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福岛
The Isles of the Blessed
人间天堂这个概念早就成为欧洲神话传统的一部分了,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我们找到了现存最早的关于人间天堂的神话。《奥德赛》中记载,神灵会把他们眷顾的凡人带到一个地方,那里就是极乐世界。“海洋老人”普罗透斯说,那里的人“过着比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更为安闲的生活,因为在极乐世界里,既不下雨,也不下冰雹和雪,只有海洋之神俄阿诺斯的呼吸携带着西风,在海面轻柔地吟唱,给众生带来清新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极乐世界并非超越死亡之地,而是另外一种世界。
然而,对于古希腊人而言,这个故事不止一个版本。极乐世界的概念是不断演变的,是形态多样的。公元前4世纪,也就是柏拉图所生活的时代,人们通常把极乐世界想象成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或群岛。人们称之为白岛或者赐福岛,有人认为赐福岛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地方。
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高尔吉亚篇》中,苏格拉底简要阐述了他的信仰,明确预测到了当时尚未创立的基督教。苏格拉底说,人死后肉体和灵魂会分离,但是肉体和灵魂都会保留人生前的特征。脂肪还是脂肪,疤痕还是疤痕,至少一段时间内是这样。同样地,“如果一个人脱离了肉体,那么灵魂的先天或后天情感也就暴露无遗了”。
但是,与肉体不同的是,人死后,灵魂必须接受审判。审判官是宙斯的3个儿子,埃阿科斯审判西方人,拉达曼提斯审判东方人,米诺斯是最终审判官。那些“生前做人不公正、不虔诚的人要被打入地狱,也就是塔耳塔洛斯,遭受报复和惩罚”;那些“生前做事公正、行为高尚的人死后会到赐福岛,在那里无忧无虑地生活,再也不用担心邪恶的侵扰”。
苏格拉底知道他的听众——修辞学家高尔吉亚、卡里克利斯和波洛斯——都认为这个故事是个神话。但苏格拉底建议他们再好好想想。苏格拉底说,他这一辈子品行高尚,随时都可以将“完整而且未被玷污的灵魂”交给审判官,他们也这么自信吗?苏格拉底说,事实是“行不义比为不义所害更不可取……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场合,都应该追求美德的内涵,而不是追求外表,这才是最重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找到通往天堂的通道。
据最早的资料记载,凯尔特人也相信赐福岛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上,这样的岛有好几个,包括“青春之地”提尔纳诺。年轻的战争诗人莪相与海神玛纳诺·麦克·列的女儿妮奥芙就是私奔到了提尔纳诺。结婚3年后,莪相回到故乡康内马拉,结果发现提尔纳诺1年相当于爱尔兰100年,他的家人早就死了。
其他的类似地方经常交替使用。有个岛叫马格梅尔,类似于荷马所描述的极乐世界,是神灵和他们所眷顾的凡人生活的地方,没有痛苦,没有疾病。还有凯尔特神话中的埃美艾博兰,类似于威尔士的苹果岛。对于凯尔特人来说,土地肥沃是这类地方的一个关键特征。
在中世纪,苹果岛也叫阿瓦隆。亚瑟王的“断钢剑”就是在这里铸造的,他在剑栏之战中负伤后也是在这里养伤。如同古代希腊人一样,英勇的亚瑟王在这个赐福岛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在这个岛上获得了永生。据传说,亚瑟王终有一天会从阿瓦隆回来,为他的子民战斗——这有点像凯尔特人的救世主。
亚瑟王的故事很多都来源于12世纪蒙茅斯的杰弗里教士。他在《维塔·梅林》(Vita Merlini)一书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阿瓦隆——这些细节直接从古罗马的幸运岛、古希腊的极乐世界、赫斯帕里得斯的金苹果园、赐福岛照搬过来。
苹果岛之所以又被称为“幸运岛”,是因为岛上同时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除了大自然的阳光雨露之外,不需要农民耕作,岛上土地自己就会长出大量作物,特别是葡萄。矮草中会长出苹果树来。各种各样的植物同时生长,不仅仅是草。这里的人可以活到100多岁。
在制图学中,幸运岛代表着加那利群岛,中世纪的地图常把这个群岛标注为“弗尔图纳特群岛”(Insula Fortunata,意思是幸运群岛)。但是人们没有忘记这个岛名的神话起源。尽管基督教教义坚持认为乐园位于一个超自然地域,但是“应许之地”这个概念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欧洲人的想象。这个肥沃的岛屿仍然在西方海平线上。在英国,极乐之地安乐乡(Cockaigne)是无数故事和诗歌的主题;在德国,安乐乡叫作牛奶蜂蜜乐园(Schlaraffenland);在西班牙,安乐乡叫作豪哈(Jauja),豪哈如今是秘鲁一个小城的名字。
14―15世纪,欧洲探险家们开始深入大西洋探险,许多人期望在海上找到这样一片乐土。后来,在哥伦布之后,这种期望似乎一度实现了,那些曾经代表着赐福岛的语言和形象被套用到这个新发现的大陆身上。人们似乎已经找到了应许之地,那就是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