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山川万里归图画

八 山川万里归图画

左宗棠家书与兄子澂云:“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十六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虽勉子弟之语,亦自道其一生得力所在也。

宗棠仲兄宗植,精于天文之学,而宗棠则精于地舆之学,可谓二难。宗棠初步研究地学,在十八九岁时,尝于书肆购得顾祖禹《方舆纪要》一书,潜心玩索,喜其所载山川险要战守机宜,了如指掌,系以评语:

顾氏之书,考据颇多疏略,议论亦欠斟酌,然熟于古今成败之迹,彼此之势,魏氏源谓其多言取而罕言守,言攻而不言防,乃抢攘策士之谈。此论大谬,大凡山川形势,随时势为转移,至于取守攻防,则易地可通也。

嗣得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齐召南《水道提纲》诸书,复于可见之施行者,另编存录之。更尝绘制皇舆图,时则僦居外家,即宗棠创作,而筠心夫人所影绘。夫人有诗云:“山川万里归图画。”自注:“近制舆图成。”殆指此也。宗棠对于图之设计,见于致贺熙龄书:

……窃意古今谈地理者,索象于图,索理于书,两言尽之矣。然而陵谷之变迁,河渠之决塞,支源之远近,疆索之沿革,代不侔也。又土宇有分合,则城治有兴废,于是疆域杂错,攻守势殊。故有古为重险,今为散地,彼为边荒,此为腹里者,如此则图不能尽记也。广轮之度,山川所著也,山川脉络,准望所生也,于是方邪迂直高下,均于是乎凭之,然而一言东,则东南,东也,东北,东也,果何据以为此郡此县之东乎。既辨其为东南矣,又或以东兼南,以南兼东。或东南各半,始以毫厘,终以千里,果何据而得其东南之数乎。既得其东南之数矣,或自某省量至某府,某府量至某县,又自所界之府州县治忖之,或饶或减,歧出不定,果何从而折衷至是乎。如此,则书亦不能尽告也,亦不能尽信也。宗棠不揣,窃自思维,以为欲知往古形似,当先据目前可据之图籍,先成一图,然后辨今之某地,即先朝之某地。又溯而上之,以至经史言地之始,亦犹历家推步之法,必先取近年节令气候,逆而数之,乃为有据,故千岁日至,可坐而定也。欲知方位之实,当先知道里之数,欲知道里之数,当先审水道经由之乡。凡夫行旅舆程之记,村驿关口之名,山冈起伏之迹,参伍错综以审之,直曲围径以准之,以志绳史,以史印志,即未必尽得其实,其失实也,亦寡矣。古书流传绝少,贾图李志,恒不多见,诸书引注,除蔡沈、王伯厚、胡身之数家外,类多牵凿,而外间所行诸图,位置乖舛,尤无足观。大率先画疆域大界,稍依各书,填载方向,展转增窜,不求其安,譬犹凿趾以适其履,诚不知其不可也。宗棠才识昏陋,讵能办此,又僻处深山,虽稍有书籍,究鲜友朋讨论之益,良用慨然,惧不自克,以为儒者羞。辰下左图右书,以日以夜,拟先作皇舆一图,计程画方,方以百里,别之以色,色以五物,纵横九尺,稍有头绪,俟其有成,分图各省,又析为府,各为之说。再由明而元,而宋,上至禹贡九州,以此图为之本,以诸史为之证,程功浩荡,未卜何如,窃有志焉。

逾年,图成。复取《图书集成》中康熙舆图并乾隆内府舆图,悉心考索,以订正其脱误。

绘图之外,摘抄《畿辅通志》,以次及西域图志,各直省通志,于山川关隘道里远近,分门记录,凡数十巨册。已而复从事地学图说,拟于山川道里,疆域沿革外,但条列历代兵事,而不及形势,以为地无常险,险无常恃,攻守之形,不可前定,非仅不欲居策士之名已也。时罗汝怀亦好地学,宗棠与书研讨:

