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与浙江大学

苏步青与浙江大学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1902—2003)的教学研究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1年留学回国到1951年“三反”运动之前,他主动选择了浙江大学。在此期间虽然经历了十四年抗战和三年内战,但是在他与同事们的努力下,终于让浙江大学享有“东方剑桥”(李约瑟语)的美誉。

第二阶段是从1951年“三反”运动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他不是在政治运动中屡遭迫害,就是下基层去搞应用研究。1976年一个美国数学家代表团访华时惊讶地发现,以苏步青为首的中国经典几何学派早已消失,原因是他们被迫从事应用研究。

第三阶段是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03年去世,他虽然进入“平步青云”的时代,并登上民盟中央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高位,但是他的学术生命却已经结束。

为什么一个数学家在战乱频仍的民国时代,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呢?这显然与他的浙大情怀有关。

(一)求学之路

苏步青1902年出生于浙江平阳腾蛟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步青,有平步青云、光宗耀祖之意。根据他个人回忆,因为从小家境贫寒,苏步青干过上山割草、喂猪放牛等农活;又因为酷爱读书,他在九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数十里以外的平阳县第一小学当了插班生。

191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的前身)。在这里他遇上了两位好老师:校长洪岷初因为喜欢其勤奋好学,将他视如己出;数学老师陈叔平则对他的人生走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正因为如此,在1982年温州中学八十周年校庆的时候,苏步青写下了“岷老怜我如幼子,叔师训我作畴人”的诗句。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