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这是一曲童心的歌谣。

这是一位书迷的阅读分享。

这是一束关于文学的哲学札记。

这是一个哲学思考者的价值耕耘。

这是一位爸爸送给女儿的成长礼物。

本书从构思到完成,前后用了大半年。在此之前,我压根儿没有想过要写这样一本书。开始之后,却不由自主地将所有精神和情感贯注其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和小王子生活在一起,差点忘了自己是个大人。

文章既成,回首来时路,我有昨我非我之感。我的心境、我对写作的理解,以至我对生命的感悟,都有了许多转变。最好的证明,是我为了准备出书而修订最早一批文章时,竟不得不重写一次,因为许多想法已不再一样。

我们都是生命的过客。在我的人生旅途走到当下此刻,能够为自己为读者也为世界,留下这样一本小书,我感到难以言喻的喜悦。

喜悦有好多重。第一重,是经过那么多年后,终于能够稍稍读懂《小王子》,我有一种和作者圣埃克苏佩里隔着七十多年时空对话的愉悦;第二重,是这些文字能够和无数喜欢《小王子》的读者见面,我自觉是极大的缘分和福气;第三重,是在写作过程中,我见到自己还在乎:在乎能否好好理解玫瑰、狐狸和小王子,在乎文字可否愈写愈明澈,在乎自己是否还有童心,在乎这个世界该否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我心里明白,如果我不在乎,我写不出这些文字。所以,这本小书是带着我的在乎来到这个世界。而在接下来的书旅中,如果它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份在乎,并由此生出对好好活着的向往,我会十分欢喜。

我也知道,一如爱,人愈在乎,便愈容易受伤。许多人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为了不受伤,宁愿不在乎。因为不在乎,所有事情遂无可无不可,遂变得轻飘飘无重量。

问题是,什么都不在乎的生活,是好的生活吗?不在乎人的存在,不在乎生的尊严,不在乎社会是否公正,不在乎爱,这样的生活还剩下什么?!在乎,是善待自己、关心世界的起点。

本书每章独立成篇,各有主题,既有我对《小王子》的文本解读,也有我的哲学反思和道德论证。读者如果喜欢本书,最好能利用这个机会,安静地重读一次《小王子》。两相对照,或许会有新的领悟。

为什么你要在这个时候写这样一本书?经常有朋友这样问我。言下之意仿佛是,花那么多时间在一本童书上,谈一些既不正经也不大人的东西,值得吗?

值得的,当然值得。我相信,喜欢《小王子》的人,自会明白。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我得到许多人的帮忙,我要在这里衷心致谢。

首先要谢谢区华欣。这些文章最初的版本发表在香港《明报周刊》,两星期一篇,我负责文字,华欣负责插图。在那数不清的深夜和清晨,我将已经迟了许多的新鲜文字寄给华欣,很快就会收到她的配图。每次看完,我都觉得,华欣是小王子的知音,也是我的文章的知己。本书的插图和封面,都由华欣负责。她的作品,是书的一部分。所以,她也是本书的作者。华欣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修过我的课,但最后没有递交论文。她常笑说,这是她补交的功课。

本书不少文章的诞生地,是台北文山区新光路的道南馆。那是一家小小的咖啡馆,门前有棵高大翠绿的樟树,屋里有迷人的音乐和教人回味的浅焙咖啡,还有两位好店员蝎子和红枝枝。无数午后和夜晚,我一个人在馆里阅读发呆写作和凝望街上流动的风景,间或尝尝她们亲手制作的绿茶Brownie。现在回想,那份宁静美好,以及从宁静美好里溢出来的无以名状的伤感,总教我想起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回到香港,我的写作之地,是中文大学范克廉楼的Coffee Corner。阿姐的港式奶茶和憨厚笑容,以及午后的阳光、山上的白云,总是提醒我,不管外面多么纷扰,这里是我的家,是我生命的避风港。

谢谢本书的编辑闫柳君。她对拙著的重视以及专业的编辑水平,使得本书能以最好的形态呈献给读者。

谢谢《小王子》的译者缪咏华女士。她的译笔简洁素雅,有哲意有童趣,让我可以放心引用。我们素未谋面,但她在电邮里慷慨解答了我不少关于《小王子》的疑问,使我获益良多。

谢谢甘琦、林颖、余敏聪、刘小磊、张宏、李敏刚、郭志、梁釆珩、张晓雅、黎振雄等朋友对本书提出的许多宝贵意见,尤其要多谢邓伟生的精辟评论以及对本书写作的肯定。我也要感谢网上网下许多朋友,在不同场合给我的许多回应。你们也许不知道,你们的共鸣和鼓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谢谢沈祖尧、钱永祥、崔卫平、陈冠中、傅月庵、刘瑜、陈嘉映等师友的推荐。他们都是我尊敬的人。他们都读过本书初稿,才写下荐语。但愿本书的文字,能配得上他们的肯定。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亲、母亲和三位姐姐。我更要谢谢我的妻子翠琪,多年来一直风雨同行。说实在的,没有家人的关怀和爱,我肯定不会有时间和心境写下这样的文字。

当然,还有可静,我六岁的女儿。在写作途中,可静常常在我身边,陪我聊天跟我玩耍,有时我会问她那是一顶帽子还是蟒蛇在吞吃大象,有时她会画上一幅小王子哄我开心。

当我为这本书该起什么名字而烦恼时,有天送她上学,我问她意见,她想也没想就说:“小王子爱美丽。”我再追问了好几次,她依然坚持说,“小王子爱美丽”。是啊,小王子就是爱美丽,爱世间一切美丽的人和美丽的事。我真是差那么一点点,就用了这个书名。

可静,这本书下笔的时候,爸爸常会想起将来的你。但爸爸知道,到你真正能够读得懂的时候,爸爸很可能已经老去,而你也一定像小王子那样,经历了自己生命的万水千山。但愿这本书,能让日后的你记起,你曾经有过快乐的童年,曾经忘我地沉醉于绘画,曾经大声笑问爸爸为什么天天捧着《小王子》而不理你,而我们更曾一起度过许多独一无二的美好时光。可静,谢谢你。

小王子的领悟,也是我的领悟。

领悟没有止境。

我们一直在路上。

是为序。

周保松

二零一七年十月,香港中文大学忘食斋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