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翎鸟部

秋夜望单飞雁〔1〕

〔北周〕庾信

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无奈人心复有忆〔2〕,今暝将渠俱不眠〔3〕

【注释】

〔1〕单飞雁:指孤雁。雁,鸟纲,大小、外形一般似家鹅,或较小。雌雄羽色相似,多数种类以淡灰褐色为主,并布有斑纹。主食植物的嫩叶、细根、种子,亦啄食农田谷物。雁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为候鸟的一种。

〔2〕无奈:无可奈何。

〔3〕暝(míng):夜晚。俱:全,都。

咏雁

〔唐〕李峤

春晖满朔方〔1〕,候雁发衡阳〔2〕

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3〕

往还倦南北,朝夕苦风霜。

寄语能鸣侣〔4〕,相随入故乡。

【注释】

〔1〕朔方:北方。

〔2〕候雁:因大雁随不同季节作定时迁徙,改变栖居地方,故称“候雁”。衡阳:市名,在湖南省南部,名胜古迹有回雁峰等。相传雁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即止,春天再飞回。候雁,一作“归雁”。

〔3〕“排云”句:雁子在高空飞翔,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4〕侣:一作“伴”。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1〕

谁怜一片影〔2〕,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3〕,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4〕,鸣澡自纷纷。

【注释】

〔1〕“飞鸣”句:孤雁飞着、叫着,想念它的雁群。

〔2〕“谁怜”两句:双关语。诗人与雁一样,有谁来怜惜呢?安史之乱后,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望尽”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孤雁望尽天际,好像失去的雁群总在它眼前,孤雁不断地哀鸣,似乎雁群的鸣声总在它耳边回响。

〔4〕意绪:指心绪。

归雁

〔唐〕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1〕?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2〕,不胜清怨却飞来。

【注释】

〔1〕“潇湘”两句:这两句是询问归雁为什么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飞回来呢?潇湘:湘江的别称。

〔2〕“二十五弦”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湘江女神鼓瑟,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二十五弦:即瑟,拨弦乐器。

送征雁

〔唐〕钱起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1〕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2〕,影灭有余声。

怅望遥天外〔3〕,乡愁满目生。

【注释】

〔1〕嘹唳(lì):形容雁发出响亮而又漫长的鸣叫声。唳,鸿雁高亢地鸣叫。

〔2〕“塞长”两句:雁从塞北往南飞,征程漫长,唯恐飞不到,影子已经看不见了,还传来阵阵雁鸣。塞:指塞北,旧时指外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及河北省外长城以北等地。

〔3〕怅望:怅然怀想。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1〕,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2〕,长门灯暗数声来〔3〕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4〕,水多菰米岸莓苔〔5〕

【注释】

〔1〕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秋半:阴历八月是秋季第二个月。虏弦开:双关语。本句是挽弓射猎,暗喻回鹘南侵。

〔2〕仙掌:西汉京城长安的建章宫内有金铜仙人,掌上托“承露盘”。

〔3〕长门:西汉长安宫名,是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后幽居之地,后用来泛指冷宫。这两句以早雁的离散悲鸣,比喻边地人民的流离失所,并暗示皇帝理应知道这种情况。

〔4〕潇湘:泛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

〔5〕菰(gū)米:菰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生浅水中,秋季结实(嫩茎即食用的“茭白”),叫菰米。莓苔: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新雁

〔唐〕吴融

湘浦波春始北归〔1〕,玉关摇落又南飞〔2〕

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晖〔3〕

紫阁高翻云幂幂〔4〕,灞川低度雨微微〔5〕

莫从思妇台边过,未得征人万里衣。

【注释】

〔1〕湘浦:湘江水滨。

〔2〕玉关:即玉门关,在甘肃。摇落:指秋天树叶衰落。

〔3〕“一字”句:雁在高空飞翔,有时排成“一”字。

〔4〕幂幂(mì):覆盖,罩。

〔5〕灞川:即灞河,在陕西省中部。

落鸿

〔宋〕范成大

落鸿声里怨关山〔1〕,泪湿秋衣不肯干。

只道一番新雨过〔2〕,谁知双袖倚楼寒?

