雄!

我的母亲是她们中的一员。几十年来,她最崇尚烛光精神。她始终在努力让自己这小小的烛光,亮些再亮些,以使自己永远对社会有用。母亲说她是幸存者,直到她93岁离世,她始终认为自己所做的和所追求的,都是在为牺牲的战友们尽着心力。所以,她从不怠慢。

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内心的感动与震撼,总是伴随着抑制不住的泪水。仿佛键盘上敲出的每一个字和标点,都是母亲和那些红军妈妈们鲜活的面孔和身影。而那一张张面孔和一个个身影,时时在告诉我:在战争年代,她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曲折的经历、磨难、艰辛与付出;在和平年代,她们都有各自的辉煌和普通,都有各自的成功与失败,都有各自的失去与所得。但是,不管在什么时期,也不管她们曾经面对怎样的危险、艰难、困苦,乃至流血牺牲,她们都坚守信念,从不曾动摇和退却。因为,她们都有着共同的、永远不变的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这忠诚和热爱,就是这些妈妈们的魂魄,就是她们那感天地、泣鬼神的博大的革命情怀。这情怀,值得我们永远敬重、永远歌颂、永远学习、永远传扬!我们,要成为无愧于她们的后代!

我写下母亲的故事,是为了缅怀我的红军妈妈,更是对所有经历了长征的红军妈妈们的缅怀、纪念、感恩与致敬,同时也是我——一个红军后代的表白:我没有辜负红军妈妈们,我还会用行动,继续践行一个红军后代的责任与义务。

何丽(延安娃)

2014年6月26日定稿于北京天通苑家中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