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再广,抵不过时间漫长———郁达夫和王映霞
爱情的承诺期是多少年?曾经许下的海誓山盟,真的如昨夜的烟花,情义虚空吗?
这是个亘古难解的命题。世上有太多的痴男怨女,明明付出了真心,最后却败给了承诺。
遇见一个心动的人容易,而爱上一个心动的人,往往要慎之又慎。
太看重承诺的人,太容易受伤。毕竟,万事沧桑的变迁,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承诺得起的。
可是,有时,我们又无比期待着承诺。因为有了承诺,也就有了证明他爱你的心。
既然如此,是永恒还是刹那,又何必太在乎呢?
浪漫情书
“两月以来,我把什么都忘掉。为你,我情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而至于生命,也可以丢弃,我对你的爱,总算上切而且是挚了。我几次对你说,我从没有这样地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所以由我讲来,现在我所最重视的,是热烈的爱,是盲目的爱,是可以牺牲一切、朝不能待夕的爱。此外的一切,在爱的面前,都只有和尘沙一样的价值。”
“真正的爱,是不容有利害的打算存在于其间的。所以我觉得这一次我对你感到的,的确是很纯正、很热烈的爱情。这一种爱情的保持,是要日日见面,日日谈心,才可以使它长成,使它洁化,使它长存于天地之间。”
“映霞,映霞,我写了这一封信,眼泪就忍不住地往下掉了,我我……”
“沪上谣言很盛,杭州不晓得安稳否?我真为你急死了,你若有一点怜惜我的心思,请你无论如何,再写一封信给我!”
“我无论如何,只想和你见一面,北京是不去了。什么地方也不想去,只想到杭州来一次。请你再不要为我顾虑到身边的危险。我现在只希望你有一封回信来,能够使我满意。”
“人家虽则在你面前说我的坏话,但我个人,至少是很sincere(诚挚的、真诚的)的,我简直可以为你而死。”
“这一次见到你,才经验到情爱的本质,才晓得很热烈地想爱人的时候的心境是如何紧张的。此后,想永远地将你留置在我的心灵上膜拜。”
“我从没有这样地爱过人,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自身不可的。”
他们的爱情/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如果没有石库门房子的那次邂逅,多情才子郁达夫,或许不会爱上杭州第一美女王映霞。那些有关风花雪月的旧事,也终将会被时光深深埋葬,模糊。
只是,这个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爱上便是爱上,每个人每段情,都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
在没有遇到王映霞之前,郁达夫已经有一位贤良的妻子。
他们夫妻生活得相当甜蜜,郁达夫甚至想过,找一个世外桃源,过一世安稳,远离凡俗的喧嚣。可是,王映霞的出现,还是戳中了他最柔软的心房。他已然明白,素有“荸荠白”雅称的王映霞,早已成为他生命里最深刻的印记。
在新社会,没有谁会愿意甘当一个男人的小妾,更何况是艳绝苏杭的王映霞。
当听到郁达夫有妻室的消息时,王映霞犹豫了,想要尽快抽身。可是,郁达夫浓情蜜语的连番轰炸,还是收服了美人冰冷的心。
兵荒马乱的年岁里,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过春秋冬夏。
有幸福,有甜蜜,有争吵,也有反目。王映霞骨子里盛着冷傲,宛如冬天的一束红梅花,妖艳而冰冷着。郁达夫则是冬天里的一把烈火,为她驱逐着漫漫长夜里的阴寒,送来温暖。
然而,曲终人散尽,飞鸟各投林。
这对令世人艳羡的“才子佳人”,终究因为岁月的磨砺,反目成仇。唯有那一封封承载着无限爱意的信笺,伴随着月白风清,在流光里生根发芽,不老不死。
(一)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王映霞说:“我认识郁达夫时才虚岁二十。”
20岁,无须刻意雕琢,当是最纯真美好的年纪,难怪女神会有那么多人惦记。曾经,坊间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她居“杭州四大美女”之首,惊世的容貌,曼妙的身姿,多情的目光,曾让太多见过的人为之倾慕。
