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影响至深的小学教育

5.影响至深的小学教育

永福虽然8岁才走进校门,但无论是南昌学校的办学宗旨,还是学校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都让小学生永福获益匪浅。因此晚年的黄展岳先生回忆说:

“小学六年的启蒙教育,对我以后的为人、爱好,影响极为深远,我衷心感谢给予我启蒙教育的老师们。”

南昌学校的创办者大都为四黄村侨居海外的华侨,他们对学生最大的希望就是毕业后能够出国赚钱,然后回报父母和家乡。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学校很注重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比如开设课程,除了当时国民政府规定的课本以外,还有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尺牍、文范课本。因此走进校门的永福不仅学习了国语、拼音、算术、珠算、常识、书法、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更通过尺牍、文范课的学习学会了写简单古文体信和背诵古典故事。

南昌学校的教育也让永福深深感受到,家乡的宗亲们办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算账、写信的工作能力,达到粗通中国文史知识的水平,让他们毕业后争取出国,侨居南洋,也就是当地闽南语常说的“过番”,进而能够从商谋生,赡养父母家庭,资助家乡建设。

小学生永福虽然还没有十分理解宗亲们办学的良苦用心,但他学习一向刻苦勤奋,因此他在南昌学校学习不仅从没有过挨打受罚,反而是经常受表扬,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当上了班长。

学习好的永福也喜爱看书,因为乡村课外读物不多,容易接触到的只有古典章回小说、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但就是这些古典文学强烈地吸引了永福,不管是找别人借,还是同学之间的传阅,只要一书拿到手,他就如饥似渴地看起来。喜欢的诗词,他就抄写背诵,虽然自己对一些古文诗词并没有完全理解,也没有人来指点,但挡不住的是他对古典文学的喜爱和渴求。也是在这个时候,小学生永福开始了他对中国文史的喜爱。

永福也忘不了曾经教过他的老师:

“让我不能忘怀的启蒙老师是陈天赏先生。他是廖中俊校长的妹夫,泉州中学初中毕业。为人坦率,乐观豁达,教学认真。课余时喜欢给学生讲故事。讲得最多的是他中学时代的学生生活。他的风趣言说引发我对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向往。后来我考上泉州初级中学,和他的宣讲不无关系……”

让永福最难忘,也是对永福影响最深的则是南昌学校校长廖中俊先生,正是这位廖中俊先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国土沦陷、人民生死存亡的时刻,积极向村民宣讲抗日思想,带领南昌学校全体师生一致对外,身为班长的永福更是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爱国主义激情也从此在心中澎湃。

也因此,对小学生永福成长影响至深的廖中俊校长深深留在了永福的记忆中:

“……廖先生是惠安涂寨村人,师范学校毕业。中等身材,平时常穿一袭蓝布(或灰布)长衫,有时也穿中山服。温文儒雅,和蔼可亲,学识广博,学校课程样样精通。他跟其他老师一样分担教课。老师外出,他补缺。谆谆教诲,甘为孺子牛,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尊敬和爱戴。

“先生多才多艺,不但教书好,书法绘画亦称上乘。学校墙壁上张挂的图表、字幅、画像,无不出自先生的手笔。记得先生教我们写字时总是为学生亲作示范,他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双钩,又在白纸上用毛笔写字,一横一竖,让学生临摹,从‘永’字八法开始,步步深入。我爱好书法就是在这时打下的基础。

“为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抗战意识,先生创办村民夜校。入夜,村民踊跃到校,汇集在水月灯下,聆听先生讲课,畅谈抗战形势。此情此景,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受老师的影响,我念高小时便关心国家大事,萌发爱国情愫。当时正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我生活的地区福州、金门、厦门相继沦陷。日本飞机更是经常飞临泉州上空,对老百姓进行恫吓、骚扰,直至投下炸弹。

“在先生的带领下,南昌学校全体师生同仇敌忾。我积极参加挖掘防空洞,站岗放哨,侦查日机空袭,引导年幼同学疏散逃避。抗战初期,学校开辟抗战书刊阅览室,陈列《毛泽东传》《朱德传》《二万五千里长征》等颂扬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书籍,可惜为时不长,这些书籍便被县上收回……”

3岁藏于木柜中免遭劫夺;8岁走进宗亲创办的新式学校,学习刻苦优秀,喜爱读书,喜爱文史,更有一腔爱国主义激情,这是永福的成长经历,也是考古学家黄展岳在四黄村度过的童年岁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