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韬玉

秦韬玉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辞藻,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黄巢军入长安后,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著有《投知小录》,《全唐诗》录诗一卷。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诗是作者未第时所作。《唐语林》七载:“(秦韬玉)应进士举,出身单素,屡为有司所斥。”故托“贫女”言志。

“蓬门未识绮罗香”二句,写贫女自伤。首句从住所衣着说起,“蓬门”用蓬草编的门,代指贫寒人家;“绮罗”指绫罗绸缎之类华丽的衣料;“香”指香泽、化妆品:整句说贫女住在蓬门陋巷,从小穿粗布衣裳。“拟托良媒”指到待嫁之年,“益自伤”指越发为自己出身贫寒而感伤。一是苦无嫁妆,二是难托良媒。

“谁爱风流高格调”二句,自叹不合流俗。这一联是流水对、十四字句,大意是:有谁欣赏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呢,却都喜欢追逐时下标新立异的梳妆。“风流”指风姿高雅,“高格调”指高尚人格和优雅品味,皆属自指。“时世”犹时尚。“俭梳妆”有两说,一说“俭”通“险”,“高髻险妆”,是当时的奇妆异服,见《唐书·车服志》;一说读如本字。则二句大意为“自抱高世之格,甘弃铅华,不知者翻怜我梳妆之俭陋也”(俞陛云)。

“敢将十指夸针巧”二句,自负才貌双全而无竞胜之心。旧时女子才艺以女红第一,“十指”“针巧”指贫女针线超群,“双眉”“画长”暗示贫女容貌出众。这一联是呼应对,“敢”是岂敢,“敢将”“不把”是互文,是对“夸”“斗”即竞胜的敬谢之词。两句大意是:虽然有足够的自信,也不向女伴夸绝艺而竞新妆。

“苦恨年年压金线”二句,写贫女为人作嫁的辛酸。“苦恨”表明怨意,孔子说诗“可以怨”也。“压金线”指做刺绣活,即在嫁衣上绣花,是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针线活。“为他人作嫁衣裳”,是说贫女自己良媒难托,却是替别人赶制嫁衣。其所指远远超出本指,有《淮南子·说林训》“为者不得用,用者不肯为”之意,是对封建社会种种不平现象之高度概括,故传诵尤广,以至于演化为“为人作嫁”的成语。有此一条,即可不朽。

明人廖文炳说:“此韬玉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唐诗鼓吹注解大全》)清人沈德潜评:“语语为贫士写照。”(《唐诗别裁集》)极是。元人方回说:“此诗世人盛传诵之。”(《瀛奎律髓》)遂为唐诗名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