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一次特殊的苏联访学之行

序章 一次特殊的苏联访学之行

1956年6月25日,第三届苏联数学大会开幕式在莫斯科隆重举行。参加大会的不仅有2000余名苏联科学家和青年学者,还有60余名来自美国、英国、中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印度、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顶尖学者。开幕式结束后,进入分组报告环节。6月27日上午10点至11点,一位中国科学家在“力学的数学问题组”分会场上做了题为The Poincaré-Lighthill-Kuo Method(庞加莱—莱特希尔—郭永怀方法)的报告。这位科学家正是刚从美国回到中国,此时已经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

参加大会的中国科学家还有华罗庚、陈建功、关肇直、冯康、李俨、程民德、吴文俊等。特殊的是,钱学森并非专门前来参加大会,乃因访学苏联之际正值大会召开而被安排了一场报告。(1)这次访学由苏联科学院发出邀请,时间为6月20日至7月21日。钱学森访学的身份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夫人蒋英一起受到邀请。此外,同行者还有钱学森亲点的俄文翻译、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助教吴鸿庆(2)

图0-1 苏联科学院1956年6月18日决议拨付53066卢布作为接待钱学森访苏的费用(原件存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

6月20日,钱学森一行乘坐的飞机抵达莫斯科。前来接机的不仅有苏联科学院对外联络局的工作人员尤里·伊万诺维奇·莎士洛夫,还有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这是一次高规格的接待,苏联科学院专门拨款53066卢布作为接待费,包括飞机票、交通费、住宿费、宴请餐费、翻译费、参观门票等。这位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对外联络局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负责整个行程的安保工作。

访学结束回国后,吴鸿庆起草了一份《访问苏联科学院的观感》的报告,并经钱学森亲自修改和审定后提交中国科学院。通过这份珍贵档案,人们才了解到钱学森访学的整个过程,以及苏联科学院高规格接待他的原因。从档案可知,钱学森的访学活动主要有三个内容:报告、座谈和参观。

(一)报告。除在数学大会上做报告外,钱学森还分别在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上做了《航空技术的展望》《技术科学中的新方向》《工程控制论中的一些问题》等三个报告,以及在苏联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做了《物理力学研究中的一个结果——纯液体的性质》报告。

(二)座谈。参加座谈的人员主要是苏联科学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内容聚焦三个问题:空气动力学问题、导弹问题和自动控制问题。苏联旨在通过钱学森的回答,印证苏联对美国航空工业和航空科学发展的判断。吴鸿庆后来回忆说:

到苏联第二天,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就组织了一个座谈会,有二三十位苏联的一流学者参加。他们向钱先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那些问题可以看出,他们对美国力学特别是与航空航天关系密切的空气动力学的研究状况很感兴趣,希望了解一些新的信息,特别是了解钱先生对有关学术问题的见解。(3)

借此之机,钱学森提出了两个探讨交流的问题,即“科学研究力量的组织问题”和“燃烧问题”,试图了解苏联方面的情况。在座谈会上,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就两个问题与钱学森做了坦诚交流。

(三)参观。按照苏联科学院的既定安排,钱学森访学之际将参观16个科研机构,分别是:

苏联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莫斯科大学力学实验室

莫斯科航空学院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及推进机实验室

苏联科学院机械学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及计算技术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原动机实验室

苏联科学院各向异性结构实验室

苏联科学院自动学及远距离机械学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核子问题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超高压物理实验室

苏联科学院可用燃料研究所

地下煤气化站(在莫斯科南约二百公里的图拉)

苏联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

苏联科学院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

季米里亚捷夫农业科学院蔬菜试验站

但钱学森访学期间共计参观了17个科研机构,还有一个是钱学森主动提出的“中央流体空气动力学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并未出现在预定参观名单上,苏联方面经过慎重考虑后同意了钱学森的要求,但参观范围仅限于跨音速风洞和巨型低速风洞,钱学森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准参观那里的外国科学家。然而,钱学森在参观时发现一个细节:风洞中原先用来做实验的军用飞机被换成了民用飞机。这就是钱学森提出参观要求,苏联直到几天后才给予明确答复的缘由。