【注释】

〔1〕鸿:大雁,按季节的气候而南北往还,古人每因鸿雁惹起离愁。关山:泛指关隘山川。

〔2〕“只道”两句: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途中思念家人,想象她在家中怀望亲人的神姿。

闻新雁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新雁南来片影孤,冷云深处宿菰芦〔1〕

不知湘水巴陵路〔2〕,曾记渔阳上谷无〔3〕

【注释】

〔1〕芦(lú):植物名,即芦苇。

〔2〕湘水巴陵:指湖南岳阳一带。

〔3〕渔阳:古时地名,在今天津市蓟县。上谷:古时郡名,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闻雁

〔宋〕陆游

霜高木叶空〔1〕,月落天宇黑。

哀哀断行雁〔2〕,来自关塞北。

江湖稻粱少〔3〕,念汝安得食?

芦深洲渚冷〔4〕,岁晚霰雪逼。

不知重云外,何处避毕弋〔5〕

我穷思远征〔6〕,羡汝有羽翼。

【注释】

〔1〕霜高:霜重。

〔2〕断行雁:掉了队的鸿雁。关塞北:指北方塞外地区。

〔3〕“江湖”两句:江湖上稻子、高粱很少,我想你怎能找到吃的呢?稻粱,指粮食作物。安:怎能。

〔4〕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5〕毕:捕取禽兽的网子。弋(yì):带有绳子的箭,这里指用带着绳子的箭射雁。

〔6〕“我穷”两句:我现在处境困厄,想远征,真羡慕你有一双翅膀,可以自由地飞翔。这两句的寓意是,孤雁是够可怜的,但它还有一双翅膀可以远飞,我困居于此,连孤雁也不如。

解连环·孤雁

〔宋〕张炎

楚江空晚〔1〕,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2〕

自顾影欲下寒塘〔3〕,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4〕,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5〕,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6〕,漫长门夜悄〔7〕,锦筝弹怨〔8〕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9〕

【注释】

〔1〕楚:这里泛指南方。古时楚国拥有现在湘、鄂、江、浙之地。

〔2〕恍(huǎng)然:猛然领悟的样子。

〔3〕欲下寒塘:就要掉进冰冷的池塘。崔涂《孤雁》:“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4〕“写不成书”两句:大雁飞时,在空中常排成“人”字。孤雁在天上只有一点,排不成字。

〔5〕“料因循”三句:《汉书·李广苏建传》载:汉苏武出使匈奴,被留。他不屈,在北海冰雪中牧羊。后双方和亲,汉即遣使者去匈奴索苏武。匈奴假说苏武已死,汉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雁足上系信,说苏武未死。单于只得将苏武放回。残毡拥雪:指苏武在匈奴时所受的苦。

〔6〕荏苒(rěn rǎn):时光渐渐过去。

〔7〕漫:怠慢、轻视。

〔8〕锦筝弹怨:钱起《孤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里是以筝代瑟。筝,拨弦乐器。

〔9〕蓦(mò):忽然。玉关:即玉门关。

春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1〕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释】

〔1〕楚水: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河。燕山:在河北平原北侧,由潮白河河谷直到山海关。这里楚水、燕山皆泛指南方的江河和北方的群山。

长亭怨慢·雁

〔清〕朱彝尊

结多少、悲秋俦侣〔1〕,特地年年,北风吹度。

紫塞门孤〔2〕,金河月冷,恨谁诉?

