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难忘的中学岁月

第二章 难忘的中学岁月

1.缎库胡同大院不再平静

北平南池子缎库胡同大院和庐山别墅小楼无忧与快乐的生活让汤一介度过了一个美好难忘的童年。然而抗日战争的爆发,却改变了深居在缎库胡同大院汤氏大家庭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童年的汤一介终于在1939年告别了缎库胡同大院,跟随母亲去了云南。这一年,小学六年级还没有念完的他刚刚12岁。

而实际上在1937年中国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之后,北平城南池子缎库胡同大宅院里汤氏一家的生活就已开始蒙上了阴云。当时,一生以读书办学育人为重、最喜吟诵《哀江南赋》的汤家祖父汤霖早已仙逝,能干的汤家祖母也已是老态龙钟,到了迟暮之年。这个时候本应挑起汤家大梁的汤家长子汤用彬却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城之际,投身效力于北平伪政府。汤家大儿子这一行径,自是为人不齿,倘若在天有灵,恐九泉之下一向廉洁奉公、以读书为本的教育家汤霖也不会宽恕汤家大儿子的如此作为。

20世纪30年代,上小学的汤一介与母亲、弟弟妹妹在北平。

而汤家的小儿子汤用彤却始终未忘其父汤霖的教诲,在1937年7月,汤用彤教授去南京参加中国哲学会后,即直接取道去了长沙。接着,正在北平汇文中学上高中的汤一雄也紧随父亲到了长沙。

这之后,汤氏父子二人共同奔赴昆明西南联大,汤用彤教授继续开始教书育人,汤一雄则成为西南联大的一名大学生。缎库胡同大院汤家一向优裕平静的生活就此彻底改变,不久,汤用彬两个大学毕业的女儿也相继远赴重庆教书。这样,在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城后,汤家除了在北平伪政府担任秘书处主任的汤用彬外,缎库胡同大院只剩下了“老弱妇孺”。

不久,汤家大儿子汤用彬又同时担任了当时北平中山公园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仕途坦荡”的汤用彬于是主动向当时北平伪政权的要员们表示,要让自己的弟弟汤用彤回到北平任职。因为以当时汤用彤的身份和在学界的地位,倘若能在北平为日本人效力,不但会得到优厚待遇,而且会造成更大的影响。而这也是汤用彬最想达到的目的。

不过汤用彬显然不了解他的弟弟,既是已下了“誓死不为日本人效力”的决心,一生清廉正直、以做学问为己任的汤用彤就绝对不会回到日本人统治的北平城。更何况此时远在云南的汤用彤时刻都在寻找适当时机接出沦陷在北平城的妻儿。

1939年的夏天,撤出北平2年后,汤用彤教授终于从昆明出发,踏上了奔赴北平接出妻儿的行程。然而尽管汤教授为此次北上做了充分的准备,最后却在即将到达北平时遭遇到天津发大水,突降的天灾致使轮船无法靠岸,登陆不成的汤教授只得又沿原途返回昆明。

20世纪30年代,汤一介与大妹、弟弟及堂弟、堂妹在缎库胡同大院。

北上之行几经辗转,却没有接出夫人和孩子,深感失意和无奈的汤用彤却不知,天津的滔滔洪水虽然阻隔了他和妻儿的团聚,却也阻挡住了他的兄长“劝降”小弟的阴谋。倘若他真能如愿踏入北平城,那他势必将难以脱身。因而此行虽然遭到“天公”不作美,却实为汤用彤教授的一件幸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