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低调的CEO
深港神秘人
1993年的中国快递业,迎来了3位异乡人的青睐——在日本学成归来的陈平,他在北京创立了宅急送;浙江人聂腾飞、詹际盛,在杭州创立了申通;另一个,就是在广东做挟带生意的香港人王卫,成立了顺丰。
如果说3个异乡人的创业初衷,都是为了解决创业者的个人温饱问题,且在经营模式和理念上也存在偶然的联系性,不如说,3家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怀揣着梦想才决战于异地的。只是,随着时光年轮的碾压过后,王卫的顺丰,突然间某一天,在镁光灯下的沿海地区泛起阵阵涟漪,而一直未曾被关注,抑或说始终不曾给外界关注其机会的王卫,选择站出来——低调又神秘的王卫,在顺丰成立了20个年头之后,迎来了首批外部投资者。
说王卫神秘,是因为他从来不接受任何媒介的采访或聊天;说他低调,是因为他从来不接受任何公司或机构的并购,甚至不需要任何投资者的慷慨解囊。而如今,王卫却给顺丰请了“保镖”,且一请就是3个,这到底是因为“神秘人”过够了隐居生活,还是“低调人”决定逆流而上,不打算再在波涛汹涌的商海里蜗居?
其实,别看王卫不问世事,便觉其不关心格局,他不是看不到机遇,而是不喜登高望远、不喜争风吃醋,另一方面,与快递无关痛痒的磕磕绊绊在他眼里,如同粗茶淡饭一样,虽然味道一般,但还算有营养。王卫就是这样一个人,谦逊、谨慎,或许还有些小悲观,偶尔会掺杂着一定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但正是这种谨慎与自我,让顺丰做好了自己。
有人认为,此次“自我”了那么久的顺丰引资是被“招安”了;更有这样的猜测:以前曾9次抵押贷款,都坚持不肯融资的顺丰,如今肯定遇到资金困难了。
答案何在?
顺丰的“自我”,是在充分了解自身与国内外快递行业竞争优劣势的基础上,所坚持的一种营销模式。顺丰运营的第21年,其直营模式、高端定位及首发的航空运输成为成功的三驾马车,而这三驾马车,在让顺丰涌向高速发展的快速道的同时,其实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比如,飞行模式启动以来,用于空中的“子弹”支出很高,一个小时几万元人民币;而且,直营模式比加盟模式在管理成本上,至少高出15%;另外,聘请IBM做管理构架调整的参谋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早在10年前,王卫就先后9次将手里的物业及商展给银行做抵押,用得来的资金在国内继续开设网点。随后的一年,他更大胆地将整个公司抵押给中银。而在经历大手笔成本支出后,王卫却对PE、VC的机构投资不理不睬,将顺丰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能不说,他的眼光之深邃、深远,高于常人。
掌舵人王卫给力,顺丰也就更争气,其为王卫持续带来了高额利润。截止到2010年,顺丰利润高达13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中国邮政EMS,在中国快递业市场占有18%的高额比例。
其实,顺丰也未尝不打算采取“混合打”的方式发展,虽然王卫曾拒绝联邦快递50亿元人民币的橄榄枝,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打算单枪匹马一辈子,此前可能时机未到,也可能让他看得上眼的投资者还未出现。
2012年4月,顺丰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邮政,通过IPO募集资金达99,7亿元人民币;8月,申通也斥巨资1,6亿,从海航手里获得天天快递60%的股权;次年5月,中通某位股东的股权出售给了红杉资本……除了竞争对手的频频动作之外,顺丰自身也在近些年内开设了许多新业务:顺丰E商圈、试水网点便利店、顺丰优选等。这些点滴事件,终于让披着神秘面纱的王卫站了出来,但低调之人毕竟恪守低调本分,20年来的独闯龙潭,仍没让王卫和顺丰身上有逞英雄的痕迹,他们在首次引入外资之前,丝毫不做任何宣扬,这大抵也是王卫和顺丰在外界眼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主要原因。
若谈往昔,王卫的保守和低调反映出的是一个民族企业家长时间挣扎于夹缝中的必然本性,那么首次引入外资,接触市场性资本,似乎能看出顺丰的下一步动向了。
王卫曾说,同样是画画,有的人一辈子是画匠,而有的人却成为了画家。言外之意,做快递就要做成中国的联邦快递。
王卫的想法不局限于脑子里,他更热衷于落实,低调地落实。这种势不可挡的架势,恐怕只有王卫才能彰显得如此淋漓尽致。想想顺丰,十年购百机,80%的中国机场周围都有顺丰的一席之地,仅此两点,又有几家堪比?