钱学森访学期间,苏联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有苏联科学院主办的各种欢迎宴会,又有观看歌剧、话剧和舞剧,以及参观展览馆、艺术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活动。钱学森后来说:“苏联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文化,这是我以前完全不知道的,这使我对苏联人民产生敬意。”苏联科学院还特别安排钱学森前往苏联科学工作者家中,体验苏联人民的日常生活。

7月21日,钱学森结束访学。当日下午4点,苏联科学院在莫斯科布拉格饭店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会。随后,钱学森一行乘坐中国民航飞机经停蒙古乌兰巴托机场回国。钱学森回国前,苏联科学院还共计支付他4500卢布(4),作为报告、讲座和会谈的“专家费”。钱学森回国后全部上交。这次访学在中国和苏联都未公开报道,直到几十年后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公开档案后才逐渐为人所知。

近年来美国解密的档案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得知钱学森访苏的消息后,密令间谍全程跟踪。因为联邦调查局和钱学森此前已经“过招”五年,太了解这位曾经在美国顶尖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戈达德教授”的科学家,在美苏太空竞赛之际受邀前往苏联访学的真实目的。恰如钱学森所言:

图0-2 钱学森在莫斯科的留影(蒋英摄)

根据在最后几天和苏联科学家们的谈话,估计我这次访问对苏联的帮助有下列两点:第一是有些问题他们在以前已经注意了,但是他们因为我也指出其重要,他们的意见得到了又一个对证,巩固了他们的结论;第二个是有些问题他们在以前没有看到,经过我指出,他们考虑后觉得有道理,忽略了是不对的,并决定开始研究。据他们说有一个问题,“喷气襟翼”,他们已经因此开始了研究。

钱学森的访学活动行程安排紧凑,且有各种社交活动需要参加,有点“走马观花”。但对钱学森这样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来说,即便蜻蜓点水般地仅看表面,也能够准确判断苏联的科研水平。如其所言:“苏联在航空技术和力学方面已一般达到或超过美国水平,尤其在理论结合实际方面有独到之处。”正因如此,钱学森出访前向中央提交的《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中就有先见之明地建议一定要争取苏联的援助。

可以说,钱学森的访学绝非纯粹的学术活动,其特殊意义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和新中国做出研制导弹决策的时代背景之下不言而喻。然而拉长历史镜头,总会不断有相似的历史场景出现。恰在此际,钱学森导师冯·卡门正在北约组织科学家团队开展军事科学研究,以压制苏联对北约和美国构成的军事威胁。这幕历史剧可谓“再次上演”,因为早在十一年前的德国就曾出现过相似的场景。


(1) 第三届苏联数学大会6月25日开幕,7月4日闭幕。在大会上做报告的除钱学森之外,还有四位中国科学家做了报告,分别为:华罗庚在“函数论组”分会场上的报告《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和“数论组”分会场上的报告《Tarry问题》,陈建功在“函数论组”分会场上的报告《Faber多项式Cesaro平均逼近问题》,李俨在“数学史组”分会场上的报告《中国数学史的几个问题》,吴文俊在“拓扑学组”分会场上的报告《多面体在欧几里得空间中的实现问题》。

(2) 吴鸿庆(1931—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留校担任力学专业助教。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苏联流体力学专家别洛娃的翻译。1956年在“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订过程中,曾作为钱学森的俄文秘书,专门负责钱学森与苏联顾问团团长米哈伊诺夫的翻译工作。1956年再次以俄文翻译身份随同钱学森夫妇访问苏联。1960年至1962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副主任。1971年调入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先后担任基础课部副主任、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著有《结构有限元分析》等。

(3) 熊卫民:《忆1956年钱学森首次访苏:吴鸿庆教授访谈录》,《科学文化评论》2017年第1期。

(4) 《苏联科学院外事部主任斯捷潘·加甫里洛维奇·可里耶夫致苏联科学院副主席伊万·巴甫洛维奇·巴勒金的信(1956年7月)》,俄罗斯科学院档案馆,档号:8.579-1g-390(44-45)。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