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拼的清华人

蛮拼的清华人

2015年5月份参加了中组部在清华举办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选学“科技前沿和社会发展”专题班,学到很多,感触良多。或许是因为这个选题很吸引人,报名参加这个班的人很踊跃,有100多人。报到时看名单,许多部委都是一家单位来多人。

难得这样一周时间系统听课,更重要的是,课程涉及电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等各学科,比较全面地覆盖了当前的前沿科技领域。各位老师的讲解不但展示了各自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还展现了清华人在科研中的精神气质。

开班当天,邱勇校长参加开班仪式并亲自授课。邱校长开篇就讲,“今天是我3月26日就任校长后第一次讲课”。他说,没想到当了校长会如此忙,但自己热爱讲课,会尽量抽时间讲课。他的简短、质朴开场白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在讲课中,邱校长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重点讲述了“显示与照明产业的创新发展”。他说自己从1996年开始关注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尽管当时很少有人关注,但自己咬牙坚持,十余年里克服了多次缺资金、缺人手的问题,终于做出了OLED大规模生产线,在科研和产业化领域都取得了成果。

邱校长讲到自己做科研时,多次用到“有趣”“有意思”的字眼,让大家感到一名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热爱。在讲到自己办企业、大学办企业的目标时,他明确提出,“不在企业盈利,而在长远的技术应用”,让大家感到一名科学家对社会发展的责任、使命。

开始讲课时,主持人示意邱校长可以坐着讲,但他没有,而是走到了讲台后。3个小时的课程,邱校长是站着讲完的,充满激情,其间听众笑声、掌声不断。课后,许多人与邱校长合影。大家感慨:如此充满激情的校长,太有感染力了!

其实,这种感觉贯穿在整个课程中。薛其坤院士在讲授“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时,充满了对科研中获得新发现的陶醉感,讲到自己在实验室动不动就干到夜里一两点,丝毫没有疲惫无奈的感觉,那种眉飞色舞的喜悦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司长感慨:当了副校长、院士,还这么拼,真令人钦佩!

尤政院士在讲授“微机电系统技术”时,讲到1995年开始关注微米纳米技术在微小卫星中的应用,尽管起初人很少,但坚持了20年,终于有了“清华一号”微小卫星的成功。他也特别谈到,清华就要做超前5~10年的技术,之后转给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在一周的课程里,老师们的讲授,既介绍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又展示了行业的科研前景;既有对探究未知物质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又有对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浓郁使命感。在班级微信群里,大家热烈讨论、交换各位老师的图片。大家感觉:清华人真是蛮拼的!

课程最后一天,要求大家填“教学质量评估表”,包括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管理、培训效果4类10个指标。我都打了10分,左右看了看,各位司、局长大都如此。

课程结束后的某一天,班级微信群里有人发了一条:给我们上课的薛老师上新闻联播了!很快,又有人发了《经济日报》头版对薛其坤的专访《科研的快乐让我停不下来》。于是,许多点赞纷纷跟进。看来,清华老师们的感染力还在延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