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陈佩斯:我与“大坏蛋”父亲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

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高尔基

饰演“大坏蛋”的父亲心硬严苛,曾经是他最“恨”的人;岁月更迭,经风历雨,他才慢慢感知到父爱的深远绵长;当慈祥的父亲溘然长逝,被誉为笑星的他却泪雨滂沱……

“爸爸,您醒来吧!醒来吧!我好想再次听到您亲切地听我一声‘二子’。或者,您醒来生气地骂我一声‘兔崽子’,我也开心啊!……”

2012年6月26日21点38分,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老先生在北京安贞医院溘然长逝,享年94岁。难以直面这一残酷的现实,老人的儿子陈佩斯无法抑制地抽泣起来,由于他从来都是带给人们开怀大笑的那个人,因而,他的悲恸更显得撼人,几乎一瞬间,他周围的人都受到他情绪的感染,眼含眼泪,满脸戚戚。

陈佩斯虽早已不在“影视江湖”,但“影视江湖”到处都是他的传说。他的《吃面条》《警察与小偷》等喜剧小品和《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等喜剧电影,已经有了几十岁的“年轮”,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陈佩斯因为喜剧而名满江湖,他总是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但也许少有人知道,陈佩斯著名笑星、“东方卓别林”的身体里面,却有着一颗孝感动天的心!

1 “坏蛋”父亲心硬严苛

“你这个兔崽子,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怎么就不好好学习?成绩老不及格,还总与同学打架?看我不揍死你!”

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春天的傍晚,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宿舍,一个严苛的父亲正在鞭打他那调皮的儿子。而几分钟前,这个调皮儿子的班主任找到这位严苛的父亲告状,说他的调皮儿子成绩很差,纪律也差,还把同学打伤了……

严苛的父亲便是陈强,而他那调皮的儿子,便是陈佩斯。

陈强,1918年出生,原名陈庆三,籍贯是河北省宁晋县徐家河,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新中国成立前便因在电影《白毛女》中饰演反角黄世仁而一举成名。解放后,他又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中饰演的地主南霸天一角,荣获首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和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小时候,陈佩斯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他觉得这个名字怪怪的,不像个中国人的名字。其实,他的名字大有来历:陈佩斯大哥出生时,父亲陈强正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访问,电话中得知妻子生了一个儿子,急需取名,便说:“那就叫布达吧,如果再有第二个孩子,就叫佩斯。”因此,1954年2月1日陈佩斯出生后,便顺理成章地被取了“佩斯”这个名字。

陈佩斯总与同学打架,但起因一般都是同学骂他成绩差,或骂他“小黄世仁”“小南霸天”,童年的陈佩斯相信拳头里面出“尊严”,于是屡屡被班主任告状,也总在班主任告状后被父亲痛打。因而,在被打得“哇哇”大叫的同时,陈佩斯在心里恨透了那个爱告状的小学班主任,也恨透了不明真相就乱揍他的父亲,觉得父亲就跟他所扮演的电影角色一样“坏”!

1969年,15岁的陈佩斯跟随其他知识青年到内蒙古建设兵团接受锻炼。那些日子真苦啊,4年时间里,他从未吃过一顿饱饭,经常半年吃不上一顿肉。

饿得不行的时候,他多么渴望父亲能多给他些关怀,于是,他写信要父亲给他寄些钱,但4年时间里,父亲只给他回过一封信,钱更是一分也没给他寄过。倒是有那么一次,时时给他写信的母亲,在一封信里给他夹寄了5块钱,他可高兴了,要知道这笔钱可以买上6斤生猪肉或者40斤大米啊……

钱不给就不给吧,为了能吃饱饭,陈佩斯还央求父亲帮他返城,父亲也没答应。

就这样,在陈佩斯青少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心特硬、对他特狠的人。在很长时间里,他都觉得父亲更偏爱哥哥陈布达和妹妹陈丽达,自己作为老二,上下不靠,不受待见。有时候,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的亲生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佩斯才慢慢感受到了父爱,觉得父亲对他的爱是那么深蕴,绵长。当年父亲虽只给他写了一封信,并从未给他寄过钱,甚至不让母亲给他寄钱,实际上是父亲在磨炼他的意志;他央求父亲帮他返城,父亲没回应,那是因为父亲被打成了右派。

后来,陈强得知唯一能调动户口的地方就是文工团时,便把没有任何表演功底的陈佩斯关在家里,教陈佩斯背台词、吊嗓子、走台步。陈佩斯本来不喜欢表演,但想到进文工团便可发粮票,就不会挨饿,便硬着头皮学了起来。

