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译者序

获选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院士的华裔作家哈金接受采访时说:“文学……的顶尖是诗歌。诗歌代表语言的最高成就,是纯粹的艺术。”

中国古典诗歌绚烂辉煌的成就一直是我们民族文化自尊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白话文运动以来,现代白话诗的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对外国诗歌的译介和学习。建国后,诗歌一度和其他文体一样沦为政治的附庸。80年代的朦胧诗、第三代诗则构成了一片在自由的春风下迅速蓬勃起来的诗之绿野,那是一个诗歌的年代。然而之后诗歌很快不再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它变得边缘,荒僻——虽然热爱诗歌、坚持写诗的人一直存在,但诗歌不再是文坛宠儿的事实毋庸置疑。

近年来,诗歌的翻译、出版似有回暖之势。大到整个社会,小到我们自己,最终发现这项总和名利保持着较大距离、让人深味孤独的文学活动,依然是我们灵魂生长必需的养分。诗歌从未离开过我们。

但诗歌毕竟是文学之峰的顶尖,代表着“语言的最高成就”。当我们谈论诗歌的时候,我们首先联想到的总是那些屈指可数的诗界精英,他们写作,我们阅读;他们布道,我们聆听。诗歌是否只属于那些攀登到顶尖的人们?如果还有更多热爱诗歌、想要攀登这座高峰的人存在,他们要如何走近诗歌,去亲自体验诗歌的瑰丽与雄奇呢?

本书的作者,正是在这个问题牵引下,把她自己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娓娓道来。如果你喜欢诗歌,却发现很多诗自己读不明白,怀疑自己是否有这方面天赋;如果你也想写几句诗,却担心自己是否太稚嫩笨拙(我写的那些算是诗吗?)——塞琪会告诉你,事情完全没有那么严重。

这本书有些像诗歌的教材,却并不一脸严肃地正襟危坐;又像一本诗歌旅程的攻略指南,但更详细亲切。在作者眼里,不仅怎样理解、写作一首诗的方式完全因人而异,连一个人要读诗、写诗的理由,也会和那个人一样与众不同。作者在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诗歌基本的规律与技巧——如音韵、分行的处理,如何给诗歌起标题,隐喻和明喻各自的特点,诗歌如何靠具体的细节来呈现生活等等;还分享了她自己写作、阅读的经验和做法,以便读者模仿、学习;更传达了一种积极、自信、阳光的人生观——关于这一点,相信即使是一个对诗歌毫无兴趣的人,在阅读本书以后,也会受到感染和启发。

全书共有80章,每一章都围绕着一个诗歌方面的小细节、小问题展开,有的甚至只是传达了作者在诗歌写作之路上的一些生活片段、人生感悟。比如她因为驾照被暂停使用而不得不步行,却因此发现了之前没有觉察的一片风景;又比如当她因为租房、工作的事儿焦头烂额却又患了重感冒,心急火燎地卧病休息时,她朋友的邻居恰好要出租一间舒适又便宜的房子——这让她感到也许有时什么都不做,事情也会呈现某种转机。人生如是,诗歌亦如是。

我相信,如果你是一个真诚热爱诗歌、想叩开诗歌大门的好学生,怀着认真严肃的心态打开这本书,跟随作者的脚步体悟书中的道理,并积极地实践每一章中“试试这些”里提出的那些具体做法的话,你一定会被隐藏在自己体内的天赋与才华惊讶到。但如果你只是怀着轻松的心态,把这本书看作你身边的一个朋友——她白天干着和市场营销有关的活,晚上写写诗,还要和你一样做饭洗碗倒垃圾,偶尔也会超速被交警拦下来——就是这样一个寻常人,她热情、兴奋、真诚地向你倾诉着她认为她写诗读诗时值得分享的所有体验,并找出来她喜欢的诗放在你面前,渴望着你的参与和回应的话,我相信你会喜欢上这个朋友,喜欢上她喜欢的事物,并在某个不自觉的时候,蓦然发现你之前一直以为高不可攀、永远紧闭的诗歌大门,竟然已经敞开着,成为了你身后的风景。

如果书中宋体字部分的讲述令你感到疲倦,很多章节之后附上的诗歌也许会打开你灵感的清泉;如果你不喜欢按部就班一章章按顺序阅读,那么,挑选你觉得生动有趣的章节题目,按你自己的节奏走进这本书中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也喜爱诗歌。翻译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在很多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比如诗中没有唯一权威的评价标准,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在更多问题上,她给我带来了启发。比如要走向公众、要多和喜欢诗的人交流共事,以及在任何时候只要灵感到来就要用纸笔捕捉下它。如果我早一些读到这本书,也许我的人生轨迹都会因此受到影响。谁又知道呢?

我怀着诚挚与敬意,尽我所能地认真翻译了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首诗。我对自己的工作并不完全满意,却不得不承认这也许就是我现阶段能做到的全部。我无法在自己的翻译实践中完全严格地做到意译与直译、归化与异化的要求,唯有在理解作者的基础上,把她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经验和热情尽量转述。我期待着来自读者的批评和指点,这将是我成长道路上重要的财富。

感谢亲爱的郭凌在翻译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与鼓励。感谢在语言处理上给过我良好建议的好朋友王婷、段小川、李占京。

愿这本书也令你成长,令你有所思悟。

2014年4月

于人大品园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