承谕从事地理之学,甚感甚感。此学历少专门为之者,大都钞掇旧书方志,以矜博炫多耳,齐次风《水道提纲》,乃矫其弊。惟据目今之形势,而不援袭古人一字,数千年来,言地学者,奉为典册。然其中舛错颇多,不可一一。李申耆(兆洛)于肥水条,力纠其误,而亦不知其所据之何书,孰知此公乃并无书可据耶!盖仅据仁庙时西士之图成书,其于此学,未尝窥其一二也。大抵吾辈著述,必求其精审,可以自信,然后可出以示人。若徒以此为啖名之具,则其书必不能自信,不能传久,枉用功夫,殊无实际,何为也。顾景范书,较胜于阎百诗、胡朏明诸人,而其间亦不免时有所失。仆尝论古今言地之书,《禹贡》而外,无一完书,亦无一书不可备采,此在有志而专精者,自为择别而已。……

其对于地学之自负如此。

同治初,宗棠任闽浙总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征取各省地图,宗棠覆陈其主张:

查地理之学,百闻不如一见。近时地方文武所呈各辖舆图,率皆照据旧本临模,于地方道里方向,曲直广袤,山之险夷,水之深浅,均无体会,惟填用颜料,模山范水,以取美观,究竟地之真形,全不相合。若此,与俗画山水,何以异乎?我朝舆地之书,如顾祖禹之《方舆纪要》,胡渭之《禹贡锥指》各图,皆用开方法,每方百里。然限于篇幅,所注地名之口岸及府县名字,占去实在地形,故不免舛错之弊。惟康熙、乾隆年间内府舆图最为精当。虽未开方计里,而山水方向,道里远近,较为确实,顾外间绝少流传,无从稽览。今拟由各道给各府红方格纸十张为式,每方两寸,一方准平地五十里,其山路崎岖,水道迂曲,所占里数,概行折算。譬如人行之路,上山若干里,下山若干里,由某港汊经过,只有若干里,绕过若干里,均须照地形平准计算,其由崎岖迂曲占去若干里之数,概须除去,其方向应用罗盘之二十四字,始较精密,否则一言东,而东南东北无分,一言南而东南西南无分,皆令地失其形,难于省览。各县画成后,将稿汇由各府联合,始填用颜色,总绘为一府沿海舆图,各府又呈该道,总绘为一道舆图。其色山用黄兼绿皴写,高峻处用墨点;溪港用青,阔处淡青,深处浓青,海用黄色,潮水所到之处用赭,衙署、祠庙、村庄、津渡,均只注其名,不必画屋。惟商海船只所泊埠头,及官兵营汛,与洋面岛屿礁石,均须画其本形,贴说其下,以备省览,庶几与时手摹照旧本者,稍为精核。地方官不能一到了然,须择各处绅士,携带罗盘,同往相度,但须屏去舆从,免骇听闻。其夫马不无费用,准其开销,由司给领。此件非同寻常索取舆图,如该守令等不认真遵办,仍潦草塞责,本部堂即严饬掷还,勒令更正,方准销差。总以确实地形为主,不取美观也。

又以函申其说曰:

……其《豫乘识小录》、《河南林县志》所言图说之式,与晋司空裴秀分率表望诸法,宋括《笔谈》所载取飞鸟数之说相仿,故一并引申之。俾各守令有所依仿,务得山水真形,而有图以明其象,有说以明其数,或较之寻常官式应酬者,稍为确核耳。……

良以宗棠于此道究之甚精,故能言之真切,不同虚应故事。前宗棠自制皇舆图,系欲由今而推之古,令所属绘呈之图,乃欲由县而合为府,由府而合为道,彼时测绘之术未精,宗棠所具计议,不能不谓为别具只眼。