回汀枉渚〔3〕,也只恋江南住。

随意落平沙〔4〕,巧排作、参差筝柱。

别浦〔5〕,惯惊移莫定〔6〕,应怯败荷疏雨。

一绳云杪〔7〕,看字字悬针垂露〔8〕

渐敧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9〕

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注释】

〔1〕悲秋俦侣:悲秋伴侣。

〔2〕“紫塞”三句:是写雁在恶劣的环境下挣扎,有恨向谁诉说?紫塞,指长城。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3〕回汀枉渚:弯弯曲曲的水中小洲。汀,水中小洲。

〔4〕“随意”两句:意思是雁随便落到平沙上,好像安排好的一样,排成了像参差的筝柱。筝:拨弦乐器,上有十三弦,支弦的柱,参差排列。参差:有前有后。

〔5〕浦:水滨。

〔6〕“惯惊”两句:这两句是写雁的惶惶惊惧的心情。苏轼《卜算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一绳云杪:雁群飞时,常排成“一”字,像绳子拉直一样。云杪:指云末,很远的高空。

〔8〕悬针垂露:在书法中,凡竖画下端出锋的,其锋如针之悬,叫作“悬针”;不出锋的,其圆如露之垂,叫作“垂露”。这句的意思是说雁字如书法中的悬针垂露。

〔9〕碧罗天:如同说碧云天。刘禹锡《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咏雁诗词欣赏

木落南翔,冰泮北徂,云集雾散,声断衡阳,雁自古以来便是最能牵动诗人词客柔肠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的诗句,汉古诗中也有“摄衣步前庭,仰观南雁翔”的诗句。此后的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咏雁诗。这些咏雁诗各有各的内容,各有各的寄托,其情感、格调、手法不尽相同。

同是写春雁,李峤乃是咏春归之雁。“春晖满朔方,候雁发衡阳。望月惊弦影,排云结阵行。往还倦南北,朝夕苦风霜。寄语能鸣侣,相随入故乡。”春天到来了,当春晖洒满北方的原野,南宿的大雁便从衡阳归回北方。诗的前两句感情色彩欢快,接下四句是写羁旅之苦,色彩阴郁。最后两句召唤伴侣飞归故乡的诗句,色调又明朗起来。全诗感情色彩有变化,较好地展现了大雁春归的急切兴奋之情。稍嫌不足的是,语句较工,有雕刻之迹。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江南是美好的,然而当春天到来,大雁不再留这里了。这并非无情无义,因为故乡毕竟是它们依恋久念的地方。王恭借咏春归之雁,抒发了不恋他乡思故乡的情怀。全诗直意道来,语淡意明,给人以欢快之感。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的这首诗也是写春归之雁的,其构思曲致新巧,与前两首诗颇有所不同。开篇的两句突兀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春雁啊,你为什么要从那潇湘之地归回?那里水草丰茂,两岸青郁又有什么不好?“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这两句对前两句发问做了回答:只因那湘江女神夜夜鼓瑟,那凄彻哀怨的相思之音谁堪忍闻,又怎能不飞离归来。在这里,诗人暗用了湘灵女神鼓瑟和瑟曲《归雁操》的典故。湘灵鼓瑟奏起的是《归雁操》之曲,它又怎能不拨动寄居异方的大雁的思乡之情,乡愁难耐,正是它归回的真正缘由。诗人咏雁以寓思乡之情,含蓄而深沉。全诗写思乡之情,却不着一字思乡之词,于一问一答中委婉地透露出深沉的不尽之意。构思新颖,立意含蓄。

咏春雁诗大多写得较轻快,即使有些沉郁之语,也多是为了垫衬春归返乡的喜悦。而写秋雁的诗篇,大多摆脱不了“愁”字,其情调多郁悒哀婉。然其中的寄托却又不尽相同,有的抒思乡之愁,有的写相思之苦,有的忧民历乱之困厄。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塞长怯去翼,影灭有余声。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钱起这首诗把霜秋南征之雁的旅愁写得凄切哀人,借以抒思乡的愁苦之情。

