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查医生援鄂日记的力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至今,全国有4.26万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驰援武汉。两个多月来,我在感动、担忧甚至哽咽中为数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援鄂医疗队送行,更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在湖北、武汉“玩命”的援鄂战友,那种“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精神,可歌可泣!在这些信息里,我看到了查琼芳医生的《日记》,从除夕夜出征武汉写到3月31日落地上海,一日不曾落下。她的文字朴实无华,但情真意切,让我感慨,也时常令我泪目。
查琼芳是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也是这支队伍里交医系统唯一的女医生。大年三十夜,她放下碗筷、离别亲人,出发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这支医疗队是最早从上海出发、最少思想准备的一支队伍,是最少成熟经验参考、早期防护物资最不充足和防护条件最不完善的一批人员,同时也是拯救最危重病患者的一群勇士,是奋战时间最长的一支医疗队。从1月25日凌晨1:30到达武汉天河机场,到3月31日结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的工作,整整68天!
从查医生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周围的许许多多平凡却伟大的普通人,有医护人员,有进重症病房帮忙打扫卫生的志愿者,有酒店大厨,有志愿者司机,有快递小哥,有患者,有患者家属……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每天的日常,而就是这些普通人的日常,一点一滴拼出了中国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路线图:从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周工作50个小时到更多医疗队增援后的正常轮休,从物资紧缺时进重症监护室才可以领一个N95口罩到医护用品充分补给后的用时自取,从每日爆满的ICU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患者,随后陆续出院,从三位女医生值夜班时互相加油鼓气到一次次疑难杂症案例讨论会后的精准治疗……党中央的领导和全民参与让这场伟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在两个多月内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创造了人类防疫历史上的奇迹。
查医生的日记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全国很多媒体转载,其中传递出的信心和力量,像阵地上高高飘扬的旗帜,感召着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增援湖北。查医生的学生们纷纷主动请战,仁济医院第三批整建制援鄂医疗队156人在24小时之内组建完成……
如今,包括撰写《日记》的琼芳在内的上海援鄂医护人员已经全部凯旋。我想,那段伤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痊愈,那段记忆也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被人遗忘,而《日记》中记录的点点滴滴,一定会唤起我们的记忆。《日记》之外,仍有很多值得我们铭记。让我们永远记住疫情暴发之初湖北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冲在疫情前线的勇敢;让我们永远记住留在后方守卫家乡的医护人员的日夜奔忙;让我们永远记住每日冲在一线排查的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还有坚守岗位的空乘人员、货车司机、公交司机、志愿者司机、快递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查医生援鄂日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抗疫史料,也是一部难得的医学人文教育的读物,它再现了医务人员以及所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面对灾难、面对危险时表现出来的义不容辞和善良勇敢,并用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构筑起了巨大的中国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逾越不了的鸿沟。
陈国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202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