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委员发出紧急呼吁

一、悄然兴起

●在石碑林立、古树参天的北京孔庙里,一脸稚气的孩子们穿着古香古色的唐装,正在上国学启蒙课。

●每到周六、周日,教室里总是传来朗朗读书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古筝古琴等传统音乐伴奏声下,学生们在优雅的音乐声中,诵读着古诗。

协委员发出紧急呼吁

1995年,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启功、张志公、夏衍、陈荒煤、吴冷西9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紧急呼吁”指出:

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

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的是民族文化最精华的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弥新,是民族文化系统中永恒不朽的源头活水。

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他们主张建立少量“幼年古典学校”或“古典班”,适当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小背诵历代重要的文、史、哲名篇,并且指导学生从事古文、骈文、诗、词、曲的写作实践。

这个提案以焦急迫切的文字,敲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的警钟,从此,经典诵读的广泛复兴就正式开始了。

1998年,根据该提案的精神,舒乙、王志远、刘荫芳等人,牵头创办了“北京市圣陶实验学校”,这所学校“以9年义务教育课程为基础,以传统文化素质教育为特色”。

从此,在国内开始了经典诵读活动。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启动

1998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青少年社会文化公益项目“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这项工程以组织少年儿童诵读、背诵中国古诗文经典的方式,让他们在一生学习和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进一步激活传统,继往开来。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负责实施。

在试点诵读收到良好的评估效果之后,1998年6月26日,工程正式启动。著名学者季羡林、杨振宁、张岱年、王元化、汤一介担任顾问;国学大师南怀瑾担任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了《中华古诗文读本》,选编从先秦至近代的300篇古诗文经典之作,全部诗文有汉语拼音注音并配有注释,分为子、丑、寅、卯等12集出版。

“诵读工程”以《中华古诗文读本》为基础读本,以《中华古诗文普及读本》为捐赠推广读本,以《中华古诗文初级读本》为低幼入门读本。各类读本均有与之配套的有声读物,《中华古诗文读本》、《中华古诗文普及读本》还分别配套有“读本导读”。

《中华传统美德读本》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的规划类教育部重点课题,即“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中的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中的一个项目,是该课题研究的指定用书。

这项活动,通过向农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捐赠古诗文读本及专项活动费用的方式,促进“诵读工程”在农村的开展,使农村少年儿童在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不再因贫困缺好书而影响完善人格、健康心理、良好道德的全面教育和培养。通过组织开展“诵读工程”配套活动,促进希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希望工程的教育特色。

各级政府也大力推广经典诵读工程。

2002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在合肥市召开了儿童经典诵读工程试点工作会议,省教育厅专门发文,将儿童经典诵读工程作为一项重大的教改工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2003年1月,包头市教育局召开经典诵读专题报告会,全面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2003年1月,江西省南昌市推广经典诵读。

2003年3月,经典诵读走进锦州。

2003年4月,广东省启动经典诵读工程。

2003年6月,湖北省荆州市开展了经典诵读。

200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出《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教学中开展“儿童中英文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将经典导入学校教育。

2003年9月到11月,江苏南京、安徽举办了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报告会。

“诵读工程”自1998年6月启动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近万所学校,600多万名少年儿童,直接参加“诵读工程”的各项系列活动。

其中,受资助参加活动的农村贫困地区、希望小学,以及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有近百万人,受其影响的成年人超过3500万人。在活动中,还评出了许多获奖单位和个人。

国内各地掀起读经典热

2000年12月,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中心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联合举办了“全民读书月——少年儿童读经典系列讲座”。

2001年2月14日,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联合国家图书馆、中华慈善总会等各界力量启动了“经典诵读工程”,这是一项那些年由海内外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的公益文化教育活动。

在2001年“三八妇女节”时,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海淀区政府和海淀区妇联,共同发起了“建立学习化家庭”的活动,经典诵读走进了家庭,走进了社区。

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与“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孔子学会”、“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协办了“庆六一走向经典时代”联欢活动。

在这次联欢活动上,来自各地的幼儿园、小学的小朋友表演了精彩的诵读节目。一些专家、学者、著名演员也纷纷登台吟诵古诗词,会场上下互动气氛热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来自海峡对岸的台中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博士来大陆,在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进行了关于经典诵读的巡回演讲,其演讲光盘发行量达上百万套,引起了强烈的社会效应。

台湾唐诗新唱推创人柳松柏先生,应邀来大陆进行示范教学,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了专题讲座。

