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做做,禅的行动艺术

第一章
禅与明智行动的艺术

行动起来,坚持行动下去,只有行动才有力量。

做做做,禅的行动艺术

禅告诉我们,无须为自己的行动寻找理由,世间万事也不一定都有一个前因后果。

抛开理论和杂念,将全部身心投入到“重复同一件事”当中,通过这样长年累月不间断的修行,来让自己养成“思考之前先行动”的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做,做,做。禅的修行有很多种方式,而这一点,是基础。

世间的芸芸众生,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踽踽而行,而有一样事物能给日常生活乃至漫长人生带来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那便是“习惯”。

每个人都有一些长年养成的习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每天七点钟起床;一周至少健身三次;睡前阅读一小时;用茶或白开水来代替碳酸饮料。坏的生活习惯有:睡懒觉;不吃早饭;一日三餐不规律;熬夜聊天或打游戏;从不进行身材管理。

就拿早上起床来说吧。

有的人会提前定好闹钟,待翌日清晨闹钟一响便毫不犹豫立刻起床。长此以往,即便没有闹钟,也会在同一时间醒来;有的人可能会睡个懒觉,也可能醒了之后在被子里玩玩手机,磨磨蹭蹭半天才能起床。遇到假期,干脆一睡一整天。

自然,他们度过清晨时光的方式也会不一样。

起床利落的人会给自己留有十分宽裕的时间,既可以安安稳稳地吃完早饭,也可以再仔细确认一遍当天的日程安排,同时也会拥有矍铄的精神状态;而起床磨蹭的人,不一定有时间坐下来吃饭,往往还没来得及整理好一身的行头,就匆忙飞奔出家门,慵懒疲惫的状态会跟随一整天。无论是从工作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究竟谁的一天更加充实、顺利,也就不言自明了。

一日之计在于晨。起床的习惯看似很小,但若持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数年乃至数十年,一定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以上所说的两种人的人生,也必将会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习惯真的会带来令人惊异的影响。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我知道,坚持早起看似简单,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年轻一辈。也许大家都曾有过神清气爽利落起床的经历,但也应该没有谁就连一次都未曾被“还想再睡一会儿”“不想离开被子”的诱惑所俘虏过吧。

然而即便如此,也要起床;哪怕再辛苦,也要起床。关键只在于自己能不能下定决心。有了决心,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只要能坚持做到每日早起,慢慢地也就不会再觉得辛苦,进而便能逐渐感受到战胜自我的那种畅快和充实感,这就是让早起成为习惯的过程。

英国剧作家兼诗人约翰·德莱顿曾留下过这样的名言:“起初是我们养成习惯,而后是习惯造就我们。”

习惯,尤其是好习惯,并非是能够自发形成的,只有在自我意志的驱使下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习惯才会开始养成——这就是德莱顿这句名言前半段的意思。换句话说,不付诸行动就无法养成习惯。

一旦我们养成了某个习惯之后,便是习惯反过来改造我们了。德莱顿这句名言的后半段,也可以理解为习惯将会决定人生的前进方式。

联想前面提到的“每天早起”和“磨磨蹭蹭”的不同生活方式,是不是觉得德莱顿的这句名言正可谓是一针见血,令人感同身受呢?

禅即行动。不要在脑海中纠结那些无益之事,只要自己认为可以做,自己希望这样做,那就坦率地遵从本心,迈出最初简单的一步,勇敢地去尝试实践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养成好习惯的所有一切,便是从这一步开始的。

把思维和眼光从还未发生的事情上收回来,坦然地活在当下,做在当下。

抛却杂念,把一切交给身体

老当益壮、永不退休,任谁都希望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一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更多贡献。圣路加国际医院的名誉院长日野原重明医生便是一位真正实践了这个目标的人。

日野原医生现今已有一百多岁高龄,却仍然亲临一线医疗现场,每日笔耕不辍,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活动。只要看到他那充实而忙碌的身姿,莫要说老年人,即便是年轻人也会为之感动而获得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日野原先生曾这样说过:“早早养成习惯的人才更有可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这句话中的习惯自然是指好的习惯,趁着年轻时就要意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除了口头上的认识,还要将其付诸实践,这样人生才会更加充实。日野原医生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大概就是这样的善意提醒吧。