痴情才子郁达夫,初见她,在上海马当路尚贤坊40号的上海内山书店。那日,他穿着妻子孙荃刚刚从北京寄来的新袍子,本来要去拜访一位昔日的好友孙百刚。可他万万没想到,在同窗的客厅中,居然会遇到她。
王映霞的眸子是深黑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眨眼间,似乎蕴含着万千风情。郁达夫心里“咯噔”一下,在数九寒冬的时节,他的前额居然沁出了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他虽然有了妻子,但从未有过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次,面对着王映霞的绝世容颜,大文人郁达夫,彻底败北。
他们天南海北地胡侃,他静静听王映霞细说,随后的每一句话,都顺着她的兴趣往下蔓延。可是,短短几个小时的相处,又怎么可能够呢?为了更多地接触美人,他阔绰地要了一辆汽车,请孙百刚夫妇和王映霞一起到南京路的新雅酒店就餐。
席间,他高举酒杯,借着酒店璀璨的光芒,用日语对孙百刚说:“我近来寂寞得跟在沙漠里一样,只希望出现一片绿洲。你看绿洲能出现吗?”孙百刚明白了好友的心思:柔情百转的郁达夫,看上了娇媚多情的王映霞。
寂寞的光阴里,郁达夫写下一封封情书、一首首情诗。他的执着和热忱,让王映霞的心间激荡起层层涟漪。这位文坛巨子,她很早前就关注过。曾经,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里,她手捧着书卷,焚香而坐,读着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如是,我闻,仰慕比暗恋还苦。”诚然,郁达夫没有出现在她的世界前,两个人是隔着文字相识的。初见后,他宛如烈火的攻势,一步又一步,打得王映霞措手不及。她多么想一个转身,像小女生一样扑向他的怀里,没有顾虑,没有烦忧。
但是,他早已有了妻室,而王映霞也绝不愿当小三。更何况,郁达夫比王映霞大12岁,巨大的年龄差距,不得不说是横亘在两人之间的难以越过的鸿沟。可是,郁达夫不怕,他甚至将所有的赤诚都倾注在了她的身上。
“我已经失去了理智,哪里还辨得出是一时冲动还是永久感情?我只知道她是我的生命,失去了她,就等于失去了我的生命。”
在寒风中,他竟流着泪掷下这样一句深情饱满的话。朋友们被他的深情所打动,但却并不同情。试想,一个三十有余的大叔,有了妻室,有了孩子,却没有房子,没有财富,也没有权势。一个19岁的妙龄少女,为何要冒险嫁给他呢?难道看上的仅仅是他那满腔的才华吗?
她的身边向来不乏追求者:有功成名就的高级官员,有才学渊博的留学公子,也有家财万贯的富家少爷。可她唯独缺少一个将全部生命和热忱都献给自己的人。朋友们都不赞同这场不伦之恋,孙百刚更是给王映霞介绍了多个相亲对象。然而,郁达夫的百般纠缠,还是让那些不愿付出真心的男人接连退出。
“我对映霞已入了迷,着了魔,勾了魂,摄了魂。”
为了追到女神,他用镜花水月的笔,写下万千字的情书。他想方设法地找到王映霞的地址,天天给她发快信,甚至一天发数封。女人的心都是柔软的,一首“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终究俘获了佳人的心。
月光之下,王映霞将信捂在胸口,久久不忍释怀。冷静下来后,她深情款款地写下“我也爱你,之死靡他……”。流离的月华做指引,他们终于定情。
(二)如是,我闻,仰慕比暗恋还苦
1927年6月,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一对新人正式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她19岁,他31岁。一个风华正茂,一个不再青春。
他们婚后在上海定居,生活得相当散漫和滋润。王映霞虽是仙子落入凡家,但却肯为他放下身段,开始学习买菜、洗衣、做饭、煮茶、打扫卫生。郁达夫的身体不好,患有长久的肺痨,王映霞不仅没有嫌弃他,还经常给他熬炖补品,调理身体。
最可怕的是,郁达夫嗜酒如命。他曾因为喝酒被关进看守所,也有一次,夜里醉卧雪地,昏睡不起。如果夫妻之间起了争执,王映霞说了令他不开心的话,他甚至会甩甩衣袖,离家出走。
“我原谅他的病态,珍惜他的不健康的身体;另外,还感佩着他的才华。于是,只能言归于好!”
