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杰兄相识,是在历届的大学语文年会上,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憨厚朴实的中原汉子,沉默少语,全然是一个“木讷”之人。今夏,承世杰兄之盛情,大学语文年会在郑州召开,由其执教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操办,世杰兄董其事。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我对世杰兄的了解也进了一层,“朴实”依旧,而“木讷”都为表象,不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且谐趣横生。更为“发噱”者,每自报家门,恒以“陈世杰”与“陈世美”之排行说起,令人忍俊不禁。据其自言,新学期开首一课,必以“世杰”“世美”引起,而为陈世美“翻案”开题,效果极佳,屡试不爽,已成其上课之常规“伎俩”。记得会议结束后,世杰兄驾车送我去机场,路上取出《文坛拍案:中国文学卷》的油印样书,嘱我写序,其情甚殷,无由推却。回沪后,正值酷暑,每每捧读,辄觉趣味深长,不忍罢手,堪比消暑之“凉药”。

“拍案”以为“书名”,或昉于晚明凌濛初,其“初刻”“二刻”《拍案惊奇》乃古代小说之精品。凌氏“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突出作品的“新奇”和“谐趣”,使人惊奇,令人拍案。世杰兄承其绪,亦以“拍案”名其书,复以“文坛”限其类,取古往今来中国文坛之“可惊”“可怪”、可“翻案”之人事,“演而畅之”,共得孔子、屈原、登徒子、罗敷、司马相如、嵇康、谢道韫、潘安、元稹、李清照、岳飞、唐寅、陈世美、鲁迅等十余人,尤其是对其中之“误读”“误解”之人事详加梳理考析。上述十余人中,或为文坛巨匠,或为传说中人,或仅为文学之点染者,但其人生中都有一种“迷雾”笼罩,都有一段“沉冤”缠绕,让人思索,迫人追寻。世杰兄的这部著作所做的就是希望拨开这股“迷雾”,还原这段“沉冤”,尽可能地告知读者一个相对真实的人和事。本书之体例颇为独特,以我阅读之感受,乃“小说其表”,“著述其里”。所谓“小说其表”是指以小说之形式、小说之语体加以“演述”,如取传统话本之形式,通俗浅表之语言;而所谓“著述其里”是指作者以史实为依据,以考释为途径对所举之人事详加梳理。这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虽然为求新颖独特,语言之“新奇”容或“过之”,史实之甄别考索也或有主观之嫌;但在整体上,作者的态度是认真的,是严肃的。

世杰兄是一位好老师,也是一位好的读书人,读书、教书之余,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思考行之于笔墨,且以有趣味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读书、教书、写书都有“趣味”在,何乐而不为呢!

承世杰兄不弃,匆匆写以上感想,实在难副世杰兄的殷殷之意。权作“得胜头回”,作个引子吧。希望诸位看官细细品读正文。

是为序。

谭帆

2014年10月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