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

张若虚

诗人名片

张若虚(约660—约720)

籍贯:扬州

作品风格:清丽和谐,富有情韵


诗人小传:张若虚曾任兖州(今山东省)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万齐融、包融等人因文词杰出而著名于京城,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们的诗歌纵横驰骋、才气飞扬、意境清美,反映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情。

其仅存诗文两首于世。分别是《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夜月》。其中《春江花月夜》成为了广为传诵的名篇,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á)。

斜(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

①《春江花月夜》:是古乐府旧题,本为吴地民歌。后此曲被引入陈朝宫廷,成为了陈隋以来宫廷诗题之一。②滟滟:水波闪耀的样子。③芳甸:芳草丰茂的原野。④霰(xiàn):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粒。⑤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⑥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⑦扁舟子:指游子。⑧玉户:华丽的屋子。⑨相闻:互通音信。⑩月华:月光。⑪文:同“纹”。⑫闲潭:幽静的潭水。⑬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⑭摇情:激荡情思。


开篇“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八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奇美的春江月夜画面,春天的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升起,好像是和潮水一起涌出来的。月光照耀着江面,随着波浪闪耀到千万里外,什么地方的江水没有在明亮的月光朗照中呢?江水蜿蜒曲折地绕过花草丰茂的原野,月光洒在满是鲜花的树林中,星星点点,好像是粒粒雪珠在闪烁。月光皎洁,使人感觉不到空中飞霜,看不到江水中小洲上的白沙。其中江潮仿佛和大海连成一片,烘托了江景的宏大气势。月光涌动,一个“生”赋予了潮水和月亮以生机,使静态的画面活了起来。各种花草在月光点缀下有一种静谧神奇的美。因为月光的普照,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月光的颜色,感觉不到有飞霜、看不到小洲中的白沙,浑然一片,只有皎洁的月光高挂空中了。诗人写月光下的景物时,由远及近,由大到小,非常细腻传神地描绘了这样一个空灵宁静的月夜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难免陶醉其中。细细品味这几句诗,意境美不胜收。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意思是江水、天空成为一色,没有一点细微的灰尘,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在空中。整个世界都在月光照耀下,成为了银白的天地。在这种环境中,诗人想到了永恒的月亮和人世变迁。于是追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奥秘,感怀宇宙永恒,生命短暂。但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说明虽然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人生代代无穷无尽,就和永恒的月亮共生于宇宙中了。诗人突破了个人情感窠臼,想到了整个人类绵延不绝,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执着和热爱。诗人不因个人生命短暂而悲伤,从人类的绵延中找到了生命永恒这个满意的答案。紧承上一句,诗人写道:“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绵延不绝,江月年年岁岁如此。不知道这“江月”在等待着谁,一直在这里徘徊却总是等不到那个人。在月光下,只有长江水永不停息地奔腾向远方。诗文在这里写出了江月徒徒等待,江水无情年年奔流。这为下面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做了一个铺垫。

“白云一片去悠悠”到“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概述了春江月夜中思妇和游子分离两地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里“白云”指代远去他乡的游子,“青枫浦”常常用来指分别的地方。“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里“扁舟子”指代的是行踪不定的游子。这两句和上边两句的意思一样,只不过是用问的形式,“谁家”、“何处”两句互文见义,进一步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感。

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到“鱼龙潜跃水成文”这八句上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楼上妇人思念离人。诗人没有直接写思妇的愁思,而是又通过“月”这一景物衬托她的怀念之情,“可怜楼上月徘徊”到“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将“月”拟人化,描绘月亮徘徊在空中不离去,它照着梳妆台、房中的帘子、捣衣的砧石,卷不走,拂不去。一个“卷不去”,一个“拂还来”,这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思妇被月光牵起的思念之情让她分外烦恼。“徘徊”二字既描绘了月光浮动、游移不定的情景,又将月光拟人,月光可怜思妇在楼上徘徊不肯离去。一词双关,很是精妙。“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此刻,月亮不也同样照着远方的人吗?虽然我们共同看着同一轮月亮,但是彼此不能相知。我真希望随着月光而去照耀着你啊,用月亮寄托我的思念。“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思妇仰望长空,想到鸿雁不停地飞翔,也不能飞出月光之外,鱼龙从水中跳跃出来,却也只是在水面上留下圈圈波纹。思妇和离人相隔太远,即使是鱼雁这些传递音讯的动物也无法联系到离人,这更增添了她的愁思。

“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八句写的是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情。“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说的是游子昨夜梦见潭水上飘满了落花,看见春天已经过去大半,但是他却还不能回家。“可怜”二字道出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无尽愁绪和感伤。“江水流春去欲尽”到“碣石潇湘无限路”的意思是:江水流动中春天已经过去,时间飞逝,江中落月日复一日地挂在天空,游子青春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江潭落月沉沉,深埋在了海雾中,天空变得黑暗,游子的心也更加凄凉,想到回家的路途那么遥远,游子心中备感孤凄。“沉沉”二字增显了环境的凝重,渲染了游子的孤寂心情,“无限”二字形容游子和家人相隔两地,相距遥远,同时这个词也表现了游子内心无限的思念之情。“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游子看着月亮在想,不知道有多少人趁着这月光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此刻游子内心千头万绪的思念,绵延不绝,伴着月光星星点点地洒满了江边的树林,诗文融情于景,留给人一个无限遐想。

这是一首宫体诗。整首诗贯穿“月”这个主体,将各种思想都和月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月亮的升起、高悬、西斜、隐没是整首诗感情色调起伏的标志。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潮”、“花林”、“白沙”、“明月楼”、“妆镜台”、“玉户帘”等等景物组合在一起,情寓景中,景色含情,再加上月光的衬托,一幅色彩斑斓充满生活哲理和趣味的画卷跃然纸上,融情、景、理于一体。整首诗被点染上了静谧、空灵的艺术色彩。同时,该诗的韵律节奏平和、抑扬有致。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韵律圆美而富于变化。每一处由景写人后又由人写到景的转换自然,衔接紧密,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诗虽然写的是相思之愁,但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表达愁绪的,而在月景这个大环境的衬托下,思念之情也变得淡淡的、静静的了。诗文写得曲折委婉,但不矫揉造作,如水流一样自然流畅,表达的思愁却更加深刻,这绵延不尽的思念即使到诗文最后也没有断绝,余音袅袅。诗人笔下的思念哀而不伤,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见诗人的文墨功力之深。

后人点评

闻一多: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