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评梅简介

石评梅简介

石评梅(1902~1928)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她爱慕梅花的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山西省平定县城里人。她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是我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

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从小教她“四书”、“诗经”。除家教外﹐她还先后就读于太原师范附小、太原女子师范﹐并且成绩优异。除酷爱文学外﹐她还爱好书画、音乐和体育﹐是一位天资聪慧、多才多艺的女性。

1919年﹐石评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在读书期间﹐她结识了著名作家冯沅君、苏雪林等人﹐并同著名作家庐隐、陆晶清等人结为至交。在“五四”高潮的岁月里﹐她们常常一起开会、演讲、畅饮、赋诗﹐所谓“狂笑﹐高歌﹐长啸低泣﹐酒杯伴着诗集”﹐甚是浪漫。在这无比浪漫中﹐她步入了文学的门槛。

1923年﹐石评梅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前﹐她随学校旅游团去杭州等地旅游﹐回来后她著有游记《模糊的余影》。1923年﹐她毕业后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其间她与已有妻室的高君宇相恋﹐但由于对方已有妻室﹐她不得不久久拒绝高君宇的爱情。

1925年3月﹐高君宇因过度劳累﹐一病不起﹐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高君宇的死﹐使石评梅痛悔交加。自此﹐她便常在孤寂凄苦中﹐前到高君宇墓畔﹐抱着墓碑悲悼泣诉。1926年﹐她和陆晶清一起编辑《世界日报》副刊《蔷薇周刊》。

1928年9月18日﹐石评梅猝患脑膜炎﹐医治无效﹐于9月30日去世于当年高君宇病逝的协和医院。她去世后﹐友人们根据她生前曾表示的与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将其尸骨葬在君宇墓畔。

石评梅在“五四”高潮的岁月里﹐她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和小说﹐其中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

石评梅在生命最后几年的作品中﹐她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怀念高君宇或追忆二人交往的往事之作﹐如《狂风暴雨之夜》、《我只合独葬荒丘》、《墓畔哀歌》等。

石评梅终年不满27岁﹐创作生涯仅仅6年。她在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上面都曾驾驭过﹐但其成功却是散文和诗歌。在她去世后﹐她的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于1929年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出版。

石评梅的作品无论是对光明的渴望、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妇女和社会的解放﹐都充满了柔弱女性的奋力挣扎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她的作品呈现出从充满时代悲哀的叹息到对理想追求执著精神的转变过程。她对既崇敬又心爱之人的缅怀﹐更表现了她对追求真挚爱情的执著。同时﹐她深深理解我国劳动妇女以及全民族的悲惨命运和对黑暗的抗争﹐从而使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执著精神也跃然纸上。

著名作家庐隐曾评价石评梅说:石评梅注定了她是悲剧中的主角。她经历了从幻想到现实的痛苦﹐从虚幻、失望、渴望到仇恨、反抗、破坏的连续悲剧起落的过程。她的散文就是她自身的情感苦旅和这中间巨大思考时空的真实记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