“落鸿声里怨关山,泪湿秋衣不肯干。只道一番新雨过,谁知双袖倚楼寒。”范成大这首四言诗乃是借咏秋落鸿雁来抒相思之离愁别恨。从关山落鸿的凄怨之声,到泪洒秋衣的忧思之情,这是触闻落鸿哀怨之声而伤情的。接下的两句写:一番新雨过后,天将更冷了,诗人不由得想到家中的亲人,他担心亲人倚楼顾盼衣单而不胜寒。睹新雨而思亲人,思亲人更想到她倚楼而衣单,又见其相思之深。“谁知”两字颇具功力,此反问语正道出诗人的“独知”—唯有他才会想到她的倚楼久盼。由此地此景,转而彼地彼景,其转折自然含蓄,如蛇行草丛,无迹可寻。“谁知双袖倚楼寒”,既是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念,同时也是对对方—“她”的描写。诗人描写自己想象中的亲人,虽仅是轻轻一笔,然而却神韵俱出。“双袖”空“寒”的意象具体生动,墨淡意聚,富有表现力。同时,“双袖”“寒”,又照应了“秋衣湿”,前后两笔,一脉贯穿,其相思之情被表现得自然而挚深,真可谓“淡中见真味”。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这首诗虽也是写秋雁的,但立意与钱诗范诗又有所不同了。诗人以咏秋雁早迁,来抒忧民之情。诗中首先描写了边塞秋雁遭胡骑射杀,哀鸣四散,不得不早飞江南。接着描写了秋雁飞经京城的冷寂情景:清冷的月光,孤耸的金铜仙人;凄冷的长门宫,声声哀怨悲鸣。诗人以金铜仙人和月光冷漠来衬托孤雁的凄惨;以失宠幽居长门的哀怨烘衬秋雁悲鸣。这些描写,使人感受到一股悲凉之气。表面上是写秋雁,而实则是写人。诗人借秋雁遭胡骑射杀惊飞四散,比喻北方边民遭胡骑袭扰,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境遇。诗的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实情实景,诗的后四句诗人直抒胸臆,犹如与雁相语,于劝慰中更见其体贴备至。要知如今胡骑仍密布纷纷,即使是春风回暖,你们也难以一一返回。还是不要厌弃潇湘之地吧,尽管这里空旷人稀,然而却有着丰足的菰米莓苔。这亲切的慰藉之语,浸透着诗人对遭受离乱之苦的人民的深切关注和无限同情。全诗咏物比兴,曲深细腻,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忧民的深情厚念。

在咏雁诗中,还有许多借咏孤雁以托物述怀的诗词佳作。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杜甫的《孤雁》、陆游的《闻雁》、张炎的《解连环·孤雁》。这三首诗词,也是各有寄托。

“霜高木叶空,月落天宇黑。哀哀断行雁,来自关塞北。江湖稻粱少,念汝安得食?芦深洲渚冷,岁晚霰雪逼。不知重云外,何处避毕弋?我穷思远征,羡汝有羽翼。”陆游这首诗前十句叙写孤雁的羁旅之苦,霜空月落,渚冷雪逼,哀哀孤鸣,网捕弋射。诗人如此渲染孤雁的羁愁旅苦,并不是发恻隐之情,而是抒自身感慨。“我穷思远征,羡汝有羽翼。”虽然我身处困境,但我仍想奋飞远征,我是多么羡慕你有一双腾飞的翅膀,可以自由地翱翔啊!尽管孤雁艰难困厄,然而它毕竟还能凌空飞翔,而自己呢……诗中流露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同时也表露了诗人处恶境而不息的凌云抱负。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甫这首《孤雁》借咏孤雁念群,来抒发自己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切切之情。

首联描写离群的孤雁不饮不啄,拼命追寻着自己的伙伴,声声呼叫,凄切哀人。诗句真切地展示了孤雁离群的惶恐以及寻群的焦急。

颔联紧接上句,进一步渲染孤雁失群的惶急。“一片影”与“万重云”形成鲜明的对照。“万重云”之下“一片影”,这悬殊极大的景致,构成了天壤茫茫、孤雁极小的意象,给人以空灵迷茫之感,更显出路遥雁孤、群伴难觅的凄苦。“谁怜”两字既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也透露出诗人自身不幸的感叹。此诗写于大历(766-779年)初,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流落他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与亲人团聚,然而因时事动荡,却难以如愿。以上四句意境深远,后人曾与鲍当的《孤雁》诗相比品评说:鲍当《孤雁》诗“更无声接续,空有影相随”孤则孤矣,岂若子美《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有不尽之意乎。

