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从预料,但岂是茫然

无从预料,但岂是茫然

从《华夏诗报》所载洪洋1980年日记摘录,读到诗人徐迟自叙平生片断。

在1980年春节次日江行的船上,徐迟忆起“记得1939年12月31日的黄昏,我站在香港浅水湾海滨,看见血红的夕阳,慢慢地沉落到海水里去,心里不禁想到:谁知道即将到来的40年代,将会发生些什么呢?”

徐迟接着说:“而在4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那个黄昏我站在香港海边,看着落日西沉时,我怎么预想得到呢?”

徐迟又说:

“不妨再回顾一下,1949年12月31日,你能预想到50年代会发生什么事吗?你能想到会来一场反右派斗争?你能预料到反右倾,反掉了彭德怀?你能预料到三年困难时期的到来?

“1959年12月31日,你能预想到60年代是什么样子吗?你能预料到‘文革’的发生?

“同样的,1969年12月31日,我们蹲在五七干校的‘牛棚’里,又怎么能想象70年代呢?林彪的自我爆炸,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的逝世,‘四人帮’的被粉碎,哪一桩是你能预料到的呢?”……

我欣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句话,历史的总的发展趋势,是发展,是进步,这一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历史发展和进步的过程,或快或慢,或平直或曲折,取决于合力,在必然中又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不像舞台上的戏剧完全按照剧本的设计和导演的调度;这场永不闭幕的活剧,它的情节以至许多细节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即使高瞻远瞩的慧眼可见风起于青萍之末,终究是无法一一预见的。徐迟诗家的感慨,也正是所有人的感慨。但这种感慨不能笼统归之为茫然吧?

9月27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