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

鹊踏枝

六曲栏干偎碧树①,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②。谁把钿筝移玉柱③,穿帘海燕双飞去④。满眼游丝兼落絮⑤,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⑥。浓睡觉来莺乱语⑦,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释】

①六曲:形容栏干之曲形。六曲,夸张之词。偎:依,傍。

②黄金缕:丝丝金线,用来代指嫩黄光亮的柳条。

③钿筝:镶金嵌翠的筝。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

④海燕:传说燕子来自海上,故称海燕。

⑤游丝:空中飞扬的虫丝。落絮:飘落的柳絮。

⑥一霎:一阵。

⑦觉来:醒来。

关于这首词,谭献给了八个字的赞语:“金碧山水,一片空濛。”但它究竟说了些什么?它的艺术魅力又在何处?此八字未必能说透。其实,这是一首写得颇为别致的春之歌,显示了作者最擅长的创造意境的本领。

作者借助一位女性的眼睛和心灵,调动了许多美丽的物象刻画了春天。在上阕,春在栏外和帘内。请看词人是怎样用主观感情把一对对形象连成一片意境的:栏外,“六曲栏干偎碧树”,就是说,“碧树”偎倚着“栏干”。用一个“偎”字,把两件景物都人格化了,一绿一红,都是有情之物,“碧树”、“栏干”互相偎傍着。“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那春风有意轻轻摆弄着、挑逗着由黄转绿的柳裙,使它飘动、展开。帘内,“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是谁拨动了一根筝弦,惊飞了穿帘而去的海燕?一方面,作者将穿帘而入的燕子曾经惊动了幽独自处的帘内人这一情景省去,另一方面,却偏写她的一声筝弦惊走了一双飞燕这一事实。上阕唱的是春之爱恋和春之苏醒。在下阕,春在人的眼底和耳畔。请看词人是怎样把人物化入境内,把她的情感融在景中的。眼底,“满眼游丝兼落絮”,“游丝”更兼“落絮”,惹动了人的缭乱春愁,“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急促的清明阵雨,结束了娇润和零落的红杏的短促生命。耳畔,“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黄莺乱啼,使她流连在初醒和梦边,沉酣又迷惘。下阕通过外界景物对人的刺激,唱的是春之迷惘和春之感伤。

这首词充分表现了阳春词的深婉风格和幽美意境。但它毕竟是官僚士大夫的春之歌,尽管词笔精丽飘逸,内容却是一片空虚。有人说它是“义兼比兴”(冯煦《阳春集》序),“忧谗畏讥,思深意苦”(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一味猜度它的托意,就令人难以认同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