王映霞不计较他的脾气,以自矜和包容维护着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她的大度和雍容,加上郁达夫的多情和浪漫,给两人的生活也增加了很多情趣。郁达夫将他们的生活记录下来,唤作《日记九种》,发表在了报刊上,似乎想把他们的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
安静祥和的西湖,因为有了两位佳人的闲适漫步,才有了难以言说的风韵。“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感情吧。
1933年4月,郁达夫借了很多钱,顶着巨大的压力,给王映霞修建了一栋别墅——风雨茅庐。他原以为,这里会是一片桃花源,远离硝烟和战火的侵扰,可以过上一段安定的生活。可是,时间久了,这一份安定,却被王映霞不甘寂寞的心悄悄打破。
她从来都不是一个安于平凡的人,她拥有着绝世倾城的容颜,她的美丽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她喜欢在众人的聚焦下,一点点释放自己的热情和活力。曾经,因为爱情,她放下所有身段,甘愿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妇人。现在的她不甘沉沦,她要做回自己,犹如一只纵身九天的凤凰,舒展开羽翼,朝着仰慕自己的万鸟群飞去。正如郁达夫所言:“王映霞奉行名媛做派,布衣暖菜根香,本非她的理想人生。”
郁达夫不喜社交,却独爱寄情于山水和写作。两个人之间,本应该拥有的激情和快乐,被现实磨得棱角分明。自此,他有他的世界,她有她的生活。
终于,他冲破牢笼,重获了一次自由。可他不会想到,这次自由的放逐,竟然会成为自己一生追悔莫及的痛。
1936年2月,郁达夫前往福州政府任职,他以为脱离王映霞的管束,获得欢畅和自由,便是而今最大的快乐。他依然十分想念王映霞,晚上一个人时,常常一边写信,一边暗述相思。当王映霞提出来福州看他时,他又十分倔强地以辞职相要挟。郁达夫的内心是矛盾的,可是,他不会想到,这种矛盾,恰恰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浙江教育厅长许绍棣十分仰慕王映霞的美雅,他如很多倾慕王映霞的男子一样,初见面,心跳怦然,不能自已。于是,他将内心的波动,写进一封封暧昧的书信中,想借此表达渺茫而稀薄的爱。1938年的一天,郁达夫前往武汉赴任,路至家中,没有见到王映霞,反而看到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三封信件,登时火冒三丈。在爱与恨的撺掇下,他在汉口的《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
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正常。汝与某君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款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
盛怒之下,他甚至想把那三封信的内容全都翻印出来。若不是好友郭沫若的劝阻,这段在乱世中风雨飘摇的姻缘,怕是早就断了。面对家丑,他不仅没有捂住息声,反而想着如何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种近乎病态的心理,很难让人说得清,他究竟中了什么魔。他还曾暗揣,王映霞不在家,又找不到人,极可能是与人私奔了。
终于,在王映霞回到武汉后,他带着满腔的愁怨与王映霞大吵了一架。两个人,在一来一去的争闹中,互生恨意。王映霞不再辩驳,选择离家出走。她想以出走换取丈夫的疼怜,可是,丈夫还给她的,却又是另外一把刀子。
第二日清晨,郁达夫在报纸上刊登了“警告逃妻”一文。言语之中,说尽妻子的出轨和离家出走之事。他的怒气像是一团火焰,绵延在每一份报纸上,想说给很多的人听。
这场怒火没有持续太久,在好朋友们的劝说下,他放下积怨很深的痛,又在报纸上刊登了《道歉启事》,给这场争闹画上一个句号。只是,这个句号一点也不圆满,甚至遍布着裂痕。他们多年来的婚姻,也从这件事后,落得个暗生嫌隙的下场。
(三)你欠我幸福,拿什么弥补
有些感情一旦存在裂痕,产生猜忌,便再难愈合。
曾经的富春江上神仙眷侣,终究躲不过凡人的情劫、凡人的苦恼、凡人的分分合合。
美好的岁月中,深藏着的是过往的甜蜜、今朝的苦愁。
又何尝不是一个人的退出,另外一个人的念念不忘呢?