2002年4月6日,在北京孔庙内,全市首家“国学启蒙馆”开馆。

为共同推进那些年在海内外华人文化领域中广泛开展的经典诵读工程,经文化部办公厅批准,由华夏纽带工程组委会、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山东省济宁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古今中外文化经典诵读推广活动组委会”,共同举办了“200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首届古今中外文化经典朗诵会暨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

为进一步推展经典诵读,在2003年8月,北京丰台六小和北大、清华社团合作,举办了经典诵读师资培训营。各地学校、幼儿园领导、教师及推广者云集一堂,对经典教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2004年10月,海内外经典教育师资培训营及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通过一系列读经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基本道理,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

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举行为期3天的儿童经典教育咨询服务、读经家庭交流、儿童经典诵读教材展销等活动,吸引了许多北京家长前来咨询。

那天正好是双休日,一楼大厅咨询台前,围满了来自北京各大区的家长,他们大多是一家3口全家出动,也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前来为小孙子、小孙女选购儿童经典诵读教材。

天真烂漫的孩子一谈到读经,黑色的明眸闪闪发亮。一个10岁小女孩说:“以前在家做完作业,不是吹黑管,就是傻呆着。现在,《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弟子规》、《论语》、《大学》、《老子》等都会背。”

当问到小朋友说:“读经后你们有什么变化?”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读经使人变得聪明。”

“读经明白做人的道理。”

“读经能了解很多知识。”

“家长做得不对的地方我能指出来。”

……

北京海淀区花园村二小一个9岁小女孩从2003年12月开始,每天坚持读半个小时《论语》,5个月就能完全背诵下来。

一位家长说,她的儿子读小学二年级,才上了两个多月的读经班,每当出外旅游,孩子发现旅游景点经典诗句招牌,一边跑上前去抚摩,一边大声吟诵起来,引来赞叹声一片。张女士表示,一定要让儿子坚持读经,造就儿子快乐的人生。

家长们对儿童读经都表示认同。有的说,经典文章本身蕴涵的哲理,也会让孩子的心胸变开阔。孩子读经后,变得很讲礼貌,孝敬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逐渐学会运用《三字经》的话语看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甚至纠正父母行为中不当的地方。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把孩子从电脑游戏中的有害环境中争过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

吉林省某公司北京市场部经理关女士说,学习经典是一种难得的陶冶,读经书,才知道古大德的快乐,他们淡泊名利生死,重在修心养德。在她感召下,她的同行每天读完一部经再上岗。

几年来,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西部,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大陆到港澳台,从国内到海外,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胎教到中老年教育,从正规课程到业余学习,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家庭及非盈利性组织,关注经典、诵读经典、体验经典、践行经典的直接间接受众已达上千万人之多。

在国内,北京、上海、天津等数百个城市的数百万儿童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台湾、香港也有上百万的儿童在诵读经典。国内的很多大学、教科所及研究机构都纷纷介入了经典诵读活动的推广工作。

北京首家国学馆开馆

2002年4月6日,在有着700年历史的北京孔庙内,38名身着唐装的学前儿童,向5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国学家行了拜师礼。

从此,安定门国学馆正式开馆了,这是安定门街道与中华孔子学会、北京孔庙联合创建的全市首家“国学启蒙馆”。

中华孔子学会会长、93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担任了名誉馆长并题写了馆名。

在石碑林立、古树参天的北京孔庙里,一脸稚气的孩子们穿着古香古色的唐装上国学启蒙课。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整齐诵读《弟子规》、《论语》等传统开蒙教材的优秀段落,伴着轻快活泼的音乐吟唱着《清明》、《春晓》诗句,用心学习拓碑、敲击编磬演奏音乐等传统文化课程……

5岁的宇澄小朋友,在一大早就和妈妈出门,还不到9时,就来到位于北京孔庙内的“安定门国学馆”,来上自己的国学启蒙课。按照课程安排,他要上国学诵读、古诗吟唱和动手实践这3节课。

在国学班学习的一年时间里宇澄,先后要学习10多种课程,如读诗诵文,吟唱古诗,学习拓碑,敲击编磬,运用毛笔填色,剪纸,练习幼儿经络健身操,还要认识古建瓦檐的“仙人骑凤”,了解一些中国汉字的演变。通过背诵量身编写的《京剧口诀》和《科技三字经》等,掌握一部分戏曲科技知识。

据国学班负责人介绍,国学班课程安排主要以经典诵读为主,涉及启蒙性的《三字经》以及较难一些的《大学》、《论语》。在方法上以读、背、记为主,认、写为辅。同时,运用新唱的方式,把传统诗歌改为歌曲,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孩子们使用的国学启蒙教材,是国学馆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编订了包括国学读诵、古诗吟唱、幼童经络健身操、中国故事、汉字象形演变识字、幼儿京剧启蒙、科技三字经、成长小博士、学剪纸等10多种课程的教材。

