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李英

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这是一段值得记录的经历。

从2014年9月开始,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全程参与了寻访救助细菌战受害老人活动,并和资深记者章一平、陈江苹一起策划了“细菌战受害老人口述录”和“寻找婺城抗战记忆”专题活动,而这一活动的开始则是缘于与王选女士的认识。王选女士是金华的感动中国人物,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史学家。我一直以来从内心敬佩她的博大和坚强。

金华是一座感动之城,在不长时间里,出了五位感动中国人物:细菌战诉讼团长王选,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孟祥斌,普通的人民警察孙炎明,温暖中国的人民教师陈斌强,量子信息研究创新者潘建伟。我为生活在这座温暖的城市而感到骄傲。我曾经采访过孟祥斌、孙炎明、陈斌强,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不平凡的足迹,因此,我也希望能采访到王选,完成写作金华感动中国人物系列报告文学的夙愿。2014年秋天,在金华电视台资深记者陈江苹的安排下,我和王选在杭州匆匆见了一面。王选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的穿着非常一般,随身背着双肩背包,快人快语,风风火火,但你和她聊上几句,就会被她内心那种正义和激情所感染。

自从1995年开始,王选放弃了在日本执教生涯和优厚待遇,执着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为此,她几乎贡献了所有的青春年华和时间精力,把整个生命投入到这个活动当中,用坚毅和执着还原历史的真相。难以想象,20多年来,这个柔弱的普通女子一直坚强地走在为细菌战受害者呐喊的路上,同日本政府进行了长期没有硝烟的持久抗战。有人说她是“八年抗战”“十年抗战”,有人说她是孤独的行者。但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说过一句话:“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这句话更有震憾力。

这就是铁肩担道义的王选,这就是大义凛然的王选,这就是中国女子王选。

那次,王选到杭州是参加一个有关细菌战的专题会议,她告诉我们,她为细菌战受害老人奔走呐喊,得到了《新民晚报》的关注和连续报道,引起了上海医学专家的重视,细菌战受害老人的烂脚病终于可以得到免费救助了,她希望我能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负责婺城区寻访救助活动。2014年9月10日,王选带着上海浦南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的多位专家来到金华,与金华市中心医院的有关专家共同探讨烂脚病的救治问题。那天,我们跟着王选一行,来到白龙桥、汤溪多个村子看望烂脚病老人,专家现场为患烂脚病老人问诊,上海浦南医院立即将当年10个免费救治名额全部提供给了婺城的烂脚病受害者。

接着,我们在《今日婺城》头版开辟了“与王选同行——寻访救助细菌战受害老人”专栏,一边寻访“烂脚老人”,一边组织动员他们参加免费治疗。9月18日,我们把第一批“烂脚老人”送往上海浦南医院免费救助。我们把日子定在9月18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1938年的9月18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正式发动了侵华战争,让人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那天,王选特意从杭州赶到金华,一起送老人们赴上海治疗。

“寻访救助细菌战受害老人”活动引起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接着,在资深记者、金华电视台总编办副主任陈江苹的积极努力下,金华市电视台、金华市档案馆、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联合策划开展了“细菌战受害老人口述录”;后来我又和资深记者、《今日婺城》周末部负责人章一平一起策划了“寻找婺城抗战记忆”专题。

我们不能忘记,1940年10月、11月,日军飞机多次在金华上空投掷鼠疫杆菌,引发了鼠疫、炭疽、伤寒等烈性传染病,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武义、浦江等地是大规模流行区,造成了大批人员伤亡。感染炭疽杆菌的部分受害者得以幸存下来,却一辈子烂头烂脚,久治不愈,痛苦不堪,度日如年。

我们不能忘记,当日本的铁蹄蹂躏中华大地的时候,坚强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多少中华儿女奔赴抗战一线,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坚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金华这片热土也曾经燃起抗日的烽火,留下了抗日战争的不朽足迹。抗战老兵口述录正是最忠实的记录,它告诉我们过去和战争,它告诉我们英雄和斗志。

我们不能忘记,2015年,全世界都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目的就是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无论是抗战老兵还是细菌战受害老人,他们都已年逾古稀,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们组织的这一活动在婺城区已经告一段落,但这项工作还会继续下去,尤其是寻访救助细菌战受害老人将会延至婺城区以外的地区,我们的任务还繁重,我们将继续与王选同行,与老兵同在,一直坚持做下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