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脑海中所浮现出的是匠人的世界。

木工家具工匠稻熊祐典,1987年出生于爱知县,从木工职业技术学校设计专业毕业后,在高山的木工专门学校学习了一年,然后回到名古屋,在特别定制家具工作室学习了四年,二十六岁创办了稻熊家具工作室。如今,他不过三十来岁,是一位年轻的匠人。

二十多岁就独立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稻熊祐典知道会很辛苦,但实际遇到的困难比他预先设想的还要多。

就算失败也好,总之,去尝试吧。发挥积极的冒险精神去制造家具吧!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抛开一切杂念,行动起来,把做家具当作自己唯一的追求。

没有什么把握和信心,只有坚持下去。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行动中,慢慢地,知道他、喜欢他的人越来越多,他心中的不安感也逐渐消失了。

正因为脚踏实地地去做,去实践,才会得到善果,心中的不安才会慢慢消失而变得笃定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头重脚轻,被脑中多余的念头绊住脚步而难以前行。久而久之,即便是一定要做的事情也必须要先找到“为何我非做这件事不可”“我是为了什么来做这件事”的理由,才会开始行动的境地。而这种状态,对匠人磨炼提升自己的技艺是有害无益的。

另一方面,如果能做到抛开一切杂念,便能够无条件无理由地去实践和磨炼自己,这也就是所谓的“思考之前先行动”。对于匠人来说,傍身的技艺并非依靠头脑,而是要靠身体去铭记,当某种技艺已经深深地镌刻在身体之中,无须多加思考也能挥洒自如,那便可以出师了。

这些道理,不光是对匠人,对普通人来说,也一样。

在禅道中,也有着“一念忘机”的说法,旨在说明抛弃心中多余杂念的重要性,而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更不在其下。

就拿我们生活中常遇到的“整理房间”来说,如果从小便能自己动手整理房间,自然而然地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那么终其一生都能在收拾得整洁干净的空间里舒适地工作、生活。与之相反,如果对房间内的杂乱习以为常,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在动手整理房间之前总是会有很多思绪:“就算是稍微整理一下,又能让日常生活便利几分呢?”“即便维持现状,也不会带来什么障碍……”如此思来想去,最后便无法付诸行动。东西造成杂乱,杂乱造成混乱,混乱造成焦虑,焦虑导致行动力和热情削弱。长此以往,便只能一直在杂乱不堪的空间里过着拘束的生活。这样的人,只能得到乱糟糟的人生。整理房间这件事,只是一件小事,但它映射出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以及人生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理房间,其实就是在整理生活、整理人生。

毫无疑问,与杂乱拘束的环境相比,在舒适清爽的环境中生活更能让人神清气爽,度过舒适的人生。借用日野原医生的说法就是,生活在后一种环境中的人才更有可能收获丰硕的人生果实。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管以前的人生过得如何,今后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所改变,重新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无论从何时开始都绝不算晚。

哪怕再厌恶,哪怕再麻烦,哪怕再倦怠,也要试着抛开杂念,把一切交给自己的身体,下一秒就开始行动起来。待到房间整理一新,就可以去尽情感受由干净整洁的环境所带来的畅快感了。

“没想到收拾一下房间就连空气都变得清新了。”

“待在敞亮的环境里,感觉心情都晴朗了。”

这种行动之后的畅快感,便是一种良性反馈,能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养成好习惯。只要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生活从杂乱邋遢转变为干净整洁也就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行动起来吧!行动起来,让我们今后的人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迈出第一步,坚持一百天

日常生活中应该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

比如,从朋友那听说散步可以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就想着“好,我也要坚持散步”;或者听闻同事们聊天说早饭只吃自家做的才营养健康,就觉得“嗯,还是自家做的早饭卫生又营养”。然而,对于其中大部分人来说,这些念头仅仅是在脑中转了转就没有下文了。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