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为重建党报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的权威形象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政治基础。如何重建?关键把被“文化大革命”扭曲了的党报观念恢复到原来应有的定位上来。这是当时新闻改革第一位的任务。但是,由于当时的党中央未能在思想领域里彻底清理长期以来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当时,“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还有相当的市场:加之要在短期内消除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极度混乱,谈何容易。因而在1976年到1978年的两年思想徘徊时期里,新闻界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讨论的焦点,仍然在于党报是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上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解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明确提出“应当及时地、果断地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由此人们必然对“阶级斗争工具论”这个党报观念的核心问题提出质疑。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时,不但再次重申“党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明确地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这就为新闻界重新审视“党报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一党报观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根本观念的改变必然促进新闻改革。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新闻改革也是从微观、从具体的报道形态的改革入手,渐次深入、扩展至宏观改革。当时的党报改革首先从改变“假、大、空”入手,提出了改进新闻报道的“五字要诀”:真、短、快、活、强,恢复了新闻的本来面貌。同时提出,传播信息是党报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任务。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党报观念与功能又有了新突破。群众需要从报纸上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大量信息涌上版面,计划经济下长期固有的四个版的党报,已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新闻工作者从具体报道形式的“小改小革”出发,考虑起报纸的整体改进。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90年代初期呈现兴旺的党报“扩版热”在全国铺开。扩版使报纸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读者在一个时期的信息需求,也推动了报社经济的发展,现在全国报社的大楼相当多数正是在这一个时期经济积累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
在邓小平同志重要思想指导下,“十四大”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经验,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带动和影响社会的深层改革,也为党报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
这一时期的党报改革,从表面看起来是回到了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提出的三点要求;回到了解放初期党中央提出的要把公营报纸办成企业化经营的思路,但是实际内容却有了极大的改变。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面对方兴未艾的生活报纸和都市报的竞争,党报在内容改革上,尽量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领导工作的重点结合起来,力求在严肃性、权威性与可读性、趣味性之间寻求结合点,探索保证政治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把报纸办得更引人入胜的“安全通道”。在经营管理改革上,将市场运行的机制恰当地引入党报的事业发展之中,改变了就单份报纸做文章的思路,以党委机关报为“旗舰”,创办多份适合各种不同受众的报纸或杂志,组成主体清楚、功能明确、作用相辅的“报业航母”,以不同的报纸或杂志去占领不同层面的读者群,以各有特色的宣传相互配合,完成党的宣传任务。这种“舰队”的形式,可以是明确的报业集团,也可以是母报带领下的子报群。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曾提出报纸要走“企业化”经营的道路的话,那么到这时才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这样的要求,党报走上了企业化经营之路。
党报改革从单纯的新闻改革转向综合的报业改革,是中国党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进步,是党报事业高度发达的标志。党报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有了升华。江泽民同志1996年9月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
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公开承认党报的无产阶级阶级性,宣称中国共产党党报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在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较量中明确提出党报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到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当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时,党及时提出了新的党报观念,在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增强了信息传递功能,不再把党报当阶级斗争工具,但把党的新闻事业提高到了党的生命的一部分的高度。这样的轨迹正是我们党成熟的表现,也是党报发展的标志。
在回顾这80年历史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报业所走的是一条生机勃勃、奋勇向前的道路,如今它已成长为党的一项宏伟事业,光芒四射,影响全球。
党报是经历曲折的道路发展起来的。党的杰出之处,就是不仅善于从成功的经验中吸取营养;而且对于一些沉痛的挫折,也静心对待,把它看作是具有巨大警示力、蕴蓄着无穷智力财富的宝藏,潜心研讨,指点前程。我们惊喜地发现,三次“左”倾失误之后,出现了党报事业、党报观念发展的高峰。“文化大革命”阵痛之后,却又展现出党报事业与党报观念发展的广阔新天地。
马克思主义党报观念、党报原则,是引导党报健康发展的指针。可是历史告诉我们,要使它真正在头脑中树立、在运用中显现出固有的活力,是要不断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进行斗争的。还要看到,即使当时完全正确了,也须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调节,丰富自己的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现在,党报事业正处于历史大发展的转型期,由于报纸和社会有着最广泛的联系,又行进在时代的前列,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矛盾,都纷纷在这里聚集,这些矛盾最终又都向党报观念冲来。如何应对这些矛盾,以推动党报事业大发展,是摆在全党报界面前的艰巨任务。马克思主义成为迫切需要。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现有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这一思想明灯,我们报业航船,定可乘风破浪,朝向灿烂的明天迈进!
(宁树藩、黄芝晓教授合写,原载《新闻界》,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