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孙中山转移战略中心与蒋介石使苏

一 孙中山转移战略中心与蒋介石使苏

俄国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即密切注视俄国形势的发展,并打算将中国革命向西北方面发展。1920年9月,俄共阿穆尔省中国支部书记刘谦到上海会见孙中山,建议联合中国南方、苏俄中央及远东各地的革命势力,在中国新疆地区集中兵力,准备打倒中国北方的反动政府(3)。孙中山对这一建议感到兴趣,随即派李章达随刘谦使俄,向苏俄政府建议缔结军事合作协定,请红军于次年春进兵新疆,经甘肃,进攻四川成都,与该省革命党人汇合,推动各地起义(4)。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被迫放弃他长期企图作为根据地的广州,决心将战略中心转向中国西北。当年9月,苏俄代表越飞的军事随员格克尔将军到沪,孙中山向他陈述了打算用俄国军火,在新疆或外蒙建立革命武装的计划(5)。同年10月,孙中山在上海会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表示希望由苏俄派出一个师,在孙中山的直接指挥下占领新疆,成立新政府,甚至是一个苏维埃政府(6)。12月20日,孙中山又致函越飞称:“我现在可以调大约1万人从四川经过甘肃到内蒙古去,并且最后控制位于北京西北的历史上的进攻路线。但是,我们需要武器、军火、技术和专家等方面的援助。”孙中山询问:“贵国政府能否通过库伦支援我?”(7)

1923年1月20日,越飞到上海访问孙中山。26日,双方签订了有名的《孙文越飞宣言》。其间,孙中山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西北计划”,希望苏俄给予200万金卢布的援助。同时表示,愿意派遣一个军事使团到苏俄去学习,就苏俄帮助中国革命一事进行谈判。越飞答应将会谈情况报告莫斯科。同年5月1日,越飞从日本东京转给孙中山一封苏联政府的电报,其中谈道:第一,革命军事行动和孙中山领导的机构不可以须臾离开广泛的思想政治准备工作;第二,苏联政府准备提供200万金卢布,作为孙中山统一中国和争取民族独立之用;第三,苏联政府准备协助孙中山利用中国北方和中国西部的省份组建一个大的作战单位,计步枪8000支,机枪15挺,炮4门,装甲车2辆。如孙中山同意,可利用苏方提供的军事物资和教练员建立一个包括各个兵种的内部军校。第四,严守机密。在公开场合和官方场合,苏方只能表示对国民党谋求民族解放意向的积极同情(8)。5月12日,孙中山复电越飞,声称:“贵国5月1日的回电使我们感到大有希望。第一,我们当感谢贵国的慷慨允诺;第二,我们同意贵国的一切建议;第三,我们将用大部分精力去实施这些建议并派代表赴莫斯科详细磋商。”(9)

孙中山早就想派蒋介石赴苏。1920年9月,孙中山派李章达出使的时候,就有派蒋介石同行的打算,但蒋因和李素无密切关系,在孙中山提出的赴俄、赴川、赴粤三种方案中选择了赴粤(10)。1922年8月末,为与格克尔将军会谈,孙中山特别函召蒋介石到沪。1923年5月12日,孙中山在复电越飞时,即决定派蒋介石赴苏。当日蒋介石日记云:“商议赴欧考察事宜。”7月26日,蒋介石到上海,先后和汪精卫、张继、马林等人会商,研究代表团的组成与访问计划。蒋介石自喜“前程发轫”,得到了一个个人发展的极好机会(11),他也决心从此大干一场,完成彻底改造中国的夙愿。8月6日日记云:“今日心甚烦恼,惟冀脱离此国内混浊社会,以期根本解决此国事耳。”

孙中山决定派蒋介石赴苏后,即分别致函列宁、契切林、托洛茨基,向他们介绍蒋介石,称之为“我的参谋总长和最可信赖的代理人”。9月17日,又密电苏俄驻中国大使加拉罕,说明蒋介石“已被授予全权用我的名义进行工作”(12)。10月9日,孙中山向刚刚来到广州的鲍罗廷介绍西北计划。孙称:以广州为据点,因为身旁有英国殖民地香港,敌人很多,自己的手脚被捆,而一旦能在中国中部或蒙古建立根据地,因为身后有友好的俄国,就可以“很自由地对帝国主义采取行动”,实行“更公开和更坚定的政策”(13)。孙中山表示:“我期待着在莫斯科的这些谈判能够取得丰硕成果。”(14)

代表团到苏联后,于9月2日拜会俄共中央书记鲁祖塔克。蒋介绍称:国民党一向认为,苏联共产党是自己的“姐妹党”,希望吸取俄国革命的经验教训(15)。9月9日,会见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斯克良斯基及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时提出,要求共同讨论中国的军事计划,蒋介石声称:孙中山赋予代表团以很大权限,代表团受命就中国的军事计划同革命军事委员会进行磋商。蒋介石花了两个小时,向斯克良斯基及加米涅夫陈述了孙中山与吴佩孚、曹锟双方的兵力配备状况,同时说明了军事计划的要点。斯克良斯基及加米涅夫要求将计划写成文字,详细说明兵力部署、未来战区等细节(16)。此后,蒋介石即在宾馆埋头起草并修改计划书。其日记记载云:

9月13日:“终日在宾馆拟意见书结论。”

9月15日:“上午,拟结论完。”

9月16日:“晚,改正意见书。”

10月5日:“下午,修正意见书。同伴龃龉,萧然寡欢。交友之难,可胜嗟吁。”

10月12日:“上午,校正意见书稿。”

10月13日:“往外交部,见独霍夫斯基……”

可见,意见书的起草修改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定稿的时间为10月12日,送交苏方的时间应是10月13日。目前已知的两个版本都非定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