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世称震泽先生,苏州府吴县洞庭东山人,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政治方面。王鏊是成化十年(1474)南畿乡试的解元,成化十一年(1475)礼部会试的会元与殿试的探花。从成化十一年初授翰林院编修始,至正德四年(1509)致仕回乡止,王鏊在朝为官长达三十多年,历侍宪宗、孝宗、武宗三朝,且一直担任京官,从未离开过明朝的政治中心,特别是在他仕途的最后三年还曾入阁,成为三名掌握大权的大学士之一。研究王鏊对于了解明代中期的政治状况,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发展、官僚制度的运作、文官与宦官之间的相互制衡、文官集团内部的相互斗争等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而王鏊长期供职史馆,本人又颇好著述,对于许多历史事件及人物掌故都详细地加以记录并发表了自己的评论,有些甚至成为《明史》的直接来源。比如他对于刘瑾掌权来龙去脉的详细记录,他对于李东阳的有别于正史的评价,等等。

文学方面。王鏊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首先就制义来说,王鏊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俞长城称之为“制义之有王守溪”“更百世而莫出者”[1],万斯同《明史》则称他“少年善制举义,后数典乡、会试,程文为一代冠。取士专尚经术,险诡者一切屏去,弘、正间文体一变,士习以端”[2]。其次,王鏊在朝和归乡期间,与吴地的文人组织了许多团体,虽然这些团体相对松散,但他对于吴中文人如文徵明、唐寅、祝枝山、蔡羽、陆粲、王守、王宠等都或多或少有过影响。再次,王鏊文章早年学习三苏,后来则学习韩愈乃至孟子、《左传》,正体现了明代复古思潮的渐渐兴起;其诗则各体兼备,犹擅律诗。研究王鏊对于了解明代制义文章的风格流变、吴中文人群体的活动与创作、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的兴盛都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现存王鏊的相关资料较多,但分布比较零散,大致有如下这些。

王鏊的诗文集:主要包括名为《震泽先生集》的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和明嘉靖刻万历鹤来堂印本三十六卷;名为《王文恪公集》(有的版本后附《鹃音》和《白社诗草》各一卷)的明万历王氏三槐堂刻本三十六卷;名为《震泽集》的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三十六卷。《震泽集》较之《震泽先生集》与《王文恪公集》删去了诗文若干,部分文章词句改动也较大,如《御虏八事》(见《震泽先生集》卷十九“奏疏”),盖编者之所为也。

王鏊的笔记作品:主要包括《震泽纪闻》一卷本,有明正德刻本、嘉靖二十九年(1550)至三十年(1551)袁氏嘉趣堂刻袁褧编《金声玉振集》本、明刻李栻编《历代小史》本、清道光十一年(1831)晁氏活字印清曹溶编、陶樾增订《学海类编》本;《震泽纪闻》二卷本,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王永熙刻的王永熙编《震泽先生别集》本、明末王禹声刻本、清道光四年(1824)陈璜据嘉庆张海鹏刻借月山房汇钞版重编补刻《泽古斋重钞》本、清道光十六(1836)至二十二年(1842)钱氏守山阁据泽古斋重钞版重编增刻钱熙祚编《指海》本;《守溪长语》一卷本,有明万历刻高鸣凤编《今献汇言》本;《震泽长语》二卷本,明万历三十六年王永熙刻的王永熙编《震泽先生别集》本、清道光四年陈璜据嘉庆张海鹏刻借月山房汇钞版重编补刻《泽古斋重钞》本、清道光十六至二十二年钱氏守山阁据泽古斋重钞版重编增刻钱熙祚编《指海》本、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文恪公笔记》一卷本,有明朱当抄《国朝典故》本、明邓士龙编《国朝典故》本;《守溪笔记》一卷本,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阳羡陈于廷《纪录汇编》本。《震泽纪闻》一卷本盖王鏊正德八年(1513)初编本,二卷本盖王鏊正德八年后至嘉靖三年(1524)去世前所作《续纪闻》一卷与《震泽纪闻》一卷本之合编本。《守溪长语》一卷本盖王鏊正德十年(1515)初编本,《震泽长语》二卷本盖王鏊正德十年后至嘉靖三年去世前对《守溪长语》的增补本。《王文恪公笔记》与《守溪笔记》名异而实同,大约成书于正德七年(1512),内容绝大多数又见于《震泽纪闻》,或为其初稿本也。

王鏊主编的志书:主要包括《(正德)姑苏志》六十卷,有明正德元年(1506)刻本、正德元年刻嘉靖增修本;《震泽编》八卷,有万历刻本。

王鏊其他著作还有《春秋词命》与《古单方》,前者有明正德刻本,是王鏊辑录的《左传》当中的应对之词;后者有明嘉靖王延喆刻本,题为《本草单方》,是王鏊抄录的秘阁藏《大观本草》上记载的古代药方。

