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甘戊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大臣,有一次,秦王命令他出使齐国。

甘戊走了很久,前面突然出现一条河,拦住了他的去路。甘戊看到河边有一位船夫,便对船夫说:“这位船家,能不能划船把我送到河对岸去?”

船夫一看甘戊一副文人的打扮,就问他:“请问你过河去要干什么呢?”

甘戊回答:“我是要到齐国去,帮我的国君游说齐王。”

船夫不屑一顾地看着甘戊,说:“这条河不过是一条小河而已,你都不能想办法过去,还要求我帮你过河,你又怎么能完成游说齐王的任务呢?”

甘戊回答:“世间万物,各有自己的本事。比如说,一匹骏马,可以日行千里路,天下的骑士没有不喜欢骏马的,但是你要让骏马去捉老鼠,那它肯定不如一只小猫。宝剑可以削铁如泥,是天下勇士必备的武器,但是你要用宝剑来劈柴,那它肯定不如一把斧头。我和你也是一样,如果是划船过河,你是行家,我肯定不如你,但是我去过很多国家进行外交活动,游说帝王这件事你肯定不如我。”

听了甘戊的话,船夫无言以对,他对甘戊说:“你说得很有道理,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现在我就送你过河,希望你这次前往齐国马到成功。”说完,便划船将甘戊送到了河对面。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俗语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尺虽比寸长,但也会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人们用这句俗语来说明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例句】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不可能在每方面都面面俱到。

【博闻馆】

古代长度单位

古代的尺比今天的尺要短。最初,尺的长度是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有20厘米。商代时,一尺相当于今天的1695厘米,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所以才有了“丈夫”这个词。周代时,一尺相当于1991厘米。此后,尺的长度在逐渐加长。战国时,一尺相当于23厘米左右。但由于当时各国自己设定计量单位,所以尺的长度并不完全一样,比如楚国的尺的长度就是227厘米。

除了尺,古代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比如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仞(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后来,人们又制定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分别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