领联着意于内在感受的描写,此两句与一、二句外在形象的描写互为表里。孤雁寻求群雁的渴望执着的目光,望着望着……似乎是看到群雁的身影;孤雁不停地焦急呼唤,唤啊,唤啊……好像是听到群雁的啼鸣。因盼望久已,才未见而似见,未闻而犹闻。这于幻觉中再现的意象,把渴望之深切,孤寂之煎熬,表现得淋漓尽致。故后人评曰:“写生至此,天雨泣矣。”

结尾以野鸦纷纷鸣噪,无忧无虑,无聊无意,来进一步反衬孤雁的孤寂、愁苦,其寓意更为深致。全诗咏雁寓情,出神入化,曲尽其妙,极见功力。

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这首词,咏孤雁以述爱国忧民之襟怀。上片以“怅离群万里”等词语,比喻自己漂泊生涯。“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把孤雁失群描摹为书不成“人”字,只剩得一点“相思”,意象极新颖。“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的词句,引用了苏武“残毡拥雪”不畏艰难困苦,终以雁足传书而获释归汉的典故,寄托了词人对虏北囚禁的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之士的怀念。词的下片,进一步渲染了孤雁旅愁凄怨,以思念伴侣,顾念其栖止以及幻想着与其相逢的几个层次的描写,又寓含了对那些隐居不仕的友人的敬重。最后的“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词句,表面是称赞孤雁于困厄之中、不羡双燕画帘富贵之乐,实际上隐喻了词人自己面对归顺元朝统治者的南宋宰相留梦炎之流,虽困苦而“未羞”的贞节。词中表露的是对卖身求荣的鄙夷,对保持民族气节的志士的首肯。

这首词咏物形神俱似,寓情贴切真挚,意境深沉有致,故而成为咏雁佳作,张炎也因此词而被人称之为“张孤雁”。

咏燕诗

〔唐〕张九龄

海燕何微眇〔1〕,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2〕,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3〕,鹰隼莫相猜。

【注释】

〔1〕微眇:微小,眇小。这里暗寓诗人出身微贱。

〔2〕“岂知”四句:这四句的意思是燕子岂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飞出飞进,衔泥作巢。暗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玉堂、绣户、华堂,皆隐喻朝廷。

〔3〕竞:竞争。

燕子来舟中作〔1〕

〔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2〕,如今社日远看人〔3〕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4〕,穿花贴水益霑巾。

【注释】

〔1〕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出峡,先是漂泊湖北,后转涉湖南,大历四年正月由岳州到潭州。写此诗时,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诗人仍留滞潭州,以舟为家。

〔2〕尝识主:曾经认识主人。尝,一作“常”。

〔3〕社日:古时春、秋两次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这里指春社之日。

〔4〕船樯(qiáng):船桅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唐〕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1〕,江上燕子故来频〔2〕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3〕

【注释】

〔1〕茅斋:指诗人寓居成都的草堂书斋。

〔2〕故来频:江上的燕子非常熟知茅斋的低小所以频频而来。

〔3〕“更接”句: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

春燕

〔唐〕徐璧

双燕今朝至〔1〕,何时发海滨〔2〕

窥人向檐语〔3〕,如道故乡春。

【注释】

〔1〕至:到。

〔2〕发:出发。这里指燕子“起飞”。

〔3〕窥人:从隐蔽处察看的人。

赋得早燕送别诗

〔唐〕李益

碧草缦如线〔1〕,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2〕

梁空绕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3〕,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4〕,差池讵相见〔5〕

