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淞隐漫录

一一 淞隐漫录

数日前从上海寄到几部旧书,其中有王韬的《淞隐漫录》十二卷,我看了最感兴趣。天南遁叟的著述在清末的文化界上颇有关系,其在甲申前后之意义与庚子前后的梁任公差可相比,虽或价值高下未能尽同,总之也是新学前驱之一支,我曾略为搜集,以备检考,这回买《淞隐漫录》的原因即是为此,但是感到兴趣则又是别的缘故。我初次看见此书时在戊戌春日,那时我寄住杭州,日记上记着,正月廿八日阴,下午工人章庆自家来,收到书四部,内有《淞隐漫录》四本,《阅微草堂笔记》六本。其时我才十四岁,这些小说却也看得懂了,这两部书差不多都反覆的读过,所以至今遇见仍觉得很有点儿情分。当时所见的乃是小册四本,现在的则是大本十二卷,每卷一册各二十叶。据《弢园著述总目》云,“是书亦说部之流,聊作一时之消遣,而藉以抒平日之牢骚郁结者也。其笔墨则将无同,其事实则莫须有,如目为刘四骂人,未免深文周内矣。初散编于画报中,颇脍炙于人口,后点石斋主人别印单行本行世,而坊友旋即翻板,易名曰‘后聊斋志异图说’,图画较原刻为工。”此十二册本篇末常有红绿纸痕迹,盖是从画报中拆出订成者,可以说是初印,比小册便览多矣,唯披阅一二卷,华璘姑何蕙仙等虽极是面善,而已无复当年丰姿,此正与重读盛氏本《阅微草堂》相似,今昔之感固亦寂寞,但眼经磨练,犹之阅历有得,不可谓非是进益也。弢园此类著作,尚有《遁窟谰言》与《淞滨闲话》各十二卷,平日见之亦不甚珍重,今之特别提出《漫录》,实以有花牌楼之背景在耳,而转眼已是四十四年,书味亦已变易,他更不足论矣。一月三十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