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记忆

刻骨铭心的记忆

写了30多年文学作品,每一本书的后面总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未公开的故事,但很难有一次能同写《落泪是金》时留下的记忆那么令我刻骨铭心……

15年了,那时我还是一个血气方刚、激情澎湃的“青年作家”。当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同志正在主持一项类似“希望工程”的助学工作,解决我国高校出现的贫困大学生学业难以为继的问题,这项战略的实施功在千秋。他们派了一位书记处书记约我写一部这方面的作品。于是,我开始了一次漫长的采访和写作旅程。我先到了北大和清华,不曾想到这两所中国最高学府中,竟然会有数千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面临学业难以为继的事!当两校学生处的老师把那么多贫困大学生写的一袋袋沉甸甸的“家庭贫困情况”材料给我看时,我震惊了,心颤了,那一份份血泪书般的陈述,让我泪眼模糊——想不到啊!只有这几个字能形容我当时的内心感受。

后来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和民族大学,贫困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又一次刺激了我,让我情难自已,泪流满面。我见到了一个个因为身无分文而饿着肚子念书的孩子,他们中有的一天只能啃一个馒头仍在坚持学习,有的怕饥困影响上课而围绕着操场跑十几圈再进教室,更有极端的想通过自杀来抗争现实的不公……

开始我是心疼,是同情,后来觉得应该为这些孩子做些事,我扎扎实实地埋头采访、认真细致地调查了解,花了近一年时间走访了300多位当事人和40多所高校,一气呵成了30多万字的《落泪是金》。

有人说:“何建明的一部《落泪是金》让全国人民跟着掉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泪雨……”事实与此差不多。那时,每天读者的信件如雪片般飘落到我手上,那都是一封封带着滚烫热度的信,是带着对贫困大学生怜悯之情的信和关爱心愿的信。最让我感动的是,许多善良的读者纷纷提出要为贫困大学生们捐助和提供救济,希望我给他们牵线搭桥……

《落泪是金》带出的故事太多,我书里写到的那些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人最多能收到社会捐款几十万元——当然这些学生都做得非常好,他们给自己留下必需的生活费,大部分都交到了学校,以使更多的贫困生同样得到及时的帮助。

但在这个时候,我也遇上了一件哭笑不得的事:某大学一位接待过我的老师非说我“抄”了他的“作品”(事实是我摘用了他们学校党委给我提供的一份介绍学生贫困情况的材料),于是,这位老师跟某个学生说我“抄袭”,先是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里攻击了我一通,后来又到法院告了我一状。那些日子,北京报摊上的报纸几乎天天都有我的新闻。这一闹不仅大大伤害了我,更严重的是影响了正在全国形成的为贫困大学生捐款献爱心的热潮。为此,团中央、全国学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出面,专门召开会议,为我伸张正义。

我特别要感谢时任团中央学校部部长邓勇、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翟泰丰、北京市人大主任张健民等领导同志及我所在的中国作家杂志社同仁,还有大法官罗豪才,他们在精神和法律上给了我诸多帮助,最后那场官司用了一年多时间才胜诉。二审最终给我摘掉了“抄袭”的帽子。《落泪是金》后来获得了国家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我一直说,《落泪是金》是一部叫人落泪的作品,它首先是让我自己落泪的一部特殊作品。打官司期间,疼爱我的奶奶见我遭人攻击,气得一病不起,很快就去世了。为了在法庭上为自己洗清不白之冤,我没能参加她老人家的葬礼。这场官司让我明白了许多事:你做好事并不一定能让所有的人都理解,你的善良愿望也并不一定会让所有人感动……

15年了,让我感到安慰的是,至少有近千万名贫困学生因为这部作品、因后来国家推出的各种救助政策而得到了直接的帮助;许多读者至今依然清晰记得当年阅读我的作品时的感受,像我写到的天津白方礼老人最终被推到“感动中国人物”的领奖台上……最让我高兴的是《落泪是金》里写到的那些贫困大学生,今天他们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已经成家立业,有些甚至当了领导干部、优秀公务员、人民解放军军官及科学家。

是金子总会发光。好的文学也是如此。《落泪是金》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学感染力说明了一切,它是我创作历程中的里程碑,一直鼓舞和支撑着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坚韧不拔地行进着。15年来,我写了30多部中长篇作品,其中2部获鲁迅文学奖、5部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7部改编成电视电影作品。

作家是要靠作品说话的。现在这个世界,我们的人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我是如此自勉的:少说话,少说废话,多写作品,多写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个时代和我们的人民的作品。

(发表于《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11月28日,
原标题为:记忆刻骨铭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