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

李翱

李翱(772—841),字习之,唐文学家,赵郡(今河南邯郸)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贞元进士,任谏议大夫、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他是韩愈的学生,积极参加古文运动,时称“韩李”。文章平正严谨,自成一格。有《李文公集》。

题燕太子丹传后[763]

荆轲感燕丹之义[764],函匕首入秦劫始皇[765],将以存燕霸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

始皇之道,异于齐桓[766];曹沫功成[767],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及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768],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769]。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770],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771]!轲不晓而当之[772],陋矣!

说明

荆轲刺秦王,是历代传诵的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壮举。李翱却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异义。他认为,荆轲徒有侠义之气和知恩图报之心,不懂得知变识机、审时度势,盲目效仿别人的行为实为愚蠢;对燕太子丹只思复仇,不顾后果的褊狭之举竟然毫无认识,一意孤行,亦属荒谬。文章虽短却辩锋犀利,观点出新而论述从容,层递转折,清晰严密,确为翻案文章的佳作。

集评

笔笔转,句句变,皆从空中折换,极顿挫反侧之势。是太史公神妙之境,不易到也。

——近代·高步瀛《唐宋文举要》引吴汝纶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