【注释】

〔1〕缦:延长的样子。

〔2〕班姬:汉成帝之妃班婕妤,后失宠,境遇与被汉武帝贬的陈皇后相似。

〔3〕“今至”两句:这两句的意思是昔日到悲秋之时燕南归,现在随着春天的到来而飞回。

〔4〕秋鸿:即秋雁。

〔5〕差(cī)池:参差不齐。讵(jù):岂。

归燕诗

〔唐〕杜牧

画堂歌舞喧喧地〔1〕,社去社来人不看〔2〕

长是江楼使君伴〔3〕,黄昏犹待倚阑干。

【注释】

〔1〕喧喧:形容混杂的声音。这里指歌舞声。

〔2〕社来社去:燕一般春社来,秋社去,所以也叫社燕。

〔3〕长:常常。使君:旧时尊称奉命出使的人为“使君”。伴:陪伴。

燕诗

〔唐〕郑谷

年去年来来去忙,春寒烟暝渡潇湘〔1〕

低飞绿岸和梅雨〔2〕,乱入红楼拣杏梁〔3〕

闲几砚中窥水浅〔4〕,落花径里得泥香。

千言万语无人会,又逐流莺过短墙〔5〕

【注释】

〔1〕暝(míng):昏暗。

〔2〕梅雨:江南梅子黄熟时,常阴雨连绵,称梅雨。这里指连绵雨。

〔3〕杏梁;文杏所制的屋梁,后用“杏梁”泛指华丽的屋宇。

〔4〕窥(kuī):小视,观看。几:小桌子,古代设于座侧,以便凭倚。

〔5〕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燕诗

〔宋〕王安石

处处定知秋后别,年年常向社前逢。

行藏自欲追时节,岂是人间不见容〔1〕

【注释】

〔1〕岂:难道。

燕诗

〔宋〕陆游

初见梁间牖户新〔1〕,衔泥已复哺雏频〔2〕

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低飞打著人〔3〕

【注释】

〔1〕牖(yǒu):窗。

〔2〕频:屡次,频繁。

〔3〕著:“着”的本字。

燕诗

〔宋〕陆游

春昼花明映柳纤,燕归胜事始能兼〔1〕

争梁谇语惊幽梦〔2〕,掠地斜飞避画帘〔3〕

雏食得虫应自喜〔4〕,巢泥经雨更频添。

去来要是知时节,尝怪人嘲作附炎〔5〕

【注释】

〔1〕胜事:美好的事情。

〔2〕谇(suì)语:责让,埋怨话。

〔3〕掠地斜飞:形容燕子飞时的轻盈体态。

〔4〕雏(chú):泛指幼禽。这里指小燕。

〔5〕尝:曾经。附炎:附炎趋势,意为看风使舵。

双双燕·咏燕

〔宋〕史达祖

过春社了〔1〕,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2〕

还相雕梁藻井〔3〕,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4〕,翠尾分开红影〔5〕

芳径,芹泥雨润〔6〕,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7〕

应自栖香正稳〔8〕,便忘了天涯芳信〔9〕

愁损翠黛双蛾〔10〕,日日画栏独凭〔11〕

【注释】

〔1〕春社:节日,自宋代起,春社日在农历二月初一,燕子一般在春社前后从南方飞回。

〔2〕相并:形容燕子的亲昵关系。

〔3〕相(xiàng):观察,细看。雕梁藻井:华屋的装饰。雕梁,用彩画装饰的屋梁。藻井,即天花板,是我国传统建筑中顶棚上的一种装饰,用交叉的木块拼成,形状像井栏,上有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画。

〔4〕飘然:迅疾的样子。这里是形容燕双飞时体态的轻盈。

〔5〕“翠尾”句:美丽的燕尾分开了花影。燕尾似剪刀。

〔6〕芹泥:燕子用以筑巢的泥。杜甫《徐步》:“芹泥随燕嘴,花蕊上蜂须。”

〔7〕暝(míng):昏暗。

〔8〕“应自”句:写双燕归栖旧巢,睡得非常香甜。

〔9〕天涯芳信:即远离在外的丈夫的信息。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长安有一女子绍兰,丈夫任宗经商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书不达。绍兰托双燕寄书,遂吟诗一首,上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燕落于任宗肩上,宗见妻所寄之诗,感而泣下,次年归,出诗示兰。传书燕的典故出自于此。

