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硖石镇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人物。

徐志摩出身于海宁硖石镇一个富裕的封建工商家庭,少时先后在家塾和家乡的新式学堂——硖石开智学堂接受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5岁时离开家乡来到杭州,进入杭州府中(后更名为杭州第一中学),学业突出,并对文学、科学都产生了兴趣。1915年,徐志摩从杭州府中毕业后,赴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读书,一年后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法科预科。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这段在外求学的经历,扩大了徐志摩的视野,让他结识了很多当时的学界名宿,他拜梁启超为师并深受其影响。

1918年,徐志摩赴美国克拉克大学留学,但他并未按照父亲的意愿学习银行学,而是进了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1920年,因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徐志摩放弃了博士学位,毅然离美赴英。虽然未能实现跟随罗素学习的心愿,他却在英国作家狄更生的推荐下,进入了剑桥大学。剑桥优美的自然环境、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欧洲浪漫主义、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触发了徐志摩创作的欲望,他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徐志摩回国,陆续发表了大量新诗、散文翻译作品。他与胡适、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创办新月社,主编《晨报》副刊《诗镌》,积极尝试新诗的实践和对新诗理论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新月派”。此后,他们又创办新月书店、《新月》杂志等,对新诗创作做了很多试验和探索。

徐志摩生前出版过三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1931年罹难后,陈梦家将他的遗稿编成诗集《云游》。作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诗有鲜明独特的风格:字句清丽,韵律谐和,意境优美,想象丰富。他讲究格律,又不拘泥于格律,在多变的形式与灵活的音律中寻求诗歌表现的多样性。在诗中,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茅盾曾说:“我以为志摩的许多披着恋爱外衣的诗不能够把它当作单纯的情诗看的;透过那恋爱的外衣,有他的那个对于人生的单纯信仰。”

本诗集选编了徐志摩诗歌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他的诗里,西方的生活场景与东方的情绪相互交染,在纸上凝成一个个优美的音符。在这些情爱与哲思背后,透露出的是他对生活的热情、对理想的坚持。透过他的诗,我们不仅能看到柔情与向往,也能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