《太原家谱》,一名《洞庭王氏家谱》,乃清朝道光年间王鏊后人王熙桂主修,有1911年铅印本。该书不仅收录了王鏊的家族世系图表,还收录了大量与王鏊及其家人相关的碑铭志表、诗词歌赋,其中很多未见于王鏊诗文集中,尤其珍贵的是家谱中还收录了《太傅文恪公年谱》,由内容判断当为与王鏊同时代的其家人或朋友所作,虽然亦有舛误,但条理清晰,语言晓畅,是笔者所作年谱参考的主要材料之一。

其他史部文献:主要包括《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明世宗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原北平图书馆藏“红格本”校勘本,其中主要记录了王鏊科举和仕途上的相关经历;万斯同《明史》,有清抄本;张廷玉《明史》,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雷礼《国朝列卿纪》,有明万历徐鉴刻本;焦竑《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有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象橒曼山馆刻本;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有明天启刻本。这些史书中包括了王鏊及与之相关人物的传记资料。

其他集部文献:主要包括王鏊之弟王铨的《梦草集》,有清抄校本,其中收录了许多他们兄弟二人往来唱和的诗作,且大多不见于王鏊的本集;王鏊前期密友吴宽的《家藏集》,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收录的许多吴宽的诗文可以与王鏊诗文集中的作品相对应;王鏊后期密友邵宝的《容春堂集》,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收录了许多与王鏊相关的作品;王鏊的门生顾清的《东江家藏集》,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收录了王鏊为顾清辩护的重要文章《风闻言事论》,此文不载于王鏊本集;此外李东阳的《怀麓堂集》、程敏政的《篁墩文集》、谢迁的《归田稿》、林俊的《见素集》、吴俨的《吴文肃摘稿》、史鉴的《西村集》、祝允明的《怀星堂集》、文徵明的《甫田集》、陆粲的《陆子余集》、沈周的《石田稿》、唐寅的《唐伯虎先生集》、严嵩的《钤山堂集》、谢铎的《桃溪净稿》、赵宽的《半江赵先生文集》、杨循吉的《松筹堂集》、李承箕的《大厓李先生诗集文集》、靳贵的《戒庵文集》、胡缵宗的《鸟鼠山人小集后集》、王宠的《雅宜山人集》、黄省曾的《五岳山人集》、陆完的《在惩录》等文集也收录了部分与王鏊相关的作品。

王鏊虽然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但一直以来都不是研究的热点。

到2011年夏为止,笔者所能见到的相关研究资料,直接研究王鏊的主要有内蒙古大学马微2007年5月的硕士论文《论王鏊》和苏州大学晏景中2008年5月的硕士论文《王鏊交游初探》。前者属于中国古代史的论文,对于王鏊的文学方面谈及得很少,即便是对于王鏊生平、思想、仕宦、交游的论述,也主要脱胎于张海瀛所作的《王鏊年谱》,而张的年谱又基本抄自清道光年间王熙桂主修的《太原家谱》中的《太傅文恪公年谱》,过于简单;后者主要论述王鏊的交游,写得过于简略,开掘不深,错讹颇多,且王鏊一生交游甚广,而该文所及仅占三分之一。

其他的研究成果或专注于王鏊的某一方面成就,或在论述某一群体时兼及王鏊。前者如谈及王鏊赋税观点的张志新的《读王鏊〈吴中赋税书与李司空〉——兼谈明代洞庭山人从商的原因》(《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谈及王鏊哲学思想的王文钦的《王鏊思想初探》(苏州三槐堂历史人物研究会编《三槐堂文史研究》1996年第3期);后者包括南京师范大学李双华2004年5月的博士论文《明中叶吴中派研究》、首都师范大学邸晓平2004年5月的博士论文《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研究》、苏州大学童皓2005年5月的硕士论文《徜徉于出处之间——明代中叶吴中文人心态研究》、邸晓平《简论明中叶吴中文人集团的形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李双华《论明代吴中文人政治观念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理论月刊》2006年第5期)、李双华《明中叶吴中士人心态及其文化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这些论文主要是从整体上对明中期吴中文人或士人群体进行研究,大多集中于思想和政治倾向层面。

本书是王鏊的年谱。清人所修《太原家谱》中原收有《太傅文恪公年谱》,但内容简单,且有错讹。本书在参考旧谱的基础之上,广泛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扩充和修正,并且将王鏊绝大多数作品系年,编入新谱之中。

此外,为了方便读者了解王鏊的生平与交游情况,本书还编列了《王鏊家族世系表》、《王鏊家庭成员一览表》、《王鏊交游情况一览表》作为附录。

注释

[1](清)俞长城编:《可仪堂一百二十名家制义•王守溪稿》卷首,清乾隆三年(1738)文盛堂、怀德堂本。

[2](清)万斯同:《明史》卷二百四十八《王鏊传》,据清抄本影印,《续修四库全书》本,第32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