〔10〕翠黛双蛾:本指妇女青翠秀丽的眉毛,这里指红楼中的少妇。蛾,蛾的触须样的眉毛。

〔11〕“日日”句:意思是天天独倚画栏愁苦地盼望着丈夫的音信。

燕至诗

〔明〕高启

初来如报社前春,好宿茅檐伴客身〔1〕

莫入江南旧庭院,杏花风雨总无人。

【注释】

〔1〕好(hào):喜爱。伴:陪伴。

燕诗

〔明〕徐祯卿

风暖池塘得意春,水芹烟草一回新〔1〕

傍花掠羽差差影〔2〕,冲雨归巢煦煦亲〔3〕

眼底兴衰王谢宅〔4〕,楼中恩怨绮罗人〔5〕

闲追往事如相语,只有侬家似旧贫。

【注释】

〔1〕水芹: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夏季开白花,复伞形花序。性喜温暖湿润,嫩茎和叶柄可作蔬菜。烟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叶随品种而异。花淡红或淡黄色。性喜温暖,耐旱。按叶的用途及调制方法可分烤烟、晒烟等类。

〔2〕“傍花”句:这句是形容轻盈的燕子在花旁飞过,留下了参差不齐的身影。差差(cī cī):同“参差”,不齐的样子。

〔3〕煦煦(xù):和悦的样子。

〔4〕王谢:六朝时,王、谢二姓世为望族,故常并称。后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绮(qǐ)罗人:华丽的妇人。绮罗,有花纹的丝织物品。

白燕诗

〔明〕袁凯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1〕,雪满梁园尚未归〔2〕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多相忌〔3〕,莫向昭阳殿里飞〔4〕

【注释】

〔1〕汉水:水名,一称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

〔2〕梁园:一名“梁苑”,又称“兔园”,园囿名,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汉梁孝王(刘武)筑,为游赏与筵宾之所。

〔3〕赵家姊妹:指赵飞燕与其妹昭仪。

〔4〕昭阳殿:宫殿名,汉成帝时赵飞燕居处。后世多以“昭阳”指皇后之宫。

白燕

〔明〕时大本

春社年年带雪归〔1〕,海棠庭院月争辉。

珠帘十二中间卷〔2〕,玉剪一双高下飞〔3〕

天下公侯夸紫颔〔4〕,国中俦侣尚乌衣〔5〕

江湖多少闲鸥鹭,宜与同盟伴钓矶〔6〕

【注释】

〔1〕春社:指燕子。

〔2〕“珠帘”句:燕子在卷起的珠帘中间飞来飞去。十二,比喻燕子不停地飞出飞进。

〔3〕玉剪:形容美丽的燕尾像剪刀一般。

〔4〕公侯:公爵与侯爵,上等爵位,亦泛指高官勋爵。紫颔:燕的颔下是紫色。颔,下巴。

〔5〕俦侣:伴侣。尚:崇尚。乌衣:黑色的衣服。

〔6〕钓矶:钓鱼时所坐的岩石。同盟:指白燕。伴:陪伴。

见燕

〔清〕丁澎

杏叶新阴拂女墙〔1〕,风吹小燕过池塘。

相期定似逢寒食〔2〕,乍见争如说故乡〔3〕

弄影不教沾柳絮〔4〕,衔泥何惜点琴囊〔5〕

双栖并翅真怜汝,愁杀卢家春昼长〔6〕

【注释】

〔1〕拂:拂拭,掠过。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2〕相期:相互约定的时间。

〔3〕乍:刚,初。

〔4〕弄影:玩弄,引申为戏耍。

〔5〕点:玷污。

〔6〕愁杀:极言其忧愁。卢家:酒家少妇。卢,通“垆”。垆,酒店安置酒瓮的土墩子,亦为酒店的代称。

〔清〕叶永年

芹泥重葺旧巢新〔1〕,记取年年及社辰〔2〕

入幕不惊挥尘客〔3〕,巡檐如唤卷帘人〔4〕

鸳鸯楼外春如海〔5〕,玳瑁梁间月似银〔6〕

闲向主家谈故事〔7〕,昭阳台榭已凝尘〔8〕

【注释】

〔1〕芹泥:燕子用以筑巢的草泥。葺(qì):修理房屋。

〔2〕及:到。社辰:古代祀社神的节日,有春社、秋社,这里指春社。

〔3〕幕:窗帷。挥尘客:打扫尘土的人。

〔4〕巡檐:燕在檐下往来。

〔5〕鸳鸯楼:比喻夫妇居所。

〔6〕玳瑁(dài mào)梁:画梁。沈佺期《古意》:“海燕双栖玳瑁梁。”