喜欢王朔说的几句话:“晚上睡觉,我摸着你的手,就像摸我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是要把你的手锯掉,也跟锯我的手一样疼。
真希望在电影里过日子,下一个镜头就是一行字幕:多年以后。
你还年轻,依然漂亮。”
因为深深爱着,所以郁达夫将王映霞看作自己身上的一块肉。
他知道,每一次挖心挖肺的中伤,都是对两人最大的伤害。锯掉她的手,自己焉能不疼呢?可是,他想不出更好的法子,缓解横亘在两人心间的狐疑。他只能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任性下去。不过,再汹涌的海浪,终究有一天会归于平静。郁达夫和王映霞,在历经一系列的考验后,订下协议,言归于好。
让过去埋入坟墓,从今后各自改过,各自奋发,再重来一次灵魂与灵魂的新婚。
只是,婚姻的价值,不在于一张纸,而在于两颗心。用纸来约束的感情,就好像是言不由心的承诺,说要毁灭,简直比六月的天变得还快。
狂风暴雨来临前,总会有一阵乌云预警。
郁达夫和王映霞的感情裂变,也经历了一次黑云压城的危机。郁达夫的好友汪静之曾经透露,王映霞在武汉时独自参观过大汉奸戴笠的洋楼别墅,甚至还为戴笠堕过胎。
在乱世动荡的大背景下,一个女人想要苟安,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他是杀人如麻的特务头子——戴笠。这场不明不白的往事,终究因为时光的飞逝,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海洋中。真真假假,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晓吧!
大风大浪之后,两人都想过一段平平淡淡的生活。于是,1938年底,郁达夫带着妻儿来到新加坡南洋诸岛宣传抗战。纵然离开了满是伤痕的杭州,可身处异域,依然没有消除两个人之间的隔膜。她无法汲取曾经的爱与关怀,亦无法与亲人和朋友一述忧恼。而他,经常翻出过往的旧事,冷笑、奚落,早已是家常便饭。
一次争吵,两人又到了焦灼对峙的局面。气愤难消的郁达夫,在报刊上刊登了《毁家诗纪》19首,洋洋洒洒的笔墨,娓娓道来王映霞红杏出墙的始末。原本,他或许只是想发泄愤懑。过去了沸点,应该就能平复心潮。可是,他万万没想到,王映霞会在香港的《大风》旬刊上看到这首诗,而且,因为这首诗,维系12年的婚姻,在新加坡惨淡收场。
王映霞回国那日,郁达夫郁郁难平,他给王映霞寄出一封信,终日望着海面上浓烟滚滚的汽笛,暗自神伤。他写道:“愁听灯前儿辈语,阿娘真个几时归。”想要借助子女之口,劝回去意已决的王映霞。可是,为时已晚,她决定不复再来。
王安忆说过:“年少时不知道什么是爱,以为自己高兴了就是爱,不高兴了也就不爱了,直到失去了某个人,才猛然发现,爱字冗长得太多太多,岂是三两句、几页诉说能阐明的?”
爱这个字实在太冗长,有的人用一年两年来看透,有的人却用尽了一生。郁达夫和王映霞用了12年来体会何为爱,又要用一生去强塞千疮百孔的心。有些时候,不是因为离开就不爱了,恰恰是因为,爱得越深,越想遁逃。因为害怕再次受伤,所以每一次的碰面,都是对记忆的无情撕裂。如果不爱,又何须在意那些旧事呢?
