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和姥姥留下的菜谱

姥姥和姥姥留下的菜谱

我记事时,我姥姥也就五十来岁,一个地道的乡下妇女。看起来,她那时已经很老了,小脚,裹绑腿,长发被一根银簪子盘在脑后,夏天穿白布衫子,其余的季节全是黑,或者深蓝。她一如既往地老,在我的记忆里从未年轻过。

我写文章也有二十几年了,从不写我姥姥。不是因为她不值得一写,而是很多作者笔下母亲的完美形象什么样,她就什么样。勤劳、朴素、聪慧、善良、美貌、隐忍,听观音菩萨的话……这些她都具备。

我乡下的姥姥,是足以撑得起美貌称谓的女人,椭圆的脸上,大眼睛,深眼窝,鼻梁挺直,嘴唇薄厚适当。我母亲和我小姨都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她们的长相都随了母亲。而见过我母亲年轻时模样的人,都说我没能长过我母亲的相貌。

我之所以不写我姥姥,还有另外一个不好讲明的原因,真的觉得,一个没有缺陷的人,何以构成人物?我没有见过姥姥放纵地笑过,她总是微笑着,不与任何人生是非。姥姥的哭我倒是见过两次,其中一次是我姥爷的死。我姥爷九十七岁那年去世,他比我姥姥小三岁。姥爷过了九十七岁坎儿,无病无痛地走了。其实半个世纪以前,人家算命的就告诉过我姥姥,我姥爷会在哪年哪年大限临近。不知道她是不信还是给搞忘了,反正姥爷死的时候我姥姥哭了。我姥姥说,你死了,剩下我一个人可咋活?话里的意思好像是我姥爷欺骗了她似的。

这或许是她平生头一回肆无忌惮地大放悲声。我们一边陪着她哭,一边诧异地打量着突然间变得陌生的姥姥。

姥爷死后,远嫁到安徽的我的姨姥姥过来陪了她一些日子。老姐俩住在一套没有暖气的房子里,自己做饭做菜,过了一个干干净净的冬天。我姥姥一辈子不指靠儿女,也不跟任何子女住在一起。她说,但凡我能动弹,就不让人伺候。翻过春节,姥姥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姥姥回家去了。姨姥姥走后,姥姥再一次放声大哭,她清楚地知道,这是她们的最后一面。

老一辈的人中,我姥姥活得最长,但也最难写。谁都懂得,一个没有缺陷的人,多么不容易写。我们更愿意描述一些有个性的人物,比如我的婆婆,她同我姥姥一样,在乡下劳作了大半辈子,养育了一大群儿女,不漂亮,坚韧、勤劳,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但她一言九鼎,性情暴烈,泼辣到一条街上都无人敢惹。再比如我,暴躁,拒绝沟通,固执,做错事情也不轻易道歉。但我姥姥不这样,一言以蔽之,所谓“妇道人家”该有的她全有,不该有的一样也没有。

姥爷死时,我七十多岁的母亲跟随我小妹在深圳生活。她给我多次打电话,说要回河南照顾姥姥。这个要求被我严词拒绝,理由是她心脏不好,不能劳动,也不能激动。况且母亲在河南的兄弟姊妹众多,三个舅加两个姨,哪一个都比母亲年轻。

姥姥兑现了不让人服侍她的诺言,她死于姥爷走后的第二年,收麦子的季节。她说,麦子熟了,饿不着人了。说完这句话,她放心地合上眼睛,再也不愿意睁开。我的母亲未能和她的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天太热,我还曾试图阻止她回来参加葬礼,但未能成功。我一辈子性情平和的母亲,跟谁都没说,直接买机票飞了回来。我明白,我让她伤心的,远不止不让她参加母亲葬礼这件事;不过至于有多少,到现在她也从未与任何人说过。

母亲的母亲死了,母亲的眼泪整整流了一年,只有悲伤,没有怨愤。我母亲的性情,也遗传了她母亲的大部分,要么选择忍让,要么选择遗忘。在姥姥的事情上,我或许欠母亲一个道歉,但我至今不肯给她。