光绪初,宗棠任陕甘总督,帝俄兵官索思诺福齐(Sosnovsky)访之兰州省城。其人舌辩有才,谈次,每自诩其地学之精。宗棠细玩其所携之中国地图,果细微异常,山川条列备具。因问,客游中国日浅,未经身历各郡县,何能周知山川形势,凭何绘成全图。则云,此就康熙图摹绘而成也。宗棠乃晓之曰,康熙舆图,是测度定地而成,故为古今希有定本。后此拓地渐多,乾隆中,随时增入,并令何国宗携带仪器,遍历各处,详加覆订,是为乾隆内府舆图,则精而又精者。因取影刊大图示之,索思诺福齐嗒然,自此希言地学。

尝考宗棠一生勋业,泰半在军功,而其用兵之神奇,与夫料敌之精审,无不得力于早岁舆地之学。今读其奏疏、书牍、批札,言及山川形势,与军事进退关系,历历如绘,且援古证今,俯拾即是,诚足见其对于地学素养之湛深。顾当宗棠之青年时期,凡为士人,无不以八股文、试帖诗及律赋为惟一学问,见宗棠独耽地学,无不目笑存之。讵知以后伟大之成就,即植基于此耶!亦犹前明之王守仁与孙承宗,因偶精地理,遂为儒将也。

抑清自道光中叶而后,中外形势剧变,故宗棠自彼时起,益精研西洋各国地学。凡唐宋以来史传、别录、说部及本朝志乘载记、官私文书,有关海国故事者,靡不考览。其后总督陕甘,并督办新疆军务,对于中、俄、英交涉,每能洞中肯,亦得力于此。然不无误会之处,如鸦片战争后与人书,以为米里坚即明之洋里干,西洋海中一小岛。又如收复新疆时与人书,以为安集延人所有锐利之兵器,乃来自乳目国,其国则在俄、英之西。凡此云云,自以为是,颇觉可笑,则以当时言海外地理之书,究属尚多隔阂,故有认识不足之憾。

  1. 《左文襄公家书》卷上页3。
  2. 《左文襄公年谱》卷一页7。顾祖禹,字景范,江苏无锡人。顾炎武,字亭林,江苏昆山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卒,著述有《日知录》、《亭林文集》、《诗集》等。齐召南,字次风,号琼台,又号息园,浙江天台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官至礼部右侍郎,著述有《史汉侯第考》、《后汉公卿表》、《历代帝王年表》、《宝纶堂集》、《赐砚堂文集》、《诗集》等。
  3. 《左文襄公年谱》卷一页13。《慈云阁诗钞·饰性斋遗稿》页6。
  4. 《左文襄公书牍》卷一页2。
  5. 《左文襄公年谱》卷一页19。
  6. 《左文襄公年谱》卷一页16。《左文襄公书牍》卷一页8《上贺蔗农(熙龄)》。
  7. 《左文襄公书牍》卷一页36《答罗研生(汝怀)》。李兆洛,字申耆,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安徽凤台县知县,道光二十一年(1841)卒,著述有《李氏五种》、《养一斋集》等。阎若璩,字百诗,号潜邱,山西太原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卒,著述有《四书释地》、《潜邱札记》、《日知录补正》、《毛朱诗说》、《博湖掌录》、《眷西堂诗集》等。胡渭,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著述有《禹贡锥指》、《易图明辨》、《周易揆方》、《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
  8. 《左文襄公咨札》(家刻全集本)页3—5《咨覆总理衙门绘县舆图情形》。《左文襄公书牍》卷七页1《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 《左文襄公书牍》卷十五页33《与谭文卿(钟麟)》。何国宗,字翰如,顺天大兴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礼部尚书,降侍郎。
  10. 《左文襄公奏稿》卷十八页15《拟购机器雇洋匠试造轮船折》。
  11. 《左文襄公书牍》卷一页34《上贺蔗农(熙龄)》。
  12. 《左文襄公书牍》卷二十页26《答王孝凤(家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