在孩子们上课学习的同时,家长们也在另一个教室里听课。据国学班介绍,国学馆将“亲子共学”的理念引入了课堂教学,还逐步为家长开设了国学读诵、民乐欣赏、经络健身操、幼儿知识以及传统文化等课程。

“安定门国学馆”开馆后,一直受到京城和各地家长的热捧,诗词曲赋、传统美德在这里焕发了生机。

大学老师开课授国学

2004年,在广州市的一栋大楼里,每到周六、周日,总是传来朗朗读书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里是在华南师范大学甘老师的家,就在这个小小居室里,甘老师不遗余力地推广着国学,而孩子们就在这里汲取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习做人的道理。

在2001年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几位邻居得知甘老师是中文博士后,不约而同地提出,希望他能为自己的孩子补习汉语。

起初,甘老师答应为孩子们辅导古汉语是碍于情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后,甘老师逐渐爱上了为中小学生辅导国学的这一业余工作,而甘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课形式,以及引经据典的渊博学识,更是深深吸引了原本对古文一知半解或毫不了解的孩子们。

虽然孩子们学的是古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却很快乐,丝毫没有人们想象中古文学习的死板和迂腐。

“术业有专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在业务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例如你们中间有的人语文成绩好,有的数学好,有的体育好,有的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他吃饭能吃很多,这也是他的一个特长。

甘老师一席话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甘老师在讲授古文过程中,还经常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对古文的理解。

甘老师说,他的古文辅导班拒绝被逼来的学生和“功利”的家长,因为他相信,只有孩子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可能学好。此外,他的古文辅导是跳离学生课本的,不是应试教育,功利的家长如果想孩子在他那儿学到如何快速学会写作文,或语文卷子能提高几分,都会“失望而回”。

甘老师古文教学的美名一传十,十传百,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和家长纷纷慕名前来求学,其中更有不少家长也跟孩子共同当起了学生。

在甘老师客厅的一个角落里,一名年轻的妈妈正在认真地听讲、做笔记。这位家长说,本来她是陪孩子来的,但发现甘老师的课讲得实在很好,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做起学生来了。

甘老师也根据人员的增加而将课程分为小学班、初中班和高中班。其中低年级学生主要侧重于古文字词的解释和文章的含义,而到了高年级则更多地讲解古文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汉语文化等。

甘老师说,他讲课主要有3个特点,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选取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来进行讲解;

2、不做学究式钻研;

3、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他说,大部分古文都是教育人们如何做人的道理,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道德。

甘老师说,现在社会全民都在提倡学习外语,但是作为中国人,很多人的汉语水平却相当低,这是一个奇怪却普遍的现象。国学不仅仅是学习古文或诵读《三字经》,它的含义非常宽广,琴棋书画等都应纳入其中,这些都是教育部门或教育机构值得注意的。

柳州学校开展读经活动

2004年9月,在广西柳州市雅儒小学、驾鹤小学、二十六中等中、小学校里,经常能听到古筝、古琴等传统音乐伴奏声下,诵读古诗的朗朗读书声。在朗朗读书声中,让青少年不知不觉接受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的道德规范。

一些学生反应,古典诗词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而且使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二十六中原属柳州市木材厂厂办校,学生主要来源是木材厂职工、农贸市场业主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企业改制,大批职工下岗,学校生源滑坡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升学率大幅度滑坡,生源大面积萎缩。

学校在调研后认为,在经济转型时期,教书首先要育人,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有助于从长远上实现德育培养的目标。

学校以《中小学必背古诗文》、《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老子》等古诗文中的优秀、经典篇目为主,以《语文课程标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基础篇目,分级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

最初,学校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随着学生兴趣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和老师把背诵古诗文当作自己的必修课,古典诗词甚至成为不少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

在二十六中,不少学生是下岗工人、单亲家庭的子女,买六合彩、赌球一度是学生最热衷的事情。在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后,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谈论的多是诗词曲赋。

在二十六中所在周边社区居民反应,以前,在校园外见到二十六中及附小的学生,经常三五成群在吸烟、酗酒、打架斗殴。自从学校开展古诗诵读活动以来,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的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参加志愿者服务社区的学生多了。

随着古典诗词、经典古籍逐渐深入,柳州市中小学校,“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的传统教育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学生和老师不仅在这一活动中得到提高,整个社会也日益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产生的深刻影响。

驾鹤小学是柳州市最早开展《四书》《五经》和传统诗词诵读的学校。四年级学生小军长期与母亲不合,曾经发生母亲闯入教室痛骂小军,影响教学秩序的尴尬事件。

在诵读《弟子规》后,小军把“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作为自己对待母亲的自觉行动。

