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泰定帝泰定五年 文宗天历元年 戊辰(1328) 十九岁
二月二十七日,诏天下改元致和。
七月初十,泰定帝崩,年三十六。
九月十三日,怀王图帖睦尔即皇帝位于大明殿,是为文宗,改元天历。
约是年,宋濂至义乌伏龙山见千岩禅师,相与诘难数千言,不契而退。
《潜溪后集》卷八《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塔铭》(P275):“濂初往伏龙山见师,师吐言如奔雷。时濂方尚气,颇欲屈之,相与诘难数千言,不契而退。……因缔为方外之交垂三十年。”
《銮坡后集》卷七《千岩禅师语录序》(P715):“往予以家居时,尝谒千岩禅师于乌伤伏龙山,当是时,遐迩学子犇凑。”
《芝园续集》卷一《天龙禅师无用贵公塔铭》(P1486):“丁卯春正月,笑隐訢公言千岩行业于行宣政院,将俾出世住大禅坊。千岩竟遁逃不见使者。久之,夜渡涛江,东走乌伤伏龙山,师复与之俱。”
据塔铭,禅师名元长,字无明,一号千岩。泰定丁卯冬十月入主伏龙山,卒于至正十七年(1357)。参见天历三年系。
宋濂受经于金华人闻人梦吉(1293—1362)。同门者楼士宝(彦珍)、唐怀德(思诚)、王柽(德润)、贾思诚。
《潜溪录》卷二《行状》(P2350):“乃携入府城,受业于闻人梦吉先生。授以《春秋》三《传》之学。凡学《春秋》者,皆苦其岁月先后难记。先生即并列国纪年,能悉记之,但举经中一事,即知为鲁公几年几月,是年实当列国某君几年几月。或俾书而覆之,无少异者。且兼通《易》《书》《诗》及《周礼》诸经。”
《黄誉刻辑补•玉龙千户所管民司楼君墓志铭》(P2106):“初,余年十九,负笈入婺城之南,受经说于闻人先生,会彦珍亦从乌伤来卒业。余家抵彦珍所居仅半舍,不能一识,至是始及见之,欢如平生。彦珍少余四岁,肌肤若玉雪,服饰鲜洁,容止闲雅,一何介贵公子也!”
《黄誉刻辑补•唐思诚墓铭》(P2117):“初,濂年十九,时束书游城南,识思诚于玄畅楼上。思诚长濂仅三岁,濂见其敛容端坐,辨严光、陶潜优劣,历举传中语而以义裁之,衮衮五千馀言。濂虽慕之,意思诚或致力于斯,故知之为独详,他固不能皆然也。自是以来,日与思诚亲,当风气曣,宾客满坐,或触其谈锋,而思诚岸帻倾吐,愈诘难愈见不可穷。有来求诗若文者,肆笔而成,不事涂窜,如春雨方滋,宿蘤杂芳不择地而发。思诚未始有自矜意,且曰:‘文以达吾言,何以工为?’”
《黄誉刻辑补•哭张教授父子辞》(P2139):“初,濂年幼时见公(张继祖),公即相器重,与为宾主礼,俾同道生师事城南闻人先生。”
《郑济刻辑补•哭王架阁辞有序》(P1914):“初,余入郡城从闻人先生学,适君同日至,与之语,又知同庚戌生人,相欢也。昼摩切经艺,晚则捉手同游洐;或纵谈大噱,帧堕地弗顾;或联诗,才脱口,即促继之,迟则罚,昏鼓冬冬始归,日以为常。一旦去为吏,余遂不以书记通。有自浙水西至者,出君手书,相劳苦,且曰:‘吾荐子于方岳大臣,行授子校官矣,子能为我一出乎?’余以书谢,复固辞。”
《潜溪前集》卷五《赠医师贾生序》(P53):“乌伤贾思诚,濂外弟也,性醇介,有士君子行。尝同濂师事城南闻先生学治经。”
见张恕(如心)诗,心窃慕之。
《黄誉刻辑补•故处州庆元县学教谕张公(恕)墓志铭》(P2168):“濂当弱龄,尝游学郡城中。时王教授云卿方之官严陵,忽持饯行卷示濂,中有浦江张公诗,音律清丽,而字体庄劲,得八分之正,心窃慕艳之。”
约是年,胡翰来宋濂家。
《胡仲子集》卷七《为善堂记》:“方少壮时,先生(宋濂)与余自城府抵其舍,于是获拜先生大父赠太常少卿者暨其先君赠礼部尚书者,颀然而伟,朴然而古。终日侍坐,不妄交一语,语即其平生所历,不及他事。举酒共酌,欢然就醉,人不见其惰容,莫不以长者目之。与其族人居,族有犯之者,不较也;与其乡人处,有犯之者,不较也。恬然无几微眦睚意,乡人藉其赀力,自视以为得志,不知公固长者也。先生时在家庭,方业儒,出所学,奋不顾人之是非,人益以为迂阔。余虽戆,雅尊事之,敬礼之,天不与善人则已,苟与之,其必有达者欤?逮今五十年……”
按:胡翰之文作于洪武十年(1377)。
是年,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
是年,邓文原卒,年七十。白珽卒,年八十一。宋濂撰有墓志。