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父亲早逝

痛悼父亲早逝

当时波兰的学校教育,受到了科学发展和教会势力的双重影响,从开设的课程就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学校一方面开设数学、天文学、历史等学科,另一方面又开设神学等,教学日程必须按照教会日历。

要想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学好知识,首先需要有过人的记忆力,其次需要上课精神集中,此外还需要开动脑筋。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因素,才可能准确掌握教学内容。

哥白尼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班级里的第一名。每次考试,看见儿子都取得优异的成绩,父母总是沉浸在幸福欢乐的海洋里。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不幸降临了。哥白尼10岁那年,一场瘟疫在托伦城流行,终日繁忙、抵抗力差的父亲不幸也染上了瘟疫,持续高烧不退。

母亲请来了当地最好的教士给父亲看病,然而,没有一种药物能够为他解除高烧。

那时候,由于教会的专制统治,科学成了神学的奴婢,只有为神学的合理性寻找依据、与神学有关的学科可以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几乎可以说没有。

因此,5世纪至11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代。从12世纪起,随着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被发现,欧洲的学术研究才开始复兴。

但是,由于教会的统治依然很严密,科学发展的步履仍然十分艰难。

当时的医学是非常原始的,占星术、巫术和宗教迷信还在医学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

在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医学文献中常用“妖魔”解释疾病,疾病被视为一种邪恶的精灵,医生因此往往用吐药、泻药或使人难受的药物来驱除病魔,有的甚至使用符咒等迷信手法来达到目的。

欧洲当时盛行的基督教吸收了这些不科学的思想和做法,认为上帝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的创造者。上帝施人以恩,也惩罚不敬神的人,疾病就是上帝对罪人的一种惩罚。

因此教士到来后就在病人的床前向上帝祈祷:“主啊,饶恕这可怜的罪人吧!万能的主啊,他将忠诚地服侍您,以清洗他的罪孽。”

可是,在几天后的暗无天日的一天里,父亲从早到晚痛苦地呻吟,全身抽搐。傍晚时分,他才平静了下来。

抢救的医生摇摇头说:“他走了!上帝保佑!”

母亲扑在丈夫身上,号啕痛哭:“尼古拉,你怎么就这么走了,让我们孤儿寡母可怎么活啊!”

四个儿女也在父亲遗体旁,痛哭不止:“爸爸!你不能死,你回来啊!回来呀!”

悲天动地的哭声,令人撕心裂肺,谁人见了不落泪,哪个听了不伤心。

在全家悲痛不已的日子里,哥白尼仿佛一下子长大了。

在人多的时候,哥白尼从不落泪,帮助妈妈干事。一个人的时候,他想起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泪水就一个劲儿地往下流。

要知道,这是1483年,他才10岁啊!少年丧父,可谓人生之一大不幸了!

哥白尼时常一个人怔怔地发愣,他在想一个个难解的问题,真是斩不断,理还乱。

父亲的病逝,使10岁的哥白尼产生极大的震动,心中产生了一种怀疑上帝的惊人想法。

那个给父亲看病的教士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总归是得罪了上帝。上帝是宇宙的主宰、万物的创造者,人人都要听从上帝的命令。

上帝创造了人,给了人肉体,又给肉体创造了灵魂。父亲的死是因为他的肉体和灵魂要回归到上帝那里去了。

“大人说,瘟疫是神为了惩罚那些罪恶的人才降临的,可父亲是虔诚的教徒、难得的人才,为什么也遭此厄运?”

哥白尼不太相信教士的话。父亲在他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他见义勇为,乐善好施,为托伦城人出策出力。

更重要的,教士说上帝把灾难降给人类,是为了惩罚不敬神的人,可是爸爸是个敬神的人,为什么也得受难呢?

看看周围每天要发生许多不幸的事,难道这都是上帝的意旨?

哥白尼望着蓝天上数不清的星斗,问也得不到回答,只有自己心灵之星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落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上帝住在天上,所以哥白尼决定要一辈子研究天空,使人们不再对神秘的天空望而生畏。

就这样,父亲的早逝成了哥白尼人生道路上极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在这个阶段,他早早立志献身天文学,并且为了探索天文学的奥秘而终生努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