姥姥在饮食上,似乎没有自己的喜好。她年轻时,公公婆婆和丈夫吃什么,她就跟着吃一口。及至自己老了,孩子们吃什么,她也是跟着吃点。她没有自己喜欢的吃食吗?很小的时候,跟着姥姥走亲戚,路上捡到一棵小葱,她剥了葱皮,直接塞进嘴里吃了。她牙不好,一棵葱嚼巴了一路。还有一次,我跟着她去大姨家。路过一片菜园,她让我在路边等着,自己进去找园子的主人,然后出来掐了一些地边上的小茴香叶子。那天中午,我们在大姨家吃到了用小茴香烙的菜馍。很多年后,我讲给母亲听。母亲听后,半天没说话,后来终是抑制不住,哭了。她说,你姥她半辈子都饥着,嘴里是太缺味道了。

姥姥说她最会做的菜就是懒豆腐。她说,春天里,韭菜、荆芥、玉米菜、小白菜都是细菜,细菜要仔细着吃。到了秋天,一场秋雨,地里的萝卜白菜就长疯了。姥姥随便择一些老菜梗子、红白萝卜叶子,回家洗了切了,打发眼前的小孩儿跑去豆腐坊,讨几碗人家丢弃的豆腐渣,然后往锅里添些水,把青菜和豆腐渣放进去,多加几根柴火,慢慢熬,慢慢熬,一直熬出菜香。看到菜叶子与豆腐渣粘在一起了,起锅,把水沥干。捣一碗蒜汁,里面调和了盐和香油,泼在煮好的菜上,一份懒豆腐就做成了。姥姥拍拍手说,不限制,想吃多少吃多少。这就是她最拿手的菜,蒜汁拌懒豆腐,全部是边角废料做成。

我母亲说她记得起的,就是姥姥做的冬瓜。那时候粮食总是不够吃,还要先尽着干活出力气的男人。下雪天,孩子们都猫在家里,饿得不行。我姥姥就从床底下搬出一只肥硕的冬瓜,剖开,连皮切成块,仍然是放在大锅里熬煮,撒一把玉米糁子,只放盐,煮至软烂方可。我母亲说,一家人都围在灶火前,比过年还高兴,她一口气能吃三碗。

记忆中,我最爱吃的是姥姥做的豆腐白菜。豆腐切成方块,放柴火锅上煎至两面黄,加水,放姜丝和葱花。待汤水滚开,用手撕进一棵大白菜,一定要手撕。微火,熬煮到汤汁浓郁,香气扑鼻。这个菜我从未吃够过,后来自己也在家试过,可不管怎样就是做不出姥姥那样的味道。

姥姥还会做一道鱼汤。她们的村子前后都是河,那时水量也丰沛,河里沟里都能逮到鱼。我们从城里回去过寒暑假,只要看到我们进门,姥爷便顺手提个篮子或筐子出去了。他到河边随便摆弄几下,就会弄半筐杂鱼回来。有时候还会打到老鳖,姥爷会把它扔出去老远,说是晦气。那时候乡下缺食用油,姥姥就把这些鱼用面裹了,放进锅里用小火烘焙,直至两面焦黄(后来有专家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烹小鲜”就是煎这样的小鱼,不知真假),再用姜、葱、辣椒和醋水熬炖。快起锅时,搅拌半碗面糊糊倒进去,出锅时再放一把荆芥或者香菜。姥姥的这道鱼汤我得了真传,家里来客人了,偶尔会露一小手,获得称赞一片。

我姥姥没见过大世面,反正不在灶台前,就在窗台前,睁开眼睛就给孩子们弄吃弄穿。夜晚孩子们睡了,她还待在油灯下做衣服纺棉花;待孩子们醒来,她又在忙活着做饭。她活到一百岁出头,从会做衣做饭,就一直重复着同样的日子——在一百多年里,安安心心地就在一个院子和村子里干活,不知道该说伟大还是悲哀。她不会批评孩子,也没教育过他们人生的道理,就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有一次她跟着我母亲来我们家住几天,看到我辅导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态度急躁,便在孩子上学走了之后小声跟我说,你跟孩子说话,别那么大声可好?

我姥姥的一生,好像就只留下了几个儿女和几道菜。别的,还真想不出什么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