用独特来形容王卫最为恰当,他身上总有股不寻常的气息。而除了神秘和低调,他的深谋远虑、与时俱进一样让人印象深刻。就像这次融资,想必也是王卫熟虑多年的一个抉择,看看他挑选的这三家股东就知晓了:招商局集团驻扎在香港的央企,老牌国字号,正部级单位,截至2012年底管理总资产3,59万亿元;中信资本,正部级央企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孙公司”;注册地苏州的元禾控股,核心业务包括与国开行联合开办的国家级VC母基金,截至2013年6月底其众多投资项目中有28家企业已上市或过会(通过证监会审批)。
这3家新股东虽握有顺丰股权,可加起来仅有25%,另75%股权依然牢牢掌握在王卫手中。坚持做快递,坚持做自己的王卫,并没有因未来的一个计划或变数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当3家股东横空出世后,有媒体爆料,顺丰股东并非仅这3家。
2013年8月23日,顺丰方面向媒体确认,确有悄然隐身未被提及的神秘“小四”,只是这第四家股东融资额很小。随后又有媒体挖掘出,这个神秘“小四”,即顺丰融资顾问——古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实际上,这次融资并不是顺丰第一次调整自我身份。
众所周知,王卫虽然出生于上海,但后来移民香港,变成了香港籍,因而顺丰作为一家港资独资企业经营了很多年。2010年,王卫变成了深圳市民,顺丰也随即变身,成为民营公司,其外资形象也转为内资。这次变身的背后,隐含着一个重要因素: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邮政法》,在承认了民营快递公司的合法地位的同时,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业务,这便就束缚了顺丰很大比重的业务端口。如果想合法地继续经营信件业务,顺丰的变身就势在必行!
敲定融资方,在选择媒体接受采访上,王卫也煞费了苦心。
2011年,党报获得了仅有的三次采访王卫的机会,其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也一次次提及“政府”、“政策”。可见,王卫的每一个抉择都是值得推敲的。他始终认为,中国民营快递能走多远、走多快,与政府的决心密不可分,同时,政府的大政策环境对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这也就再次验证了他人对王卫的评价:低调做人,认真做事,且做有意义的事!外界坚信,顺丰融资后,谜一样的王卫,必将给世人带来更加低调的“奢华”。
低调的“难言之隐”
企业在社会上展现出的性格,是由企业的领导人个性决定的。顺丰的低调,一样由来于掌舵者王卫的低调。
对于“低调”的概念,大众的理解是——“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张扬,隐藏自己的能力不表现出来”。仔细斟酌一下王卫和顺丰,一路走来,无论兴盛与否,果真不留成长的蛛丝马迹。似乎转瞬间,站在大众面前的王卫一下子特别高大,而他的顺丰,也满载着荣誉矗立在行业前沿那最翘首的位置。
王卫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如是说,他已经习惯了低调的生活,甚至正在享受着这种低调生活带给他的无尽乐趣。做一个平常的老百姓、做一个平凡的人很是舒服,没有任何威胁,是他最习惯的生活。
平常、平凡,容易理解,威胁源自何故?
追溯王卫带领顺丰一路走过的点滴痕迹,不难发现,这个曾经为了“有口饭吃”的企业在成立之初,为了多揽生意而广泛布设网点,可谓“哪里有业务往来,哪里就有顺丰的痕迹”。且但凡有网点的地方,就会注册一家顺丰公司。如此行事,运营10年间,顺丰一直没有自己的总部公司,这就意味着散布在各个城市的分公司群龙无首,得不到统一的管理。显然,这是“加盟”模式。
王卫很早就认识到,一个企业做得再大,不够强是没有意义的,于是他开始收权。也是因为收权,便有“要让王卫付出生命来做代价”的谣言传起。多年之后,今日的王卫无论人在哪里,身后总会跟着几个保镖。想来,他也知自己是平凡之人,没有三头六臂,而顺丰能平步青云,一直安稳地走到今天,定与其谦逊、谨慎关系甚密。而他的谨慎作为,在2008年那场世界金融危机当中,彰显得更为透彻。回眸那场世界经济危机,金融业、商业、工业,乃至利益相关的许多产业,无一不谈虎色变。
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最先嗅到危机味道的当属物流业。总部坐落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顺丰,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危机的可怕:外部需求迅速减弱的制造业,其生产量也急剧减少,效益大幅降低;以中、小著称的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开始大量倒闭。仅2008年上半年,全国就有近7万家主营业务500万以上的企业关门大吉。
而对八成业务来自于企业的快递业来说,随着众多企业的减产或倒闭,其业务量更是大幅缩水。2009年,是快递业历史上最低迷的时期,雪上加霜的是,许多在中国的跨国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大打价格战,致使更多国内企业亏损,濒临倒闭。
此刻,一直稳步前行的顺丰被国人看好,甚至有人说,要是中国的快递业能度过危机侥幸生存,那一定是顺丰!国人认为,只要顺丰在,中国民营快递业就不会灭绝。这是对顺丰极大的肯定,也是对王卫一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极大肯定。
不过,谦逊之人怎会为了在危难中侥幸生存下来的幸运而沾沾自喜呢?王卫堪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圣人”,这样的评价,在其一次内部讲话中得以体现!