然而,由于陈佩斯的长相太过一般,又没有文艺底子,他先后报考北京军区文工团、总政话剧团都落选。在那个年代,文艺院团偏爱的是唐国强那样的英俊小生。在这种情况下,从不求人的陈强为了让陈佩斯能尽早进城,便硬着头皮找到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老朋友田华帮忙——他曾与田华一起演过《白毛女》,他演黄世仁,田华演喜儿,两人戏里是仇人,戏外是朋友。于是,在田华的帮助下,八一电影制片厂领导觉得该厂正缺演匪兵、流氓、地痞的演员,便收了陈佩斯。

到八一厂后,陈佩斯通常扮演的都是“匪兵甲”和“路人乙”,但那时他并没太多想法,只满足于自己有口饱饭吃就行了。

1979年,在“文革”中被批斗的陈强回归大银幕,出演王好为导演的电影《瞧这一家子》中车间主任一角。为了推荐儿子,陈强把陈佩斯拉到王好为面前说:“这是我的二子佩斯,他想在电影中演一个小角色,行吗?”此前,正巧王好为看过陈佩斯演的话剧,觉得不错,便将该片主角、车间主任儿子嘉奇这一角色给了陈佩斯。

第一次演电影就演主角,还是个喜剧角色,这是陈佩斯之前想也没想过的事,可把他吓坏了。

“这有啥好怕的?不会爸爸教你不就成了?”陈强安慰陈佩斯说:“我以前总演坏蛋,但后来演喜角不也演得挺好的吗?”陈佩斯明白父亲所说的喜角,是《三年早知道》中的赵满囤和《魔术师的奇遇》中的陆幻奇,这两个喜剧人物都被父亲演绎得很出彩。

于是,拍摄的过程中,陈强便手把手教陈佩斯演戏,陈强先做一遍,陈佩斯便照着演一遍。看到父亲这么认真,陈佩斯也不敢掉以轻心了,他每天晚上都会把第二天要拍的戏的动作语言分析一遍,贴在墙上,时时校正。陈佩斯的认真劲儿让陈强感到很欣慰,觉得这小子也许是个干演员的料。

果然,《瞧这一家子》上映后引起了巨大轰动,荣获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演完《瞧这一家子》后,陈强告诉陈佩斯说:“你就演喜剧吧。我看你演喜剧还可以,不信,你走走试试。”就是父亲这句话,让陈佩斯从此踏上了喜剧演员这条道!

为了使陈佩斯在喜剧之路上阔步前进,此后,陈强又与陈佩斯合作了《父与子》《二子开店》《少爷的磨难》等影片。在父亲陈强的提携下,接连拍过几部喜剧电影后,陈佩斯成了大明星。

陈佩斯没想到,他的事业到此还未达巅峰:1983年的一天,陈佩斯与同为电影红星的好友朱时茂,因均对常被请去做文艺节目时只能朗诵诗歌而备感尴尬,便一拍即合准备创作电影小品,以备到时表演。很快,他们创作的小品便受到追捧。继而,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剧组闻讯而来,把他们请到了1984年的春晚舞台进行表演。没想到,他们创作、表演的小品《吃面条》播出后,引起了巨大轰动。

之后,两人一发不可收拾,又相继创作了《烤羊肉串》《拍电影》《胡椒面》《警察和小偷》等小品,他们的小品几乎成了“春晚”的“招牌菜”,他俩也因此红得发紫了。

有一天,陈强去外面买菜,结果一个卖菜的人因为“他是陈佩斯的父亲”而硬要白送菜给他,盛情难却,父亲只好收下。闻之此事后,陈佩斯乐坏了:“曾经我是陈强的儿子,而现在陈强是陈佩斯的爸爸!说明我的名气盖过了爸爸呀!”

看他骄傲得插上翅膀就可以飞起来的样子,陈强决定要打击打击他,说:“对一个喜剧演员来说,名气大就是好事吗?名气大了会被人仰视!而喜剧艺人的成功恰恰要能被观众俯视才行!”

父亲的话让陈佩斯陷入了沉思,他猛然想起自己在河南拍《少爷的磨难》时,有一场光着脚在农村的土地上追汽车的戏。在奔跑的过程中,他的脚上扎了无数根刺,痛得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可当他皮咧嘴歪地一边拔刺,一边看着一股股流出的血而呻吟的时候,边上围观的老百姓却开心得笑了起来。

陈佩斯顿然明白:作为喜剧演员,为了让观众开心,达到“笑果”,有时真免不了拿自己的肉体或精神受折磨的噱头来表演,自己沾沾自喜、高高在上能行吗?因而,父亲委婉的批评让他冷静了许多。之后,他常常警告自己——观众们能记住自己,那不过是自己比观众历经的痛苦更多,他用这种痛苦换来了他们对自己俯视的欢乐,从而在脑海中留下记忆。所以,自己怎能臭美呢?

此后,陈佩斯还慢慢学会了如何让观众俯视他,或者让观众站在俯视他的角度上观看他的演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