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谈制茶

外行谈制茶

采茶实际只是制茶的第一步,离开泡出一杯香喷喷的茶来,那还差得很远呐。当然,把采来的茶芽马上用锅炒干了,立刻就可以泡茶,所谓“采得新茶及时烹”,那是最好不过了。因为酒是越陈越美,茶却是越新越好。当初有皇帝的时候,杭州茶叶一开采,先要炒好若干斤,用竹筒封存,或用小锡瓶封存,用快马送到京师,向皇上进贡。清人杭世骏《颂茶诗》注云:“杭人竞于谷雨前采撷,递送京师,名为‘马上鲜’。”可见茶叶多么重视“新”。但是一般茶行的大批茶叶,却不能马上炒,还要经过许多工序的加工,才能上市。杭州的旗枪、龙井,安徽的炒青、烘青,都是十分整齐好看,这是什么原因呢?按照茶乡人的说法,这是“作过的”。意思就是加过工的,实际还是一样的茶叶。

采来的茶芽加工成茶叶,要经过以下这些工序,即粗筛、分筛、拣净、再筛、拣分、配色、拼堆、初焙、初扇、复焙、再扇、补火、上光、装箱等十四个步骤。简单的说,就是分、炒、拣、作四步。陆放翁诗云“晴窗嫩蕊细分茶”,可见从宋朝就是这样的。

旧法制茶,全是手工。在杭州的时候,除爱看姑娘们采茶外,也很爱看村镇上的人们炒茶,我常去看的,是灵隐到三天竺之间,一两个小山村的炒茶作坊。从小街的石板路上走过去,两面有不少铺面房,过去这都是小茶行炒茶的人家。白天,门板都卸下来,游山路过的人,都可以看到里面一排排的灶头,炒茶师傅在炒茶。灶头是二尺高的平台,灶口很大,砌着一口口的二应(即锅口直径二尺)铁锅。添柴口向里,炒茶时,每个灶口两个人,一个用小矮凳坐里面,向灶中添柴,炒茶师傅则坐在外面,不停地用手翻弄锅中正在炒着的茶,随着翻弄,还不停地抓起一把,在锅边上,把炒热的茶叶趁热压扁,压成一片片的。炒茶最重火候,它用的是特殊的慢火。

在不少人家的门口,多半是在树荫下,放两三大圆桌面,中间堆着茶叶,年老妇女们围着桌子坐着拣茶,把茶梗子拣出,把大茶片、小茶片分档……过往游人,偶然看到的,是她们悠闲的样子,觉得很是宜人。其实当年茶农的日子,还是相当清苦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