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题记
有清同治中兴名臣,以胡公林翼、曾公国藩、左公宗棠与李公鸿章并称。顾在一般社会,对于左公,知之较鲜。余好读名人传记及其著述,颇怪若胡、曾、李三公世人传述其生平者甚多,何于左公独付阙如,即其遗著亦不多见也。
距今约二十年,有以阳湖史氏家藏左文襄公手札见贻者,读之始想慕左公之为人。其后获读左公年谱,又后获读左公家书。二十四年(一九三五)秋,在武昌复得左公文集而读之,始益知左公之生平。二十五年(一九三六)重读家书与年谱,作为札记,刊入拙著《开心集》。
二十六年(一九三七)抗日军兴,淞沪沦陷。十月终,余由上海赴杭州。十一月中,又由杭州赴首都。已而循公路西行,历芜湖、宣城、屯溪、景德镇、南昌,而止于长沙。一夕,忽有友人招至司马桥寓中晚餐。至则乃知友所居,即左公故邸也。庭院宏畅而已陈旧失修,盖左公之后人式微矣。前此读其书者,今于流徙中亲履其居,何幸如之。又尝访问书肆,知有左公全集,欲购而读之,则有一百数十本,以卷帙繁重,迟回未决。已而离长沙,赴香港,心中犹不无留恋也。
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岁首,折回长沙,将有长期居留,蓄意必欲获致左公全集,顾仍迁延不果。侨居长沙三阅月,须赴汉口。濒行,方下一决心购之。同时,并得《左太傅与陈少保书》两册,挟与俱,满拟到汉口后一读。不久,徐州沦陷,武汉垂危,余须再度折回长沙,乃先将诸书往。已而余不去长沙而赴重庆,则复将诸书运经宜昌,转至重庆。十月中,余驰抵重庆,始发箧卒读之。因发现中有缺页,当函嘱余弟之在长沙者代为觅补。而十一月十二日长沙大火,全市成墟,闻此书原版犹存左公故邸,由其后人刷印出售。则念此版当已同付劫灰,而此书以后益复难得,余于飘泊中犹能拥此巨著,不可谓非厚幸也。
在余读左公全集之过程中,择其论议有意义者,别册记之。全书读竟,复于市上觅得左公家书,摘记之。积帙已不鲜,颇思分类编成嘉言录一种。已而念记载左公整个之为人者,尚无其书,余何不试为之。遂拟摘取书中事实,编成评传一种。惟左公一生事功繁复,为使属笔时检点时期,并照顾前后计,其间又参酌左公年谱,编成年表一种,而将不能叙入评传者附隶焉。然仅赖全集取材,自嫌不足。盖集中奏稿、书牍、批札,均以左公自作者为限,故每一事首尾常未能完具也。而旅次无从取得参考书,适余在长沙时,尚购有《曾文正公(国藩)全集》、《胡文忠公(林翼)全集》(两种)及年谱、郭嵩焘氏《养知书屋诗文集》、《郭侍郎奏疏》,及《玉池老人自叙》、郭崑焘氏藏《八贤手札》、王闿运氏《湘绮楼诗文集》及《笺启》、王先谦氏《虚受堂全集》、周寿昌氏《思益堂全集》、《骆文忠公(秉章)自订年谱》、《沈文肃公(葆桢)政书》等,幸已与左公全集俱来。其先固非为欲作左公评传而购,此时恰可供作左公评传之参考。许长卿君(元方)对于太平天国文献,颇感兴趣,有时人著作数种,举以见赠。未几,许君赴兰州,甘肃故左公立功地也,复承采示若干资料。更不足,则从蟾秋图书馆、巴县图书馆、交通部图书馆借取。惟见书既夥,又从稗官野史中刺取其有关左公者,辑为轶事篇一种。而间就左公全集中事实,引以为论断。至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四月,全稿粗毕,评传部分凡得七十七篇,拟更为审订。而重庆自被一再空袭,公私藏书均移郊外,无法觅致,至七月而赴香港,遂益置之。
留香港半年,对于关系左公资料,仍不断搜集。在中国经济建设协会中,获阅《李文忠公(鸿章)全集》、薛福成氏《庸盦全集》,及史地书多种。并托友人在上海购得《湘军志》、《湘军记》、《平浙记略》、《平定关陇记略》、《戡定新疆记》、《中兴将帅别传》、《江忠烈公(忠源)集》、《罗山(泽南)遗集》、《彭刚直公(玉麟)奏议》、《曾惠敏公(纪泽)日记》及《湘绮楼日记》等书,均为在重庆欲见而未见者。所得既多,于二十九年(一九四〇)二月,发旧稿覆校,并补充评传十三篇,合成九十篇。嗣复于学海书楼、冯平山图书馆、华商总会图书馆等处,获见参考书多种,用以对勘,其年表亦校补数处,轶事篇则更增益不少。并将不载左公全集之作品,辑为集外文,与夫左公薨逝后故旧哀悼之作,辑为挽辞,均列为附录,此皆副收获也。此时,全稿较以往已加多百分之三十,则更发全集,复阅一过,逐加增改。然是书最重要之部分,自推评传。而余反复检校,发现不少缺点,爰重为删并,卒成八十五篇。评传之中,尤以叙述战事诸篇,头绪纷繁,略则不明源委,详则过占篇幅,极难着笔,往往再三易稿。终以此仅为全书之一小部分,不欲过事铺张左公武功,仍一以简要为主。然如此长篇作品,余实初度尝试,欲使前后贯串呼应,自知才力不足以副之,不禁时用慨叹。顾昔者王闿运氏撰《湘军志》,诩为杰作,其后自承书中叙光复江宁省城时,不著诸将帅封赏,为一大漏洞,因益感著述之难。夫以闿运为文坛宿将,犹有似此之遗憾,况不学如余者乎?
会余颈后生一疖,俗称落头疽,割治后,医戒静养,暂辍笔。逾月余,幸得保首领,继续整理;其中年表一种,向常滋觉不满,而颇惮于修正。至是发愤彻底改作,将原分五部门者,括为三部门,原仅按年记事者,更分月日系列。同时,就书中引述人物,按其仕履行谊可考者,各作一小传,以为读者知人论世之一助,并使益了然于与左公之关系。复就书中引述地名,于今已有变更者,作一考证。至全书每一部门之体例,与夫用意所在,别撰为说明若干条,分系于其后。
余编是书,罗致参考书,自信不可谓不尽力,大致具如另编参考书目。然既在战时,又值客中,得之亦綦难,至今欲阅而未获之书犹众,官书如平定粤匪、捻匪与回匪诸方略,即未能觅得。因又忆王闿运氏始草《湘军志》,尝托友力求平定粤捻方略,而又不欲必得,以为官书本不尽精详,且此志又不资公家言云云,余亦窃引以为解嘲焉!
离家三载,颇拟于岁尾返沪,一视妻孥,亟将是稿重行补正完成,为记其始末如此。
二十九年(一九四〇)十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