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常州

德祐二年(1276)正月,文天祥出使元营被强行扣留,胁迫北上。二月中旬,乘船经过常州,有感于元军的残酷杀戮而作此诗。德祐元年,元军统帅伯颜围常州,宋常州知州姚訔(yíng赢)、通判陈炤(zhào照)、都统王安节、刘师勇等组织全城军民力战固守。伯颜招降,不从。伯颜怒,屠杀城外居民,自夏至冬,日夜攻城不辍。最后矢尽城破,姚、陈、王、刘等壮烈牺牲。伯颜对常州军民的顽强坚守极为愤恨,城破后,大肆屠杀。这首诗极其悲愤地控诉了元军对常州军民野蛮而残酷的屠杀,赞扬了常州保卫战中人民表现出的慷慨悲壮精神,对无辜百姓被“杀戮无遗种”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无比的愤慨之情。可以说,全诗是渗透了作者的血泪而熔铸出来的。

常州,宋睢阳郡也[1]。北兵愤其坚守,杀戮无遗种[2]。死者忠义之鬼,哀哉!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3]

壮甚睢阳守,冤哉马邑屠[4]

苍天如可问[5],赤子果何辜[6]

唇齿提封旧[7],抚膺三叹吁[8]

【注文】

[1] “宋睢”句:意为宋代的常州可与唐代睢阳郡相比。睢阳,唐郡名,故城在今河南商丘。至德二年(757),安庆绪遣将攻城,张巡、许远合力固守,援绝城陷,皆不屈而死。

[2] 遗种:指幸存者。《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命其属曰:‘淮泗间非遗种之地,江东沃野,可以避害。’”

[3] “山河”二句:立意与《金陵驿》诗“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二句近似。

[4] 马邑屠:喻常州屠杀。《史记·周勃世家》:“击陈豨,屠马邑。”马邑: 地名,今山西省朔州市。

[5] 问:问天。王逸《楚辞·天问序》:“《天问》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

[6] 赤子:老百姓。

[7] “唇齿”句:指常州府与作者曾任知府的平江府地界相连,关系密切。唇齿:即唇齿相依之意。提封:指所管辖的疆界。《旧唐书·东夷传》:“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8] 抚膺:以手捶胸,表示愤恨、慨叹。

【翻译】

常州在宋朝好比唐时的睢阳郡。北兵愤恨它的坚守死战,斩尽杀绝,没有幸存者。死者是忠义的鬼,哀痛啊!

山河千里依然是旧日的模样,

放眼望去没有一家炊烟火光。

睢阳式的保卫战何等悲壮,

马邑般的大屠杀多么冤枉!

昊昊苍天若可以提出质问,

惨死的百姓究竟有何罪状?

此地和我的平江府唇齿相依,

多少次捶胸叹息无限凄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