可是,他不是圣人,做不到风轻云淡。
1945年,郁达夫在印尼的苏门答腊被日军杀害。这一年,他仅49岁。王映霞离开后,他曾娶过一位新加坡籍的女子何丽,过了一段淡雅安定的日子,只是,那人不再是心中念念不忘的映霞。王映霞也在1942年,嫁给了一位富商——钟贤道。在平平淡淡中,花尽了余生。
光阴远逝,不复再来。
唯有那些故事,镌刻在历史的墙壁上,每当被后人看到,总会掀起一抹欣羡和感伤。
欣羡的是当初的富春江上神仙侣。
感伤的是而今的相思相望不相亲。
尺素·遥寄
“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因为郁达夫,我们才知道王映霞。又因为王映霞,我们才了解了一个最为真实的郁达夫。
王映霞本来不想放弃这段婚姻,她曾经尝试着在印尼的荒岛上执教,可是待了一个学期,她终究受不得那边的贫瘠,加之郁达夫的打击,最终狠心离开。
离婚那年,她已经34岁。不再青春,不再靓丽,不再婀娜。她的脸上开始爬起皱纹,就连微微一笑,都会流露出岁月的痕迹。她把最好的年华给了郁达夫,换来的却是一个人孤苦无依的漂泊。她不甘于平庸,因为她从来都没有平庸过。年轻时,她是苏杭第一美女。这才过去十几年,人还是那些人,她何必要服老?
于是,她开始用力打扮自己,频繁出现在各大交际场所。有戴笠给她撑腰,她仿佛一只飞入丛林的蝴蝶,尽情地享受着这片自由的国度。见过王映霞的都觉得奇怪,因为对于一个交际明星来说,总要有几个嗜好。王映霞却是一个例外,她不抽烟、不喝酒、不看戏、不打牌,也不跳舞,甚至连喝茶都可有可无。这不禁让人怀疑,她还能喜欢什么呢?
也许,交际只是她排遣内心孤独的一种方式。一旦心中的王子出现,她就会收敛起这些风尘中庸俗的行为,期待着融入家庭中,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
这一切,郁达夫给不了她,但有一个男人能给。
他叫钟贤道,是当年担任过外交部部长的王正廷的得意门生。在王正廷的牵线搭桥下,1942年,钟贤道与王映霞在雾都结婚。婚礼的排场相当气派,贺客盈门,宴宾三日,震惊了整个山城。一时间,王莹、胡蝶、金山等大明星,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一个女人的一生,等到一个搀扶到老的男人,拥有一场终生难忘的婚礼,当有一种被高高捧起的幸福感吧?她的确满心欢喜,后来回忆说:“我始终觉得,婚礼仪式的隆重与否,关系到婚后的精神面貌至巨。”
钟贤道为人老实本分,又极富浪漫主义情怀。他不似郁达夫,恋爱时甜言蜜语,结婚后恶语相加。钟贤道知道一个女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他懂得,爱一个人就是珍惜她的年华,留住她的青春。所以,他曾许诺说:“我懂得怎样把你已经失去的年华找回来。请你相信我。”
他的确做到了。婚后,他们的日子过得相当安稳。王映霞辞去了外交部的工作,正式回归家庭,“三日入厨房,洗手做羹汤”,幸福无比。晚年的王映霞曾说过:“他是个厚道人、正派人。我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八年,他给了我许多温暖安慰和幸福。对家庭来说,他实在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祖父、好外公。”
她的前半生,拥有“杭州第一美女”的雅称。因为漂亮,她成为世人口中茶余饭后的谈资。优雅、大方、楚楚动人,早已无法形容她的美丽。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的人,纷纷拜倒于她的石榴裙下,近乎疯狂,不能自已。
她的后半生,过起相夫教子的生活。平平淡淡,现世安稳。在波澜不惊的时光里,钟贤道与她不知不觉走过38年,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理解、爱护、体贴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需求的,不过如此。
1980年,钟贤道病逝。他陪伴了王映霞近半辈子,用尽所有法门讨她欢心,他还想继续讨好下去,可是上天,已经不给他时间了。
真正美好的婚姻,大抵如此吧。以平淡固守着爱情,最终慢慢由爱情转化为亲情。惊世绝俗的爱情故事,不过是岁月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可以美丽,可以曲折,可以动人,但是,却不能永生不息。刻骨铭心是年少时的张扬,平平常常才是一个人、一场婚姻最后的落点。
20年后,王映霞病逝于杭州,终年92岁。这一位跨过世纪的老人,安详地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她的传奇,由大文豪郁达夫缔造。可她最痴最恋的,恰恰是钟贤道给予的家的温暖。这一辈子,王映霞能得到世间两位出色男子的眷顾,不论个中的艰辛,分分合合,只在蓦然回首间,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