〔7〕故事:旧事。

〔8〕台榭:亭台水榭。

燕来

〔清〕周京

烟雨疏疏覆绿苔〔1〕,海棠时节燕重来〔2〕

不辞故国三千里〔3〕,还认雕梁十二回〔4〕

荒草谁家深院落,繁花何处好池台。

却邻旧馆曾相识〔5〕,为把湘帘手自开〔6〕

【注释】

〔1〕烟雨:烟雾般的蒙蒙细雨。疏疏:稀疏的样子。

〔2〕海棠时节:指春季。

〔3〕不辞:不辞辛苦。故国:指燕的故居。

〔4〕雕梁:用彩画装饰的屋梁。十二回:指燕子在雕梁上作巢,飞出飞进,往返频繁。

〔5〕邻:接近。旧馆:旧居。

〔6〕湘帘:用湘妃竹做的帘子。

烟雨疏疏霞绿苔

海棠时节燕重来

—咏燕诗词欣赏

“毛衣似锦语如弦,日暖争高绮陌天”“轻燕爱风正落絮”“劳劳胡燕怨春酣”,燕子春归带给人们以春天的欢乐和喜悦。它软语多情,轻盈俊俏,或竞飞于花间,或呢喃于梁上,喜与人亲,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有“天女”之称。故此历代诗人留下许多咏燕诗篇。

燕子的形姿神态是很美的,诗人们对燕子的描绘就更美了。诗人陆游在他的《燕诗》中有这样描摹春燕的诗句:“……争梁谇语惊幽梦,掠地斜飞避画帘。雏食得虫应自喜,巢泥经雨更频添。”写春燕争梁谇语之声、掠地斜飞之姿、喜喂雏食之情、频添巢泥之勤,其各种形姿神态被描绘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丁澎的《见燕》诗:“杏叶新阴拂女墙,风吹小燕过池塘。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见争如说故乡。弄影不教沾柳絮,衔泥何惜点琴囊。双栖并翅真怜汝,愁杀卢家春昼长。”燕子春归之喜悦,戏嬉之欢畅写得声色盎然,意趣横生。而史达祖的《双双燕·咏燕》比之以上两诗更毕其神貌了。“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全词描写细腻传神,一环紧扣一环,宛如一部优美的动画片。词中写燕子春归、入帘、“欲住”、“试入”,“又软语商量不定。”在那春光明媚的原野上,燕子拂花梢,衔雨泥,贴地争飞,看尽艳花翠柳,归晚酣睡,一步步写来。飘然快拂而见其飞时体态的轻盈;“竞夸轻俊”,从燕子彼此夸耀飞时轻盈俊俏的优美姿态描写中,透露出比翼双飞、亲密愉快的心情。“翠尾”“红影”轻盈中而见其色彩之美,“软语商量”柔情中又闻其声。结尾句以少妇的愁思,反衬春燕形影不离的快乐,同开头以红楼中清冷的气氛反衬归燕欢喜心情,遥相呼应,又见其构思之巧。词中以“芳径,芹泥雨润”“柳昏花暝”的自然环境美烘托其愉快情绪,以“软语商量”“竞夸轻俊”等拟人手法描摹其亲昵情姿。以“欲”“试”“还”“又”的虚词表现心理上的曲微情态变化,都有独到之处。从红楼屋内到春光原野,又从花间飞到红楼酣睡,既描写燕子外在形姿,又点染其内在神情。短短一首词融及了这么多的内容,施以这么多的手法,莫怪乎,被后世的评论家“赞为咏物一体极规矩之作”(俞平伯),确实不愧为咏物名作。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