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一书共五十四帖,除最后一帖《梦浮桥》之外,其余每帖标题都是本章中出现过的词语,唯独“梦浮桥”三字未曾在文中出现。丰子恺译《源氏物语》注云:“回名‘梦浮桥’三字,在本回文中并未提及,想是将此长篇故事比作梦中浮桥之意。又,本回别名‘法师’,乃根据回末薰君的诗。”

镰仓时代初期的歌人藤原定家为《源氏物语》作注,称“梦浮桥”与一首古歌有关,感慨人生只是梦之浮桥途中发生的种种奇遇而已。《源氏物语》的末章,薰君行到比叡山深处的横川,寻找他念念不忘的女子浮舟。而浮舟已然出家为尼。薰君写了一封深挚悲哀的书信,浮舟看到那熟悉的笔迹,闻到信笺上熏着的浓香,甚觉哀楚。又觉心绪纷乱,终于掩面痛泣。但她并未答复苦苦守候的薰君,故事戛然而止,余音千载未绝。

林文月亦曾撰文解释过“梦浮桥”:

“梦字代表了一种脱离现实的境界,现实的人生,在回顾时亦难免有浮生若梦的虚幻感觉。浮字意味着漂浮、浮动的不定感。在日本古典文学里,梦字又常常暗示爱情欲念,故而一夕偷欢多不直接说破,往往用梦字带过。至于‘浮’字之音又与‘忧’字同为‘ぅき’,所以取音义双关之妙,说‘浮’正是‘忧’。世间男女情爱,既甜蜜又虚幻不可恃,缠绵之中实多忧伤。《源氏物语》的后半段,出场人物自光源氏移向其第二代,众多男女亦如他们的上一代,为甜蜜而多忧的情爱葛藤缠系不已。色即是空。至于文中所不见的‘桥’字,乃是过渡人人于此地到彼地的建筑物,也是由此岸至彼岸死生过渡的媒介。”

后来,樋口一叶在日记中写道:且过下去罢,这尘世间的梦之浮桥。梦浮桥由此岸至彼岸,关乎尘世无常的生死。这也是后面要说的故事,那些梦浮桥中漂泊的旅人、逝去的岁月。

是为序。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