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如皋记

第一章 出如皋记(1)

1.韩家有子名德培

1911年2月6日,韩德培先生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城。

如皋作为明末清初一代才子冒辟疆的故乡,也是董小宛、冒辟疆比翼连理美好爱情故事的发源地,可谓是苏北人文荟萃之地。它东濒黄海,南临长江,是江苏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世界长寿乡、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耀眼的名片。历史上如皋是长江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也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礼记》、《左传》等正典均有载。改革开放以后,如皋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历来有苏北“金如皋”之称。

在多伦多求学留影

但是,在20世纪初的如皋县城,不富裕的家庭还是挺多的。

韩德培的祖父名韩大兴,出生于南京秣陵方山脚下。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韩大兴母亲死于战乱之中,父亲失踪。于是韩大兴只得加入太平天国起义军行伍。随太平军征战十几年后,韩大兴官至翼王石达开副将。幸运的是,韩大兴最后未随石达开西征,免去了翼王大渡河一役死劫。

祖父韩大兴

1864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城被清军攻破。韩大兴落难而走,隐于苏州一带,以纺织绸缎谋生。当时清兵还在搜捕太平天国余党,由于韩大兴常年骑马打仗,走路也呈军人特有的马步,很快引起了清官府的注意,并将其抓捕入狱。所幸韩大兴左邻右舍还比较仗义,愿意为他作保,他最终才得以出狱。出狱后,韩大兴迫不得已只好再次迁居,同太平天国时期的一位朱姓友人一起,徙居苏北,在如皋落了户。

出身行伍的韩大兴,一生勤俭,肯吃苦又能干,虽经战事之败、牢狱之灾,也从未消沉过。迁到如皋后,他白手起家,在如皋城范家桥开了一家绸缎机房,并娶媳生子。

开始时韩大兴在如皋的丝绸生意做得还不错,可致小康之家。但随着20世纪早期西方的洋纱、洋布和纺织洋机器涌入江南市场,以纯手工为主的中国本土绸缎机房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韩大兴的家族生意也大受影响;加之他的两个儿子韩志忠、韩志孝,因参与“反清排满”的革命党活动而下过大狱,出狱后两人又因受打击过重而意志消沉,无心打理家族生意,因此韩家丝绸机房的生意每况愈下。

在孙嗣方面,韩大兴老人起初也颇不如意。韩大兴的大儿子韩志忠(后改名为韩静尘)生过三个孩子,但连续三胎皆为女儿。次子韩志孝婚后一直未能生养子嗣。这可急坏了想抱孙子的韩大兴。他按算命先生的指示,在老家秣陵关韩家祠堂树了块多子多孙碑。也许真的是天人感应,树碑后的第二年,即1911年,韩家长房长孙韩德培就出世了。而且之后韩德培的两个弟弟韩德溥、韩德馨又相继出生。韩大兴老人总算在子嗣上称了心。

韩德培出世时,正值韩家家道中落之际,家族的绸缎机房生意已经濒临破产。韩大兴甚至连咸鸭蛋都不舍得一次吃完一整个,每次都要把打开的蛋壳用牛皮纸又糊上,留待明天再吃。虽然生意日落西山,但得孙之喜还是令韩大兴老人颇为宽怀。在家庭生活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为了能使孙子以后有更好的出路,他坚持让幼年的韩德培接受良好教育。在六岁时,韩德培正式入私塾读书,开始学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幼学琼林》和《千家诗》等国学典籍。幼年的韩德培十分调皮好动,爱踢毽子、放风筝,还特别喜欢用石头瓦片在如皋护城河水中打水漂。有次失手把别的孩子头打破了,被告到家中,挨了一顿好打。但韩德培从小聪颖过人,读私塾时很会背书,“背时摇头晃脑,双腿轮流舞动,如同吟唱一般”(2)。他还练得一手好字,春节过年时常被四邻邀请书写门对儿春联。虽身量还未长成,要站在板凳上才够得着台案,却已颇有大家之风,笔走龙蛇,写出的字如凤舞龙飞一般。

两个儿子的落寞不得志,使得韩大兴老人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到长孙韩德培身上。韩德培的聪颖好学也确实令他老怀大慰。而韩德培在自己的长辈中,最尊敬的也正是他的祖父韩大兴老人。祖孙两人互相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老祖父了解自己的孙子,虽生于贫困之家,但心存高远,志向远大;而韩德培也从这位太平天国旧军人的身上,从这位长着美髯公一样长须的“胡子爹爹”身上,看到了对现实生活的抗争的艰辛,学到了最重要的人生态度。因此虽生于艰难、长于贫困,且在八岁时就经历了丧母之痛,但少年时期的韩德培也逐渐培养了自己超乎常人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经历了幼年的艰辛,韩德培对此后各种人生磨难都能够淡然处之。回顾往事,韩德培常常笑着对子女们说:“我是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人。”(3)

闲暇之余“胡子爹爹”韩大兴老人常常为韩德培讲述自己的马上春秋及南北转战的军旅故事,这大大开拓了幼年韩德培的视野。韩德培的两个舅舅相继都遁入空门,一个在泰州的大寺庙中任掌门方丈,另一位则曾游学印度,后还在北京大学讲过佛学。这些身边的亲近之人都为韩德培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他从年少时起就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囿于如皋这一隅之地。从而促使他更为发奋读书,最终成为蜚声国际的一代法学名家。

1921年,十岁的韩德培由私塾转到了如皋京江小学念书。如皋人文荟萃,当时该地的小学教育已有相当高的水平。京江小学是由在如皋开钱庄、银号的镇江人开办的,镇江又被当地人称为“京江”。最初京江小学的校长由担任过清末科举时代儒学学官的镇江人赵臣杰担任。赵臣杰在当地士林名望颇高,且有高度的办学热忱和很强的教学管理能力。(4)受新学思想影响,1922年起京江小学实行新学制,除语文、算术等基础课程外,还十分重视英语课程教育,因此韩德培可谓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英文训练。韩德培在京江小学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总喜欢用刚刚学来的几句英语和如皋城里的美国传教士打招呼。日后他在武汉大学担任英语教师时,总是以他的亲身经验教导自己的学生,学习外语的关键就是要大声念,敢于讲。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