在那次题为《用生命捍卫价值观》的内部讲话中,王卫很激动,也许,他需要这样的激动来掩盖自己过于平静的心,以便让所有员工都能自然地立于主人翁之位。这是在经济危机还很严重的过程中进行的讲话,2008年的年底,是不是本身就具备了一点“逃生”的奢望在里面呢?
王卫慷慨激昂地表示:“3年后,顺丰是不是能成为中国民族快递业的骄傲,我们能不能打赢这场与国外对手的保卫战,也许都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要让大家看到的是:在中国的速递行业中,曾经有这样一批人……曾经有一家叫顺丰的民营企业,能从心底让对手感到可怕跟可敬!人可以输,但不能输掉尊严!死随时都可以,但要死得有价值!战死,好过做俘虏。”
在那样危难之际,如此激昂的讲话足以振奋人心。谁的内心里都有坚定的一面,王卫,抓住了最恰当的时机,将最重要的话说了出来,温暖了顺丰人,也激励了自己。的确,人可以输、可以亡,但绝对要有尊严和价值。“战死,好过做俘虏!”王卫似乎对自己更“狠”了。
一直以来,外界对王卫的认识多集中在这几个关键词上:神秘、谦逊、谨慎、低调!但从王卫近些年的动作来看,他并不是真正的“不食人间烟火”。收权、买飞机、请IBM做管理调整的咨询顾问、聘有学历的人才做管理、购买最先进的手持终端……王卫就是这样,总是不引人注目地做着自己的事业。
对于王卫的低调,一些分析人士开始怀疑,这到底是低调营销的手段?还是这个民营快递企业有了难言之隐?
顺丰人认为,企业走低调路线是势在必行的,这也顺应了企业产品的定位。顺丰给自己的产品定位为高价值的小件物品,像商业票据——这种以快递送达为主的高价值的小物件,正是顺丰的主营业务,这种产品的服务侧重于商业用户,而商业用户本身就是忠诚度的“代言人”,他们需要的服务可以没有宣传,可以不被广为人知,但一定要讲信用,有高质量的服务。于是,顺丰便没有做广告营销的想法,与其花钱打广告,不如实实惠惠地给自己员工多发工资,员工满意了,才能更好地做事,顾客才能更加满意,顺丰的品牌才会越做越大,这岂不比做广告更奏效?!
当然,顺丰的理念也未必会得到业界的认可,毕竟顺丰不打广告,其他快递同仁也会一样争先恐后地宣传自己。故此在王卫看来,树大了势必招风。
自本世纪初以来,邮政的EMS便在快递业掀起了竞争之战,且这场竞争伴随着日益激化的矛盾。邮政部门“严格”把关各快递公司的货件,对于非法货件一律查抄。随后,在所谓的“邮政法”庇护下,邮政着实打压了中国民营快递业。对于国际线路上叱咤风云的四大跨国快递巨头——UPS(美国联合包裹)、FedEx(美国联邦快递)、DHL(德国敦豪)、TNT(荷兰天地快运),中国邮政无法撼动其势力与地位,但对于民族企业,“红老大”是一定要为自己立威的,至少要将民营快递业嘴里,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口粮”抢回来!
顺丰的主要业务是文件和单据,这就足以让邮政“另眼相看”了,邮政对顺丰的验货可谓严上加严!如此,初创业时的顺丰,的确多掏不少银子“交学费”,最多的一次,顺丰一年就被“罚款”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