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的两面

铜钱的两面

忆我幼年,平常人家鲜有余资为小儿女购置玩具。彼时孩童多能自造玩具,或以他物充当玩具。只需一枚当二百文的铜元,便可引来甲、乙二童玩猜“码吗幕”,快乐半日。玩法:甲童旋转铜元,急用手掌捂住,叫乙童猜,是码吗还是幕。铜钱,无论大清铜板,或是民国铜元,正面皆汉字,谓之码,反面皆图像,谓之幕。

推溯古代,秦汉的五铢钱已如此定格了,正面汉字,反面无字。到清代的方孔小钱,正面亦汉字,反面为满文(可视为图像)。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今人目钱有文处为字,背为漫。”有汉字的正面就是蜀童说的码(má),无汉字的反面就是蜀童说的幕(mèr)。今人同北宋时的说法相一致,字即码也,漫(本应作幔)即幕也。铜钱的这种格式形成传统,算来已有两千年之久了。民国铜元遵守固不足奇,奇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硬币也遵守了这一传统,壹毫、贰毫、伍毫、壹圆、贰圆、伍圆的正面皆汉字,反面皆图像与英文(亦可视为图像)。找到一枚中国澳门地区的硬币壹圆,也是如此。又想起昔年民国的镍币和小铜币,也是正面汉字,反面图像,遵守传统。唯我人民政府发行的硬币壹分、贰分、伍分有所改变,算是革命。第四套人民币的硬币壹圆也没有遵守,而第五套人民币再次改变。不知这是不是回归传统。倒是我们的第三套人民币的壹角、贰角、伍角、壹圆、伍圆都是正面为汉字,反面为图像,与传统相合。我正考虑呢,却发现第五套人民币的拾圆、伍拾圆、壹佰圆又回到原来的风格,背面冒出一个汉字的“年”,缀于“1999”之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