小军的母亲说:“现在孩子很懂得体贴我们大人的辛苦,连我都受到他的影响,每天晚上都要和他一块诵读《弟子规》。”

在举国上下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关注的时刻,传统文化在此助了一臂之力。

广西柳州市中小学校“颂传统经典,做少年君子”的活动,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专家认为,这一做法对正在强化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重要启示。然而,如何确保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同时,又避免传统中的糟粕扭曲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这个古老的问题仍然需要教育界深入思考。

多年从事基础德育工作的教师、专家和学者们对传统经典入校园的做法表示肯定。

运用“四书五经”进行教学的柳州市雅儒小学校长孙明桥说:“雅为文明之意,儒为博学之思,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塑造行文雅、语言雅、学习雅、教育雅、教学雅的校园氛围,培养既雅且儒、品德高尚的学生。”她认为,基础教育德育为先,这应该是中小学教师共同的教育理念。传统经典中的优秀成分,应该被广泛运用。

由于国内当时仍然缺少这类教学辅导书籍,雅儒小学自行编定了《走进儒家文化》的特色教材。

这本教材的每一页上栏是《孟子》、《论语》、《荀子》中的经典名句及其释义。正文则用漫画的方式,将符合传统美德的言行举止,配用经典古文表述出来。简简单单的一页纸,容纳了包括《四书》《五经》、《三字经》、《千家诗》、《增广贤文》等诸多传统经典,不仅知识量大,而且内涵丰富。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少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德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居于首要位置,学校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做好人,做真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教育的实践活动,必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人和事学起。

传统经典中特别注重言行举止对孩子品德养成的作用,这就把“扫天下”远大抱负与“扫一屋”的些许小事密切结合起来,实现了双向互动。

在苏州出现现代私塾

2005年9月28日,在孔子的生日纪念日,苏州菊斋私塾古香古色的小教室,和着全球祭孔的脚步开馆了。

在菊斋私塾,身穿中国传统汉服的张先生说:“现在的孩子能静心的不多,我们首先通过讲授让他们静心。人心不静,难成大器。”

张先生认为,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的情境,让许多家长无所适从,包括性格,学习等各方面都依赖性过强,或者过分独立,以至于走上叛逆,而这些和现代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德义信孝等的缺少有很大关系,而传统的一些书目如《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都有这方面的教诲。

作为私塾的讲师,菊斋的教学有一个教学计划。如整个学制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周上一次课,不仅讲授蒙学《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治学格言》,经学的《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大学》等的经典,还讲授唐诗宋词元曲对联等的传统韵文的鉴赏,通过一定的学习达到会写简单诗文的程度。对国学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读。

张先生说:“现在的中小学大纲,古典文学的教学内容和分数已分别占到30%以上,而且比例会越来越高,而孩子的启蒙学习机会很少。”

张先生说,如果从小有个大概精要的接触,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首先,通过学习,他能见到这类的书不生,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其次,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和对古诗文韵律的掌握,对今后大量的其他学习有信心。

张先生强调说:“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背诵,而是有思想的,理解性的,融入生活的背诵。”为了孩子能学到精致的传统文化,在读经的同时,还穿插古乐、茶道书画等的知识。

菊斋已经进行了一次试读,在他们自己参照古代资料制作的桌椅前,身穿汉服,盘腿而坐,面对着“万世师表”的孔子画像,像模像样的读了一下,引来咨询者不断。

“如果正常,这个月底一个最多20人的精品班就正式开班了。”张先生很有信心地说,他们不希望变成一个滥开的培训班,他们更希望的是弘扬中国的古典文化,培养孩子的生活兴趣和好性情。

苏州立达中学的华老师说:“背诵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古典文化欣赏的氛围,现在的学生更多的看重动漫、网络,背诵诗文可以让他们更注重审美情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一位家长说,从小学习下这种比较系统的古典文化,对以后的成长肯定有好处。

在苏州,市政府、学校、民间,早有了类似内容的尝试。其中,有朱永新副市长早先推行的古典诗文的诵读活动,一直在活跃中。

一些幼儿园,如三香幼儿园也开设的“读经班”,每周两次学习《弟子规》。新苏州师范附属小学,在3年前,也把诵读经文作为一项地方课程来开。平江实验学校也有相似的学习。

对古典文化的传播似乎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悄悄开展。不光在苏州,北京、江西、重庆、深圳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未成年人读经活动。有的以私塾形式,有的以培训班形式,创办者大都以宏扬传统文化为口号,兴起国学的传承。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